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96岁的反战老兵两次作为英雄走过天安门广场,并与毛泽东主席合影
鲍启,生于1924年,194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9月,他加入了新四军。曾任东海舰队松湖海警区机要组长、科长、副厅长、副参谋长、东海舰队海坛海警区参谋长、副司令、东海舰队管理处处长、海军上海基地副参谋长。他参加了抗日的“反清镇反扫荡”、苏中七战、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江山岛解放、东南沿海解放、抗美援朝战争。
8月13日日本侵略上海时,住在上海安庆路的包奇还在上初中。在地下党老师的带领下,他没有告诉家人就去了苏北抗日根据地,参加了新四军。
1940年10月,新四军根据党中央的指示,东进开辟了苏中通州、如皋海、海门、祁等抗日民主根据地。与此同时,以新四军主要领导人陈毅、苏羽、陶勇为首的我党第一批海上抗日武装成立。东南警卫队是武装部队之一。
左边第一个是包奇
由于包奇的教育水平相对较高,他被分配做文书工作,后来去了机要部做机要工作,任务是翻译编码电报。电报翻译可以分为两个系统:向上和向下。包奇担任部领导后,专门负责向上的工作,即在团部同陈毅、苏羽等领导同志收发电报。从那以后,他一直隐藏在密码通讯战线很久,并切断了与外界的联系。他的鱼是浅的,未知的,他的心是包裹的,他的冷是无缝的。
1944年12月,为了赢得抗日“反清乡反扫荡”斗争的胜利,东南警卫团团长王成和政委鲍志春准备带兵突围。不幸的是,他们被一把冷枪击中,子弹穿过他们的胸膛,他们同时死亡。”就在这时,消息从前线传来,队伍的负责人和政委都牺牲了。我伤心难过,但我只能忍受我的悲伤,给总部发了一封电报。”鲍彻说。
在另一个场合,包奇接受了一个“特殊”任务,并在新婚之夜向准将·陶勇发送了一份“机密报告”。准将没有开门,让宝鸡把“机密报告”送给政委。政委纪鹏飞又把他送到了旅长那里。包奇试图再次敲旅长的门。旅长无助地打开了门。第二天,旅长抓住鲍伊的耳朵说:“你这个小恶魔,你在我的新婚之夜给我发了什么样的‘机密报告’?”这时,张耳疑惑的看了看政委鲍伊,政委笑道:他为自己刚才的错误感到放心了。
从翻译电报的关键人员到组长、科长、处长,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没有人认为包奇这个以忠诚和诚实著称的“孩子”与保密工作有着不解之缘。长期默默致力于密码通信战线的鲍琦,也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密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包奇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11月,他和第九志愿军迅速渡过鸭绿江,进入朝鲜的昌金湖地区。昌金湖地区是朝鲜最寒冷的地区,海拔1000-2000米,森林茂密,道路狭窄,人口稀少。那一年,50年来没有严冬,夜间最低气温接近零下40度。
11月26日,由美国的少将·爱德华·阿尔蒙德指挥的65000多国部队越过了三八线,进入了昌金湖地区。一场持续了17天的残酷战斗在严寒天气中立即开始了。包奇的第九志愿队奉命攻击第十美国陆军。
当时,战斗任务极其艰巨,许多埋伏的士兵被冻伤冻死,一些重要人员受重伤,甚至被冻死。也就是说,包奇直接负责特别首领之间情报的上传和发布。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和危险的处境,作为一个保密的人,他深深地感到自己的地位是特殊的,他的使命是重要的。面对敌机随时投下的炸弹和严寒,他24小时没有休息,他的密码随时被翻译。他冷静、熟练、准确,他的作战命令及时从指挥中心传递到前线。在寂静的地方倾听雷声,在看不见的地方做出卓越的贡献。包奇完成了一系列翻译任务,为密码通信的隐形战场做出了巨大贡献。
包奇一生中有两次在天安门广场的经历让他难忘。1952年,有一次,作为志愿者的代表,他参加了返回的代表团,并去北京的天安门广场观看了仪式。在这次访问中,他还受到了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合影留念。
2015年9月3日,91岁的抗日老兵鲍琦再次走过天安门铁塔,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阅兵式上,由抗日老同志组成的车队方阵第一个经过天安门广场。这些老英雄的平均年龄是90岁,最高年龄是102岁。他们主要是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日联军和华南游击队的老战士,以及参加过山西、湖南、云南、广西、贵州等正面战场作战的国民党老战士和中国远征军中选拔出来的。
他们经历过枪林弹雨,他们是从苦难中走出来的英雄。又一次,他通过天安门门楼受到了祖国和人民的检阅,鲍启感慨万千。“当时的情景生动而难忘。我知道,我不仅代表我自己,也代表无数为国捐躯的同志。这是他们的血战战场,他们忘却了自己的生命,捍卫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自由,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激励着子孙后代继续前进。”鲍彻说。
(部分资料由上海驻军提供)
栏目编辑:张军
文本编辑:曹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