首页 国内 幸福笑声萦绕在河湟谷地

幸福笑声萦绕在河湟谷地

欢声笑语萦绕河湟山谷 青海必须强大,农业必须强大;青海一定要美丽,农村一定要美丽;要想在青海致富,农民必须富有。海东作为我省的农业大城市,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

欢声笑语萦绕河湟山谷

青海必须强大,农业必须强大;青海一定要美丽,农村一定要美丽;要想在青海致富,农民必须富有。海东作为我省的农业大城市,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发展丰富的农村工业,稳定农民工就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自强不息”的小康目标。

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海东市六县区成功脱帽脱贫,积极推进现代工业体系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农村振兴战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深化改革开放、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华龙县谢家滩乡涓坑村藏猪笨鸡场场景。我们的记者陈俊照片

“打破零经济”激发活力

空新的山雨过后,杜鹃歌唱,春天来了。远处,绿草覆盖着雾蒙蒙的山坡,一群藏猪一边悠闲地散步一边吃草。附近,涓坑村的几个村民正在捡愚蠢的鸡在草地上下的蛋…一幅美丽乡村的和平、和谐和幸福的新画面展现在我们面前。

鄄坑村是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谢家滩乡的一个绝对贫困村,有116户386人。过去,除了在田里收割,村民们的经济来源都是靠外出打工赚钱,日子很紧…

当你贫穷时,想想改变。2018年,在上级领导和村党支部领导的支持下,涓坑村利用无锡市东西部合作帮扶资金、中央政府对村集体增长资金的支持、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村集体经济“破零”资金共235万元,“大胆”发展以藏香猪为主、笨鸡为辅的养殖业。在山坡上建造了一个饲养棚、一个保护棚、一个隔离棚和一个笨鸡场,适合西藏猪和笨鸡的生长。根据藏猪的生长特点,小猪集中饲养,而大猪则在森林或草坡上饲养。

不劳无获。半年后,散养鸡迎来了丰收季节。愚蠢的鸡蛋,比市场上的普通鸡蛋小得多,而且是浅绿色的,一上市就成了热门商品。因为它们体积小,一些人称它们为“野鸡蛋”,这吸引了许多商人抢购它们。仅这一项收入每年就能获得超过3万元的净利润。

“这里的藏猪喝纯净水,吃无污染的青草,山里的蕨麻,甚至冬虫夏草。”因此,有许多瘦肉,鲜肉,绿色和无污染。最高价卖到了90元,而且仍然很受欢迎。除了本地供应,它还出口到无锡,深圳和广西。”谢家滩镇党委委员张凤英幽默地说,当年涓坑村销售商品猪270头,纯利润18.4万元。因此,涓坑村成为华龙县最具代表性的村庄、农村振兴示范村和小康生活示范村。

“钱袋”膨胀起来,村民们对发展更有信心了。经过酝酿和讨论,涓坑村除了养猪养鸡的劳动力外,还将剩余劳动力分成长白猪养殖、牧草种植等五大类,以充分利用当地的一切资源,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过去,涓坑村经济困难,道路狭窄,通风不良,土坯房漏风漏雨,经常担心吃饭和孩子的教育。如今,村民们通过发展和扩大村里的集体经济来振兴农村,并大规模地培养富裕家庭。涓坑村释放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有干净整洁的农舍,高大美丽的乡村别墅,宽敞平坦的乡村道路,清澈的河流和小溪,家家户户都有现代化的家用电器,家家户户都有鲜花,家家户户都有水。过去,超过一半的家庭有他们甚至不敢想的车,有些家庭甚至有几辆车。

“绿色经济”振兴农村

不久前,一辆载有7000株辣椒苗的卡车缓缓驶入海东市平安区八丈沟回族乡索家村。

索家村股份集体经济合作社的负责人鲍秀芳看着车上的小辣椒,非常高兴。她说:“这辆车是‘摇钱树’。自从去年乡镇政府在各村统一成立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以来,合作社现在已经有300多人了。每个人都愿意加入富硒辣椒基地项目,而且他们的积极性很高。”

在索家村,提到了村党支部书记包秀芳,村民们对这位女书记赞不绝口。近年来,在她的领导下,村民们的困难、饮水困难等问题一个接一个地得到了解决,村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现在,她依靠村集体合作社,积极申报辣椒种植项目,转让土地,修建水渠,利用农民的土地种植富硒辣椒树,带领村民脱贫致富,过上小康生活。村民们称赞她是村里的“金匠”。

为了不耽误种植进度,鲍秀芳提前安排了部署,做了准备工作。因为山路不方便,农用车无法将肥料运送到地面,所以她带领大家用篮子将肥料运送到地面。挖坑、修渠和施用有机肥已经成为他们最近的日常生活。

直到7000株辣椒苗被拉到种植基地,鲍秀芳的心才慢慢放下。她说:“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购买辣椒苗的问题一直是我心中的一块石头。现在这个问题终于解决了。我也可以放开双手,带领大家去种胡椒树,期待今年秋收的结果。”

这是一片充满活力的热土。富硒花椒种植项目是索家村成立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以来的第一个特色项目,也是平安区加快巩固扶贫成果、有效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有力举措。

合作社充分利用村内富硒区的自然资源优势,组织农民购买土地股份,采用“合作社+农民”模式发展富硒红辣椒种植,建设23公顷辣椒种植基地,加工富硒辣椒。预计项目建成后,年销售额将达到70万元。

平安区脱贫脱帽以来,始终把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短板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强化了农村三级振兴的责任,做好了党建工作,解决了农村发展问题,促进了人才下乡,加强了科技支撑, 通过建设医药种植业、饲料种植业、拱棚蔬菜业、规模化养殖业、马铃薯种植和辣椒种植等六大产业,建立了增加人民收入的工作基地。 同时,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巩固基层组织基础、增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量的重要抓手,积极整合各种力量,创新探索多种发展模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推动群众共同富裕、共同治理小康社会。

“种植经济”丰富了村民

贾胜英,42岁,是互助土族自治县马丹镇林泽村的一个贫困家庭。他和他70岁的母亲住在一起。为了提高家庭收入和生活质量,他去新疆打工挣钱。

在新疆,见到前妻后,这对年轻夫妇承包了蔬菜大棚来经营小生意。由于蔬菜大棚的经营者很多,市场需求饱和,生意越来越差。

2018年夏天,村里的扶贫小组发现,贾胜英在享受了国家危房改造后的新房子只有一个框架,无法容纳。老母亲仍然住在又黑又潮湿的老房子里,导致老人患有严重的关节炎和季节性慢性病。扶贫小组立即联系了贾胜英。通过交流,了解到贾胜英学习了温室蔬菜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技术。通过思想工作,贾胜英决定卖掉大棚,回家创业。

2018年冬天,贾胜英回到村里后,在两个村委会和扶贫小组的帮助下,他希望通过大面积种植汉藏药材脱贫致富,并在来年获得了2万元的“530”扶贫小额贷款用于药材开发。2019年初,通过自己的努力,他投资了8万多元,购置了一台大型农业机械和两套操作设备,并利用贷款购买药材种苗,种植了2。同时,联系林泽村其他发卡户的48人专门负责药材的现场管理,并支付了5万多元。他们还参加了2019年的“合作社领导人技能培训班”,掌握了先进的医药种植技术,收入超过6万元。他们被评为“摆脱贫困的光荣家庭”,并获得一辆三轮农用车的奖励。2019年春节前夕,他和老母亲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

今年,贾胜英决定再次扩大药材种植规模,争取2万元的“互助基金”,购买价值4万多元的优质药材种苗和价值2万多元的专用肥,并在互助县成立了生森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当归10公顷,朝鲜蓟2.66公顷。今年,他大规模种植了1500株药材,驱使60多人建立档案和收集药物。

“每家每户都有道路,新房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许多人世代居住的土坯房变成了建筑物。”林泽村的许多村民说,孩子们现在有了学校教育、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令人满意的收入和更可靠的社会保障,他们的生活像芝麻开花一样蒸蒸日上。

近年来,根据上级的决策部署,互助县委、县政府本着“钉子户”的精神,采取“扶贫、扶智、扶志”的统一方式,大力“绣花”,进一步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财富,使群众的“钱袋”鼓起来,生活富裕起来,人民离小康的目标越来越近。

……

美丽的风景写在路上和村民的脸上…

资料来源:《青海日报》

负责编辑:张宇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明天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mtxww.com/11514.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