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前外交部副部长王澍逝世,传奇的一生跨越了新闻界的外交圈子
本报记者从王树同志亲友和中德友好协会获悉,原外交部副部长王树于2020年9月25日凌晨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据中共新闻网公开信息,王澍1924年10月生于江苏常熟。王澍长期从事新闻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他是新华社的军事记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新华社国际部编辑、新华社驻巴基斯坦、几内亚、马里、加纳、刚果(金)、古巴记者。
王澍1969年底任波恩新华社记者,1972年9月任中国政府谈判代表,与德国联邦政府达成建交协议。同年10月,他担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大使馆参赞。
此后,王澍先后担任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大使(1974年9月~ 1976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1978年5月~ 1980年4月)、驻奥地利大使(1980年7月~ 1985年12月)。除驻外使节外,王澍还担任过《红旗》杂志主编(1976~1978)和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1986.1~1990.6)。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就在舒自己的《五大洲》一书中,他的大半生都是在国内外的战场上度过的。
24岁时,他身着解放军军装。作为新华社第三野战军总支部记者,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扩大上海报道。他写的第一条新闻,原来是我军包围黄兵团并取得全面胜利的消息,成为当时淮海战役的重大新闻。朝鲜战争爆发后,王澍在志愿军中调到新华社总分社,又换上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制服,服役两年半。
王叔写的两篇揭露所谓“自由遣返”战俘的文章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后,引起了国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毛主席看后致电前线,说:这些报道揭露了美国和蒋介石特务利用所谓“自由遣返”战俘欺骗民众的种种事实。谈判代表团应该利用这些事实揭露美国在谈判桌上强行扣留我们战俘的阴谋。这个成功的报道,对王澍是一个极大的鼓励和鞭策。
回国后不久,因为懂英语的优势,被分配到新华社国际部南亚分部,常驻巴基斯坦。他在国外开始了记者生涯。他曾作为常驻记者前往加纳、几内亚、马里、古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等四大洲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欧洲。王澍是中国第一个通过单独突破新中国学会在非洲的分支来打破中非长期隔离的传奇人物。
1959年,他首先在加纳阿克拉成立新华分社,然后前往新独立的几内亚首都接受采访,受到杜尔总统的接见。在新闻部长的帮助下,新华社分社在该国首都科纳克里成功成立。当时王澍有两份工作,穿梭于两国之间。同年10月4日,中国与几内亚建交,几内亚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
1960年7月,加纳总统接见了中国特使柯华,并于当晚签署了中加建交公报。同年10月,王澍前往马里采访,朋友安排拜访凯塔总统,但他不得不说法语。王叔法语说得不好,很紧张。但总统非常友好,表示愿意立即与中国建交。中国外交部接到王澍的报告后,立即派时任中国驻几内亚大使柯华作为政府代表赴马里谈判建交,并成功达成建交协议。于是,王澍开始筹建新华社非洲第三分社。
1961年底,王叔奉命在拉丁美洲设立新华分公司。经过考虑,最终决定在古巴首都哈瓦那设立分支机构,由王澍担任分支机构主席。万万没想到,在他抵达哈瓦那的几个月后,震惊世界的“加勒比海危机”爆发了。他日夜在战壕和沿海采访,向祖国人民报道古巴人民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仅仅一个月,就发表了130多份报告。总公司两次报告说他们特别有战斗力。
1969年底,王澍被派往西德波恩分部。他不懂德语,也不了解欧洲和德国的情况。他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沉重压力。王叔开始学德语,大胆出门。请进来,进行了大量的采访和调查,终于度过了“困难期”。
此后,他集中精力研究总部和外交部交给他的两个研究课题:一、苏联的战略意图是东进还是西进;二是如何发展中国与西德的关系。这两个问题的调查报告出来后,注定了王澍将开始人生角色的第二次转型。
王澍从记者到外交官的经历同样传奇。
作为一名驻波恩的中国记者,王澍被中国政府任命为中国驻波恩谈判建立外交关系的全权代表,我们驻东德和捷克使馆的部分外交官被调往波恩协助王澍开展工作。经过八轮艰苦谈判,1972年9月29日,双方代表草签了《建交公报》,并于当天发表了共同文告,宣布建交谈判圆满结束。同年10月,应外交部长姬鹏飞邀请,西德外长谢尔访华,王澍也被召回中国接待。回到波恩后,他被任命为中国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大使馆参赞,准备筹建中国大使馆代办。
至此,王澍已经从一个著名的记者变成了一个资深的外交家,这个懂得“学者”和“将军”的人,就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两年后,不到50岁的王澍成为第二位中国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大使。是机遇,也是挑战,他知道自己的负担更重。
就在中德建交前后,王澍晚年有两次难得的机会与毛主席见面。第一次是1972年7月24日。当他被带到中南海毛主席的住处时,他发现这是毛主席接见外宾时的私人书房。毛主席知道自己长期在国外当记者,幽默地说,我也当过记者,我们是同事。王叔激动得忍不住哭了。
为了缓解王叔的情绪,主席让他抽烟。他接过香烟,仔细研究了一下。这是一种尼古丁含量极低的特殊雪茄。他没有抽烟,而是把它放在旁边的小茶几上,准备带回家当纪念品。没想到面试结束后,烟就没了。原来是坐在他旁边的乔华冠偷的。毛主席讲了三个多小时国内外大事,周总理在小会客室和大家谈了很久。总理还向你展示了外交部关于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谈判建立外交关系的请求报告,该报告已获主席批准。在报告里,王澍看到了一个总理批准的提议:有时间请考虑一下董事长,见一次王澍。王叔刚刚平静的心再次翻起了波澜…
我第二次见到毛主席是在三年后的1975年10月30日。王大使回国参加德国总理施密特访华招待会。毛主席接见施密特时,王树也参加了。会后不到10个月,毛主席去世了。毛主席在世的最后几年,王叔大使两次聆听了一位世纪伟人的讲话,感到十分荣幸。
1980年至1986年,王澍被任命为中国驻奥地利大使和中国驻维也纳联合国代表。从海外任务归来后,他被任命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从而开始了从官员到学者的第三次人生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