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华社称赞海南自由贸易港努力改善营商环境
来源:海南发布
到2025年,商业环境达到全国一流水平,到2035年,商业环境跻身世界前列,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明确要求。目前,海南正密切关注自由贸易港的早期优惠政策,以技术创新推动“配送服务”改革,加大企业发展的制度保障,采取多种措施改善自由贸易港的经营环境。
虽然上半年疫情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海南兰道环保产业有限公司还是投资8000多万元在洋浦经济开发区建设了一栋占地1.5万平方米的研发大楼。作为一家用进口原材料生产新型环保材料的企业,公司对海南自由贸易港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非常看好。
“说是一千一万,商业环境好。归根结底还是看企业发展得好不好。”海南兰道环保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孔桐表示:“从洋浦港进口的原材料,每年可减少40元的税负成本约100万元。”
在洋浦保税港区试行“一线”自由化和“二线”管制的进出口管理体制;鼓励和支持外国航空公司在海南经营第七航权客货运输;对海南自由贸易港企业所得税实行高达15%的优惠税率,对紧缺高端人才实行个人所得税;实施进出岛航班添加保税航油政策…随着自由贸易港口政策的深入实施,海南企业的“收获感”不断增强。
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傅玄超表示,这些政策最显著的特点是海南的生产成本逐渐降低,使海南岛成为投资和创业的热点。海南省市场监管局数据显示,《海南自贸区建设总体规划》发布100天后,海南省新增企业4.8万家,同比增长222.04%。
为了更好地释放自由贸易港的早期政策效应,海南加快了“分销服”改革,特别是技术创新赋权,以优化商业环境。在简政放权方面,海南省实行企业投资前置审批“单一窗口”制度,实行“非禁止进入”,推行全过程信用标准管理模式,使海南的行政审批由“最小化”、“极快化”、“零审批”,力争由“最多运行一次”向“不运行一次”转变。
在提高智能监管方面,海南保税港区物流监管服务系统采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基于公路、水路、铁路、航空空交通等信息资源共享,整合接入42个单位的62个系统数据,全天候实时准确识别和监管进出海岛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
在优化政府服务方面,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的应用,“只在代码上做”不断提升FTZ的商务便利化水平。为了方便企业创业,海南首创了覆盖各部门职能的统一政务服务门户,开放跨部门数据,实现了“一网管理”、“全岛管理”。海南鳄鱼实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于在家中互联网上填写并上传各种企业信息,公司于当日取得营业执照。
不久前,海南国际投资“单一窗口”正式投入运营。窗口整合13个部门20个政务系统,提供179项投资延伸服务,为外商提供公司启动、项目建设等“一站式”全程服务,赢得了在莱琼投资的外资公司的普遍好评。
海南省大数据管理局副局长孙绍科表示,在海南建设国际投资“单一窗口”的过程中,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被用于增强投资、监管和信贷建设的能力。“我们已经收集了1900多万条数据,我们可以更好地为未来促进投资和改善商业环境提供数据支持。”他说。
为了加强企业发展的制度保障,海南先后成立了海南国际仲裁院国际商事调解中心、海口国际商事调解中心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海南调解中心,聘请了具有较强专业知识的境内外人员担任调解员,并将制度设计与《新加坡调解公约》有效衔接。
海南省司法厅党委书记李永利表示,加强制度整合设计,构建与自由贸易港相匹配的政策法律体系,是海南商业环境建设的关键环节。目前,海南已经进行了律师、公证、司法鉴定、商事调解等8项重点改革,从地方立法创新方面制定了12项关于建设自由贸易区(香港)的法律法规。
此外,海南正在加快推进公平竞争、商业取消、征用和破产条例等早期重点立法项目;积极推进制定海南自由贸易港“三名单”,放宽市场准入特别名单、外商投资准入负面名单和跨境服务贸易负面名单;进一步扩大和开放律师、公证员和仲裁的法律服务;优化调整公证执业区域;修订和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仲裁规则,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继续探索构建自由贸易港口国际法律体系。
来源:新华社
作者:周正平吴毛惠
边肖: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