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教授柴悦婷:中国的消费品电子商务仍然占有70%以上的市场份额
新京报(记者陈琳)作为中国国际服务贸易博览会(简称中国服务贸易博览会)的重要论坛,电子商务会议多年来一直很有意思。“2020中国电子商务大会”于9月5日至7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期间举办了“跨境电子商务论坛”、“电子商务扶贫论坛”、“电子商务大战专题论坛”、“数字商务论坛”和“电子商务新商业论坛”等五个专业论坛。
电子商务和数字经济之间是什么关系?目前中国电子商务的实际发展是什么?新冠肺炎疫情将对电子商务,尤其是跨境电子商务产生什么影响?针对这些问题,《新京报》记者采访了清华大学教授和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柴悦婷。
电子商务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先导
新京报:中国的电子商务已经走过了20多年。目前中国电子商务的实际发展是什么?
柴悦婷: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大致解释。首先,电子商务在消费品领域发展非常迅速,如京东和阿里,它们在世界上具有竞争力;二是大宗商品领域电子商务发展滞后;第三,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前景很好,但目前规模还很小,正处于蓄势待发阶段;第四,电子商务活跃在社会服务领域。
中国在上述四个方面的发展不平衡有很多原因。在消费品领域,由于它是普通人每天都在使用的东西,所以积极鼓励在这一领域发展电子商务的政策,并且在发展的同时进行标准化;但是,在大宗商品领域,有一定的金融属性,所以监管非常严格。
如上所述,跨境电子商务规模较小,一般商品贸易尚未进入网络渠道。关键在于综合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社会服务领域的电子商务,如共享自行车,正在积极发展,因为它与生活密切相关。
新京报:现在有人说“数字化走向海洋”。你认为电子商务和数字经济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柴悦婷:数字化出海意味着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深化国际合作。其重点主要包括加强国家或政府层面的合作、加强数字基础设施方面的合作以及加强数字供应链方面的合作。
我对数字经济的定义是数字和数字产品及服务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的总称,而电子商务是数字和数字产品的流通和消费模式,电子商务也在推动生产模式的定制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在我看来,数字和数字服务是电子商务的核心内涵,而电子商务是数字经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发展电子商务是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起点,也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先导。
中国的消费品电子商务仍有超过70%的市场
新京报:有人说中国的电子商务产业已经进入大规模发展阶段,新的商业模式和独角兽企业很难有机会出现在这个领域。你怎么想呢?
柴悦婷:我不同意这个观点,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方面,电子商务市场仍然很大。就消费品而言,虽然今天阿里巴巴和JD.com的规模很大,但中国消费品电子商务市场的规模只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不到30%,市场份额超过70%空。此外,在大宗商品、跨境贸易和社会服务领域也有市场,电子商务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另一方面,这项技术进步很快。阿里巴巴和京东等电子商务模式实际上是传统商店的在线版本,但未来的消费模式仍会是商店模式吗?我相信,随着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独角兽企业将不断涌现。例如,新兴的“社交电子商务”是通过朋友圈等社交网络构建的消费生态。新的创新模式也给现有的电子商务企业带来压力,促使它们不断创新。
新冠肺炎疫情给电子商务带来机遇和挑战
新京报: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了重大损失。你认为它会对电子商务,尤其是跨境电子商务产生什么影响?机遇和挑战是什么?
柴悦婷:新冠肺炎疫情引发了许多变化,包括网络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激增、网络生活和工作方式的加速扩张,以及集中、大规模、大场景的突出弊端。
上述变化给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它为电子商务催化了一个更广更深的网上工作生活环境和氛围,有利于电子商务的加速发展。另一方面,它也给企业的管理和组织带来了挑战。企业应顺应个性化、分散化、小型化和公共化的发展趋势,重构自己的产品线和生产经营模式。
新京报:近年来,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安全性差、法律法规不完善等问题。你认为这些问题怎么样?如何解决?
柴悦婷:自从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发展以来,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国外,大数据都被数量有限的互联网公司和几家大型电子商务平台所垄断。这些数据包括个人信息和企业信息,大规模的数据泄漏时有发生,这是现状。
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由于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发展,数据所有权、使用权和管理权的法律定义还没有提上日程,更不用说细化了。
这是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我国立法和监管滞后,这是目前全世界面临的问题。如何解决?一方面,区块链等一些新技术将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商务基础信息设施建设应当加快;另一方面,加快法律法规建设有利于明晰数据的所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
新京报:中国电子商务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我们在发展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柴悦婷:[/s2/]未来,电子商务将以全息企业、商品和消费者为基础,以企业和消费者的个性化门户为载体,以个性化门户的可信互联为纽带,以点对点智能交易为核心,呈现出一个主动、个性化消费、直接、集中流通、分布式和智能化生产的自组织、开放、生态的产业运营体系。
新京报记者陈林
编辑白爽校对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