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凝聚决战决胜的强大合力——河南省脱贫攻坚系列述评之三

凝聚决战决胜的强大合力——河南省脱贫攻坚系列述评之三

原标题:巩固决战的强大协同——河南省扶贫系列回顾(三) 来源:河南日报 10月12日,游客在宝丰县上九坞镇黄洼村果园采摘柿子。近年来,该镇引导农民利用丘陵和荒坡…

原标题:巩固决战的强大协同——河南省扶贫系列回顾(三)

来源:河南日报

10月12日,游客在宝丰县上九坞镇黄洼村果园采摘柿子。近年来,该镇引导农民利用丘陵和荒坡开发林果5000多亩,年产值8000万元,近1000人受益。(何五常摄)

单丝不成线,自身难以成林。脱贫致富不仅是贫困地区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

在与贫困的决战中,单靠各级党委和政府是不可能“克服五个障碍,削减六个障碍”的。要团结一切可以凝聚的力量,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的作用,构建专项扶贫、产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相结合的大规模扶贫模式,引导市场和社会共同努力,形成全社会参与扶贫的格局。

在河南,有一个帮助人们脱贫的进攻力量的聚集地,有一个帮助人们脱贫并且无比光荣的价值观和信仰的传递,点燃了一股大家都能做到的伟大激情。扶贫真的从扶贫部门的“独角戏”变成了各行各业的“合唱”。

特别扶贫,生活工作愉快

政府主导的专项扶贫是扶贫开发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也是扶贫模式的主体。

实施异地扶贫搬迁、整村推进、扶贫工作、产业发展、就业促进、革命老区建设…河南重在补短板、扬长避短、促巩固、谋长远,确保高质量打赢反贫困攻坚战,确保扶贫成果真实可信、经得起考验。

当一方难以扶持另一方时,帮助穷人,轻松搬迁,是摆脱贫困的有效途径。

“三山一滩”地区的穷人,多年来一直希望搬出贫困,过上新的生活。两年前,一个贫穷的家庭杨天赐从淅川县万斯镇秦家沟村搬到了县城的光明社区。住在一套120平米的三居室公寓里,回忆着远离土地的深谷,杨天赐很兴奋:“赶上好政策,你今天会过得很好!”

河南创新搬迁扶贫措施,让村民“搬得动、住得稳、富得流、住得好”。从集资,选址,到让穷人搬新家;从妥善安置贫困家庭子女学习贫困户就业;从日常生活到公共安全的基础设施…全省累计投入156亿元新建安置房7.7万套,让深山25.97万人“下山”和“上楼”,实现了从“好房子”到“好日子”的过渡。

“迁出”只是生活状态的初步改变,“稳定”才能保证生活的不断改善。工业扶贫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也是增强造血功能,帮助贫困地区群众就地就业的长效解决办法。

卢氏县文峪乡吴家沟村工业扶贫基地,40个种植蘑菇的大棚里笑哈哈的,一派丰收的景象。卢氏县通过财政扶贫,引导全县6000户贫困户发展食用菌生产。2019年卢氏县生产香菇2.1亿支,产值20多亿元,小菇做大产业。

追求更好的生活,是永恒的主题,也是永恒的进步。河南将扶贫产业项目转化为优势特色产业,主要目标是稳定增加人民收入,以产业发展支撑贫困人口“稳定幸福”。数据显示,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八年高于全省农村平均水平,到2019年底达到13252元。

给钱和东西可以挽回一时的燃眉之急,但解决不了长久的困难。只有当我们有事情做,有了钱,我们才能真正摆脱贫困,过上小康生活。构建河南贫困家庭就业增收“立交桥”;

“出去”和出去打工挣钱;“带回来”,回国创业带动就业,激活内生动力;“稳定”,壮大地方产业,提供公益岗位,让贫困家庭上门打工;“拿出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让穷人从事公益工作;“晒出来”,各种就业信息优先传递给贫困户。

周口出租车司机遍布全国,确山的小提琴工匠称首都,新县的孩子出国打工…今年全省195.07万贫困人口外出打工,开发扶贫公益岗位67.6万个,贫困劳动力就业底线牢牢守住。

行业扶贫,齐心协力奋进

产业扶贫作为扶贫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反贫困斗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政府领导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抓手,也是扶贫的重要力量源泉。

吸纳各行各业力量,着眼于全面脱贫,扶贫开发不再是扶贫系统的“内部事务”。各行业、各部门充分发挥各自的行业优势,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曙光指日可待。

项目布局重点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基础设施硬件全面完善-

贫穷有几百种,也有几千种。全省53个贫困县遍布明显的“共性问题”: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负债多,是扶贫“硬仗”中的“硬仗”。

围绕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突出问题,一项民生工程和一批工业项目不断启动,以“超重”扶贫和“加速”幸福:

出行更顺畅。五年来,全省贫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共完成投资1415.4亿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38831公里,形成了“外通内通、村村村通、安全便捷”的交通网络,为扶贫提供了有力支撑。

土地更有效率。开展“土地整治1+N”活动,将土地整治与生态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扶贫开发高效农业,大幅度提高耕地质量,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喝水更安全。3618个贫困村和深度贫困地区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升级工程,基本实现贫困村集中供水全覆盖。目前,全省农村集中供水率提高到93%,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1%。

政策扶持的重点集中在深度贫困地区,贫困地区吃政策“小火炉”-

宜川县雅陵镇张坡村南面的一条沟里,排列成矩阵的深蓝色光伏板反射出耀眼的光。这座村级光伏电站承载着张一家脱贫的希望。他已经连续四年获得光伏发电收入,到今年年底将收到2000多元。

几块光伏板照亮了成千上万穷人的脱贫之路。

为了打下“硬骨头”,有关部门围绕扶贫目标,从贫困人口面临的最紧迫、最关键、最突出的困难和问题出发,为贫困地区提供源源不断的专项政策支持:

激活泉水,金融扶贫激发新活力。仅2019年一年,就安排了2.4亿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6亿元财政补助卢氏、淅川、嵩县、台前四个深度贫困县,使其有底气集中财力办大事、办好事。

有需要的人看病有“医疗保障”。建立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员动态管理数据库,扩大贫困人员特殊疾病范围,为16.1万贫困重疾患者提供医疗保障,确保贫困人员看病贵、看得好、看病方便、患病少。

照亮未来,阻断贫穷的代际传递。近760万贫困家庭学生享受补贴政策,3.72万特岗教师扎根贫困地区,1.25万教师参与对口教学。教育改变命运的故事不断上演,给贫困家庭追求美好生活带来希望。

社会扶贫,涓涓暖心润心

精准扶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你做你该做的,你就无敌了;一切智慧所做的就是一切。”扶贫不仅需要政府的力量,也需要整个社会的力量。从党政机关到企事业单位,从民主党派到社会团体,从爱心人士到志愿者,脱贫的“朋友圈”不断扩大,中原地区唱响了一曲雄壮的“大合唱”。

帮助单位一个个把外地当成自己的家乡,在定点救助中形成友谊和扶贫。

在兰考县,证监会推广地方金融扶贫理念,在全国率先提出,得到国家金融系统的高度重视和响应;在宁陵县,最高人民法院凭借其专业优势,建立了河南第一家“家事法院”,让有需要的人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在栾川县,中铁集团公司直接投入援助资金5376万元,投资97个扶贫项目,惠及10多万人…在中原翻天覆地的变化背后,凝聚了中央国家机关指定的扶贫单位对河南的大力支持和情感援助。

各省级单位都致力于指定的援助工作。据统计,我省参加定点扶贫工作的党政机关及相关单位有16490个,在职参与扶贫的干部有60多万人。

每一个民营企业都把乡亲当成至亲,在结对帮扶中彰显自己的才华和责任。

投资建设年产30万头商品猪的养殖场,发展支柱产业,实施异地扶贫搬迁。在沐源集团的帮助下,内乡县关羽镇黄连村实现了从贫困村到中国第一批美丽乡村试点村的“蝴蝶转变”。

建业集团在河南建设4个绿色基地,采取产业带动、解决就业等措施,帮助10个贫困村和2000多名贫困人口;海能达鹤壁天海电子信息系统有限公司在内部设立了扶贫区,鼓励员工参与消费援助…“千企扶千村”的生动案例,让民营企业参与扶贫的路线图更加清晰。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据。截至今年7月,我省已有10457家民营企业进入“万企扶万村”账户管理系统,帮助127.37万贫困群众办卡,累计投入工业资金71.33亿元。

社会各种力量都以扶贫为己任,通过广泛参与,造福民生,温暖人心。

在商水县,有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通过各级妇联组织和培训,在全县20多万农村留守妇女中,有10万人“转型”成了“聪明的妻子”,实现了脱贫致富。产业转移的需求、脱贫致富的愿望,以及“聪明老婆”项目的结合,很快就在生成中孕育了机遇和活力。

省总工会打磨劳动模范扶贫工作,带领11000名劳动模范加入扶贫主战场;

共青团委和14个省级直属单位实施“八党互助”河南共青团扶贫帮困,搭建青年人才施展才华的舞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实施四年多来,省慈善总会共发放慈善资金和物资39.1亿元,帮助了100多万贫困群众…

作为联系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等社会救助资源和贫困人口的重要纽带,全省群众组织和社会组织活跃在扶贫主战场。

所有的人都是孤独的,世界是不可战胜的。在脱贫致富的宏伟历程中,千千有成千上万的智慧和汗水,有无数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故事;在决战的关键时刻,几亿中原儿女偷偷摸摸走在一起,携手跑上了小康之路。(记者王鲁阳)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明天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mtxww.com/16187.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