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杜国公:高质量推进国有经济优化结构调整
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不仅是宏观层面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中观层面产业升级和创新突破的主要任务,更是微观层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目标。在全面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尤其需要在理论、历史、大局、国际、实践五个视角的互动融合中,不断展现国有经济优化布局、调整结构的宏伟画卷。
坚持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视野
基本经济制度的坚持、发展、丰富和完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显著特征,为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指明了方向。坚持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视野,在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中,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初级阶段最大国情的现实。中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决定了我们必须不断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本质要求。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不足、多层次和多样化,也是新时期国有经济优化布局和结构调整的客观条件。国有经济的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需要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不能脱离初级阶段最大的国情现实,不能偏离坚持和完善基本制度的根本要求;不能野心太大到最后,也不能胆小到停下来。第二,优化调整国有经济的标准。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刻指出了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判断标准,即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不仅是检验的客观尺度,也是行动的方向。只有坚持贯彻这些标准,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才能更好地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更好地体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第三,优化调整国有经济的原则。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要求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必须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共同推进的基本原则。要把国有经济做强做大,大力推动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的发展,促进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交叉融合,形成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第四,优化调整国有经济的思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也为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指明了方向。要不断培育和增强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发挥和增强非国有经济的支撑和促进作用。这既不是民族进步,也不是民族后退,而是民族进步,相互促进,共同形成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宏伟动力。通过分配制度、制度和机制的完善,充分激发和调动各类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激励约束、监督服务等方面加强优化调整。要更多地运用市场化手段,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创造有利条件,创造良好环境。政府是有为的,市场是有效的,不断推动国有经济的质量和效率上升。
遵循优化调整国有经济的历史眼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国有经济优化布局和结构调整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要在新的起点上实现稳定和长远发展,仍然需要坚持过去积累的基本经验和有效做法。遵循优化调整国有经济的历史眼光,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坚持整个体系的思维导向。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对象是整个国有经济,而不局限于某个企业或某个行业。一方面,国有经济要牢牢把握国民经济命脉,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为党的执政奠定坚实的物质和政治基础;另一方面,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国有经济的分布和结构在某个地区或行业应该是不同的,有些地方和行业可以是不同的。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布局结构更符合发展要求和当地实际。二是把握国有经济的两个属性。为了统一逻辑和历史,促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需要继续把握国有经济的两个基本属性。一方面,要突出国有经济的自然属性和一般属性。无论是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还是专注于关键领域的核心环节,充分参与市场经济竞争,都需要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效应对各种挑战;另一方面,要突出国有经济的社会属性和特殊属性。国有经济是所有中国人的共同财富。它必须把提供公共产品、追求社会价值、维护国家战略和服务社会需求作为自己的责任。如果只强调自然属性而忽视社会属性,国有经济就会脱离定性规定;如果只强调社会属性而忽视自然属性,国有经济将缺乏强有力的支撑。三是运用对立统一的改革方法。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要始终着眼于缺点和不足,坚持问题和风险并重,善于把握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比如国有经济的分布范围还是太广,分布在20大类国民经济行业,基本分布在95大类国民经济行业。国有经济按照管理权限在部门或地区之间进行分配,资源分散和碎片化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经营性国有资产没有实现集中统一管理。虽然不同地方、不同地区在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现实基础、经济环境、发展潜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但产业结构趋同性高,分工合作不足,特征不够清晰。国有经济积极适应科技进步的要求,围绕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大力促进优质发展。但是自主性、创新性、可控性、价值性等方面还存在很多困难,需要逐一解决。
贯穿提高国民经济质量的全局
国有经济要始终坚持正确的大局,承担起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应有责任和使命。贯穿提高国民经济质量的全局,在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中,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服务国民经济发展大局。从全球来看,国有经济的比重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随着市场化和国家治理能力的提高,国有经济的分配范围将缩小,企业数量将大大减少。但无论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发展阶段的不同,在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重点领域,都保持着一定比例的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经济运行的大局和重要的稀缺资源,在重要产业和关键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依托力量。二是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国有经济在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这不仅体现在规模和总量上,还体现在质量和效率上。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示范和带动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服务国家战略目标,确保经济社会稳定,帮助国家实现伟大复兴。第三,国有经济分布范围的集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为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水平,国有经济应进一步集中于关系国家安全的重要产业、重点领域和关键基础设施、国民经济和国计民生的生命线、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前瞻性战略产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在产业布局上,要继续缩小国有经济的战线和范围,优化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国有经济结构。在区域布局上,要紧密符合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规划,促进生产力全面均衡发展。在行业内布局上,要围绕国民经济的核心领域、高端链条、增值环节,抓住重点。在市场主体分布上,要注意减少重复、低端和盲目建设,避免过度、无序和恶性竞争,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经济竞争力。四是兼顾有序撤退。进入和退出是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两个方面。一方面要积极退出低端、落后、与新发展观不相容的行业;另一方面,要积极向高端、前沿、符合新发展观的领域迈进。退出环节要注意员工安置、社保对接、和谐稳定等问题;进入环节发挥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作用,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要深刻认识到优化调整是动态的、阶段性的,要根据中国的市场化水平、产业成熟度、国家治理能力,有预见性地、动态地进行调整、改革和完善,才能有进有退,进而有序地进有退。
反映了应对全球格局变化的国际视野
国际环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这是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必须面对的最大不确定因素。要体现应对全球格局变化的国际视野,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正视世界经济演进的变化。中国经济在危机中发展新机遇,在变化中创造新局面,识别风险,管理和控制危机,抓住机遇,是一种宝贵的经验。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世界经济加速调整和国际格局重塑仍是大概率事件,构成了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外部因素,也是制约条件和制约变量,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或掉以轻心。要深刻把握变化与不变的辩证关系,危机与机遇的相互变化规律,质与量的相互作用定理。既要看到单边主义和反全球化的抬头,也要看到全球化的滚滚向前和不可逆转;既要看到中国经济运行短期面临的风险因素,也要看到长期积极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们不仅应该看到已经取得的显著成就,而且应该看到国际舞台上仍然存在的弱点和缺点。第二,占领世界经济发展的制高点。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紧紧抓住和平与发展的主题,牢牢把握全球工业革命、欧美国家去工业化、全球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迅速成为全球制造中心和制造强国,不断向制造强国、智力强国、技术强国、品牌强国迈进。面对世界经济的深度衰退、国际贸易和投资的急剧收缩、经济全球化的逆流和地缘政治风险的上升,要着眼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坚持世界领先水平,增加对以高技术为基础的高附加值产业的投资,改善自身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增强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地位,逐步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话语权、主导力和中国标准,形成独家、领先或差异化优势。第三,顺利融入世界经济循环。要统筹把握两个国内外形势、两个国内外市场、两个国内外资源,确保经济安全,扩大增长空,激发发展活力,增强发展动力。新冠肺炎肺炎的全球传播影响仍在继续,这使得国际流通面临威胁和挑战。各国都在反思和调整自己的经济发展方向和模式。在一个充满不稳定、不确定和不确定性的世界经济结构中,特别需要快速前进和不断前进。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打破城乡、城市和地区之间的壁垒和障碍,完善价值链、供应链和产业链,畅通生产、流通、流通、消费和服务的国内流通。要遵循市场原则和国际通行规则,坚持共建、共建、共享原则,稳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巩固和发展多边关系,开创要素流动、合作共赢、能力互补的国际循环,培育新形势下中国参与国际合作的新途径、新方式,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
基于增强国有经济“五力”的现实愿景
从实践到实践。实践是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调整国有经济结构的出发点和归宿。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应围绕“五力”逐步进行,增强竞争力、创新能力、控制能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基于增强国有经济五种力量的现实愿景,在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中,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竞争力是总体要求和综合体现,是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和世界经济结构中应有的基本状态。升级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传统产业低碳化、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发展。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鼓励和支持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不断加大R&D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数控机床及机器人、航空空航天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领域的投入,推动国有经济在维护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发展、履行职责使命中发挥更大作用。二是加强国有经济创新。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是核心要素,是国有经济应对百年来空前变化的必然选择。要提高支持和保障科技创新的能力,支持基础研究和应有研究,促进产学研结合和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研究,改革科研成果转化机制。要增强核心基础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高端装备制造的产业基础能力,加快核心电子元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基础软件、工业互联网、5G移动通信网络等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和自主控制。要向社会开放平台资源,以企业为主体,以需求为导向,加快供需对接,推进产业化、场景化、生态化应用。第三,加强对国有经济的控制。控制是特色要求和功能定位,是国有经济应坚持的独特方向和目标。控制对应所有,所有不一定被控制,控制不一定是所有。加强控制,国有经济不仅要注重产值、规模、总量,还要注重质量、水平和效率;既要着眼于整个国有经济,也要着眼于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既要重视国有经济的当前和静态控制力,又要重视国有经济的长期和动态控制力,做到与时俱进,以身作则。第四,增强国有经济的影响力。影响力是社会需求和发展的基础。国有经济只有深入国民经济,与其他所有制经济融合,才能充分发挥自身价值。要聚集、配置、统筹各方资源和能力,使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支撑作用,在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就业、脱贫致富、引领技术进步、维护市场秩序、履行社会责任、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定性胜利中发挥积极作用,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重大、积极的影响。第五,增强国有经济的抗风险能力。抵御风险的能力是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是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支撑保障。国有经济要不断培养抵御经济下行压力的能力,承担紧迫而危险的任务,在极端环境条件下生存发展。它能够站稳脚跟,经受住各种危机和挑战,为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最稳定、最有力的保障。广大国有企业也要做好各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切实应对断链风险、金融风险、债务风险、国际业务风险、法律风险和安全风险。
在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时代答卷中,要坚持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愿景,遵循优化和调整国有经济的历史愿景,贯穿提高国民经济质量的总体愿景,体现应对全球格局变化的国际愿景,在增强国有经济五力的实践愿景基础上,不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发展奇迹。
(作者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中心党委副书记、纪检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