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新京报:校园防疫力避形式主义 切忌一刀切封闭管理

新京报:校园防疫力避形式主义 切忌一刀切封闭管理

原标题:“避免一刀切的封闭管理”:校园防疫避免形式主义|新京报速评 希望地方高校尽快从“一刀切”的封闭式管理过渡到精准化、人性化的常态防控状态,为学生打开方便之…

原标题:“避免一刀切的封闭管理”:校园防疫避免形式主义|新京报速评

希望地方高校尽快从“一刀切”的封闭式管理过渡到精准化、人性化的常态防控状态,为学生打开方便之门,为学校管理增添更多的科学思维。

▲图/新京报网

继江西省教育厅近日发文要求全面取消校园封闭管理,允许学生正常外出后,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肺炎疫情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向当地教育部门和相关高校发出提醒函,要求进一步完善高校校园管理。

在提醒函中,教育部对完善高校校门管理办法进行了安排,要求各地尽快检查校门管理情况和措施,推动高校听取并合理采纳学生和教职工对校门管理的意见和建议;避免“一刀切”、“简单化”的封闭式管理。学生因实习、求职、探亲、就医等原因确需进出学校的,应当简化手续,方便学生进出学校。

从个别地方教育部门的发文到教育部的催函,发布的信号很明确,就是要调整“一刀切”的校园封闭管理模式。

结合校园的特殊情况,从疫情防控的角度来看,学校在校园管理上实施相对严格的政策,甚至在整体放开上“谨慎”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疫情防控措施的安排必须按照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原则进行动态调整。目前各地高校的开放意味着其所在地区处于低风险状态,相应的防疫措施也要与时俱进;从更大的尺度来看,跨省旅游、电影院等公共场所的开放,也说明社会正常秩序正在加速回归。

基于以上两个背景,继续在校园内实行“一刀切”的封闭式管理,实际上与全社会的防控形势在一定程度上是“脱节”的,不符合正常防控的要求。

要知道封闭的管理状态是不能无限期持续的,不是正常的防控。后者的关键是实现防控效果与社会正常运行之间的平衡。“一刀切”的封闭式校园管理给师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甚至造成了诸多吐槽,这显然说明它并没有在“平衡”上得到优化,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空。

事实上,上个月教育部有关部门在谈及《高等学校秋季学期疫情防控技术方案》时已经做了说明——不封闭管理,不禁止出台。而且,关于“十一”假期学生是否可以外出离校,地方学校要因地制宜,反对“一刀切”也是很明确的。

也可以看出,一些高校的封闭式管理并非没有自我加码。但基于一些网络反馈,不能排除某些高校“最严格”管理形式化的弊端,其实际防控效果可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如果有的学校直接用“砌墙”代替人事管理,有的限制学生出入,却向校外人员敞开大门,有的学校对教职员工和学生的管理要求不一样。因此,应该重新审视和调整现有的校园管理“规模”和方法,真正回到科学、精确和人性化的轨道上来。

当然,打破“一刀切”的封闭式管理,并不是滑向另一个极端,变得完全放松。这封提醒信要求,如果学生确实需要进出校门实习、求职、探亲、就医等。,他们应简化手续,有效地方便学生进出学校大门;对于到学校所在城市以外的学生,要提前做好审批、健康监测和防控指南的管理工作。

换句话说,要根据实际情况实现分类管理,一些防控要求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同时也要做好后勤保障,尽量减少对师生正常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特别是提醒函要求,各地、各高校在实施过程中要“强化责任”。需要注意的是,教育部这次发布的只是一封提醒函,并不是一般的规范性文件。归根结底,需要有关方面真正结合当地和高校防控的实际情况,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制定科学的政策。显然,很容易忽视现实的变化和师生的正当需求,陷入“宁紧不松”的刻板印象。

不可否认,告别“一刀切”的管控思路,因地制宜制定精准政策,多一些服务思维,对高校防控能力和校园管理精细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甚至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成本。但是,为了方便师生,为了回归正常的校园秩序,向学生和社会展示科学精神是值得的,也是必要的。希望地方高校尽快从“一刀切”的封闭式管理过渡到精准化、人性化的常态防控状态,为学生打开方便之门,为学校管理增添更多的科学思维。

肖敏(媒体人)

负责编辑:吴晓东SN241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明天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mtxww.com/1445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