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宁明砂仁致富
新华社南宁9月7日电:宁明砂仁致富
新华社记者徐海涛,陈一凡
“今年砂仁的质量不错。前两天,合作社购买了4吨新鲜水果,顺利地卖给了广东。”目前,是中草药砂仁的成熟季节。广西崇左市宁明县之郎乡砂仁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苏伟一大早就在合作社收购点前忙碌着,前来卖水果的村民们排起了长队。
宁明县位于石漠化山区,与越南接壤,直朗乡山林广阔,是该地区四大边境城镇之一。许多边境居民生活在边境的山区,长期以来一直依赖山区,甘蔗和药材是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由于地处偏远,销售困难,过去种植砂仁的热情不高。”苏伟说道。
早些时候,气浪镇一位农民马文兴曾试图大规模种植砂仁,他说:“这里不缺山,这可能会受到品种和种植技术的影响。砂仁产量不高,远离市场,产业难以规模化。”
20世纪90年代,为了培育特色产业,当地政府从广东引进了一批砂仁品种到直朗乡,鼓励农民补种。在极度贫困的芷朗镇排台村,久已熟悉砂仁的村民对种植砂仁新品种不感兴趣,马文兴是少数响应者之一。\”砂仁的管理并不难,政府提供了支持,而且销售价格也不错.\”经过仔细计算,马文兴一口气种植了100多亩砂仁。
几年后,新品种砂仁迎来了收获季节。随着产量的增加和市场条件的改善,马文兴成了排台村的产业人才。“当一亩砂仁收成好的时候,可以有大约300公斤的新鲜水果,而且一亩地有几千元的收入。此外,边境公路开放后,交通变得更加方便,每个人的热情很快就会提高。”马文兴说。
随着砂仁种植规模的扩大,直朗乡组织成立了砂仁协会,带动了砂仁产业从零售种植向专业化发展。“发展砂仁等林下经济符合我国山区的实际,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直朗镇镇长李明华表示,新一轮反贫困斗争开始以来,当地政府加大了特色扶贫产业的培育力度,砂仁在增收中的作用进一步凸显。
在排台村的山坡上,60多岁的贫困家庭李培荣(音译)整个上午都在忙碌着。李培荣的家有七口人,三个孙子还年轻,两个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在过去几年里,政府提供了工业奖。我在家种了20多亩砂仁。合作社有助于获得,当它们有生产力时就能赚钱,这就减轻了许多负担。”李培荣说道。
\”发展中药材种植,最令人担忧的是销售.\”苏伟介绍说,通过“公司+协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合作社吸纳了180多户农户加入,为他们提供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并优先雇佣贫困户到合作社工作。近年来,该合作社每年销售约100吨新鲜水果和20吨干果。
目前,直浪乡砂仁种植面积已达2万亩,年产值约4000元/亩,带动了650户2100人脱贫致富。记者走访并看到,在合作社收购点附近新建了一个配有消毒、加工、包装等设备的车间。
“现在砂仁种植的规模正在扩大。考虑到行业的长远发展,我们必须提前努力延伸产业链,打造本土品牌。”苏伟表示,该合作社已尝试推出豆蔻果脯等深加工产品。“要实现产业与市场的准确对接,村民的致富之路可以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