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明年医保封顶线将增加门诊资金支出500元给慢性病和长期患者
为了减轻参保人员的医疗费用负担,北京市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封顶线将从2021年的4000元提高到4500元。近日,北京市医保局、市财政局发布《关于调整2021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标准及相关政策的通知》。2021年,我市将继续优化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政策,加大财政对医疗保险的投入,将门诊基金支出向慢性病患者和长期用药负担重的患者倾斜。该政策将覆盖该市约398万人。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财政投入再次增加
受新冠肺炎肺炎疫情影响,社会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政府继续加大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投入。在2019年人均财政补助增加1000元的基础上,2020年将老人、学生、儿童和劳动适龄居民财政补助标准分别提高80元、35元和60元,确保城乡居民统一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康可持续发展。
2021年,本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标准调整为城乡老年人4600元/年,其中财政补助每人4260元/年,个人缴费每人340元/年;学生及子女1970元/年,其中财政补助1645元/年,个人缴费325元/年;劳动年龄居民人均2790元/年,其中财政补助2210元/年,个人缴费580元/年。
紧急封顶线提高到4500元
2019年,市医保局上调门诊最高线,将区级医院、区中医院等三级医疗机构住院报销比例由75%提高至78%,并将首诊范围由原基层定点医疗机构进一步扩大至区镇政府组织的公立医疗机构。
为加强门诊互助保障,今后我市将继续向慢性病患者和长期用药负担重的患者倾斜门诊基金支出,按照小幅调整、精细计算、随访研究、成本可控增长的原则,将急诊封顶线提高至4500元。据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据估计,此举可惠及约19万人。
此外,2021年,城乡居民重大疾病保险起付线维持在30404元不变;一级及以下定点医疗机构门急诊起付线100元不变。
重大疾病保险免赔额减半
为了增加免税人员参保的便利性,本市医疗保险等部门将免税人员的认定和医疗保险参保合二为一。同时,所有符合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条件的豁免人员将纳入参保信息库。信息不全的豁免人员,可在保险信息完善前申请手工报销当年发生的医疗费用,以保证跨部门信息交流的时滞不影响享受待遇。
增加免税人员保障的具体措施还包括:优化参保当月待遇,享受认定当月待遇;中途投保的免检人员不再有三个月的等待期;职工医保减免的参保人员自动纳入城乡居民医保信息系统。此外,我市将继续实施对免税人员的优惠救助政策,如将大病保险的起付线比普通参保居民降低一半,提高缴费比例5个百分点,不设封顶线等。
早在2018年,该市就将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生活困难补助等13类人员列为豁免人员,享受政府个人缴费补助。
在银行柜台添加付款方式
市税务局社会保障司副司长何增斌表示,2020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费将由税务机关利用税务信息系统统一征收。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参保对象、政府全额补助对象和参保登记手续将保持不变,但缴费时间和缴费渠道发生了变化。
2021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期限为2020年10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支付渠道在以往银行代扣和网上自助支付的基础上,增加了银行柜台支付的方式。
三个月集中招生期间,市税务局已委托北京银行等个人选定的12家银行分别在10月、11月、12月初扣款,扣款成功后会短信提示。被保险人手机号码发生变化,应及时到被保险人所在的社保局或学校办理变更,否则不会有短信提示。
何增斌表示,由于银行是自动扣款的,希望参保个人按照新的缴费标准在扣款账户有足够的存款,以保证按时扣款完成参保缴费。另外,10月至12月,参保人员可于20日至23日6: 00至22: 00、24日6: 00至18: 00登录北京市社会保险在线服务平台进行在线自助缴费。
“如果以上两个渠道支付不成功,被保险人也可以到银行柜台支付。”何增斌表示,该服务主要针对因余额不足或账号错误而未能扣款,且未与银行签订预留银行扣款账号合同的参保人员。
另外,2020年,如果城乡居民在疫情防控期内未能按时缴纳保险,2021年集中保险期开始后,不延长补缴疫情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