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创造新优势开好上风船——辽宁在危机中勇敢开新局
新华社沈阳9月28日电:创造新优势,开好上风船——辽宁在危机中勇敢开新局
新华社记者曹志、陈梦阳、王伟、于
辽宁对振兴东北很重要。
刚刚走出谷底的辽宁经济突然受到疫情冲击,在全球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再次面临严峻考验。八个多月过去了,辽宁交出了合格答卷,经济重回正轨,积极势头明显。
围绕中央振兴东北的一系列安排,改革“组合拳”打了出去,辽宁不断补短板,锻造长板,老工业基地在振兴的道路上英勇抗击危机,努力开新局。
当海浪很急的时候,就是唤醒的时候
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地忙,工程车辆来回穿梭,夯实地基,架设横梁。
“把时间收回去!”在一间未完工的临时办公室里,沈阳远大压缩机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李晓刚表示,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这家从事往复活塞式压缩机制造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投资5亿元的新厂区将如期竣工。
“解决外籍工人回厂等问题;迅速落实减税、减费政策……”李晓刚评估了政府对企业的支持,并表示:“只有社保成本节省了七八百万元。”
经济刚刚稳定下来。面对疫情的冲击,辽宁围绕“六个稳定”、“六个保障”,在五个方面出台了25项具体措施。
良好政策的快速实施反映了商业环境的变化。
“打个电话就完了!”箕子贸易(沈阳)有限公司首席财务官李赛南在谈到疫情期间公司向沈阳市沈河区税务局申请延期纳税时,深受感动。
东北的商业环境一直被诟病。承认落后,知耻而后勇,辽宁人以刮骨疗毒的勇气,从立法到问责,以实际行动,以猛药,努力改善经营环境。
如今,“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理念已经成为辽宁各级干部乃至很多辽宁人的共识。过去的缺点正在拉长,效果在疫情期间进一步检验。
截至9月25日,辽宁省社会和社会部门共向5万家企业发放稳定岗位返还资金31.6亿元,稳定岗位374.7万个。
只有努力拼搏,才能在激流中逆行。
今年4-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持续增长,8月份增长4.8%;1-8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幅度持续收窄,高新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8.8%。
格局已经改变,世界已经扩大
“东北不是东北角,而是连接日韩、连接京津冀的大通道。”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王卓说。
学会在世界地图上看东北和辽宁,是辽宁干部近年来眼界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是更广阔的发展空和更大的发展格局。
作为中欧合作的典范,华晨宝马近日接连发布消息:宝马首辆面向全球市场的中国制造纯电动汽车预售开放;华晨宝马最新动力电池中心二期开盘。
“华晨宝马在宝马的全球战略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魏兰德表示,自2009年以来,宝马在中国的累计投资已超过640亿元人民币。
随着引进和走出去,辽宁的大门越开越大。
在沈阳东站物流基地,满载的货车列队进入海关检查平台。在铁路线旁边,巨型门式起重机将集装箱装载到中欧的火车上。今年1-8月,沈阳中欧共发运列车220列,逆趋势同比增长74.61%。
3月,日本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其在大连的项目投资计划由之前的500亿日元增加到1000亿日元;9月1日,国际石化巨头利恩德巴塞尔工业公司和辽宁宝来企业集团联合投资100多亿美元建设一期大型石化项目…
向“硬骨头”宣战
改革和振兴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多年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无法避免。对此,辽宁人不怕打,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把改革引向深处。
“改革必须有粉碎‘硬骨头’的决心。”沈阳市国资委党委副书记焦金国表示,今年上半年,沈阳已完成351家企业混业改革,下一步是推进难度最大的集团级混业改革。
辽宁和沈阳的改革如火如荼。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地区法定机构改革正式启动,将去行政化,实行企业化管理;在神府改革创新示范区,“园丁式”审批服务让公司赞不绝口…
创新是辽宁振兴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新发展格局下辽宁维护国家产业安全的责任。
7月,神谷集团建成的国内最大产能130万吨/年乙烯装置裂解气压缩机组氮气试运行成功一次。这家有着近90年历史的设备制造企业,用老树造新枝。近年来不断突破国际技术封锁,部分产品制造能力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神谷集团是辽宁创新发展的缩影。“我们是共和国的工业基地。不要总是强调“老”字。躺在功劳簿上等待发展进步,一定要利用好产业基础,创造新的优势。”这样一个概念正逐渐成为辽宁经济决策层的共识。
“老”是历史,是底气,“新”是出路,是未来。
面对严峻的疫情,作为新动能代表企业的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仅用7天时间就推出了“雷神”方舱CT。此外,辽宁大量企业加班加点,改产增产抗疫物资,如呼吸机、负压救护车、防护服、口罩等,源源不断地送到全国各地抗疫一线。
“这是你想做就做不到的。要看辽宁工业基础强!”辽宁省国资委主任何晴表示。
历史的重担不可怕,暂时落后也不可怕。辽宁人在秉承“共和国长子”精神,努力开拓老工业基地,振兴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