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与时俱进,在经济特区乘风破浪前进——记厦门经济特区三位建设者
新华社厦门10月13日电:与时俱进,向经济特区进军——记厦门经济特区三位建设者
新华社记者傅敏,刘娟
时代的浪潮沿着庐江两岸汹涌澎湃,厦门经济特区40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批批建设者和普通百姓在厦门经济特区与时俱进,勇往直前,为城市增添了无限生机。
美国教授潘:“我是厦门人。”
他中文说得很流利,每天都喝乌龙茶。现年64岁的潘是厦门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教授,在厦门生活了32年。他特别自豪地说:“我是孟浪(闽南语,意思是‘我是厦门人’”
潘和厦门的命运始于20世纪70年代。作为一名美国士兵,他在台湾工作。“当时我很好奇。海峡对岸的厦门生活着怎样的人?”
回到美国后,潘威廉迷上了中国。他的妻子是在台湾出生长大的美国人,和他共事了一辈子。“我和妻子第一天见面,聊起了中国大陆。中国是我们的‘媒人’。”
1988年,潘毕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他做了一个改变人生的决定:卖掉经营了很久的金融公司,带着老婆和皮带来到厦门,被厦门大学管理学院聘为外籍MBA老师。“我留下来是因为我爱厦门人。他们开放、包容、好客。”
1992年,潘成为福建省第一个获得永久居留证的外国人。30年来,他目睹了厦门经济特区的快速变化:道路变得宽敞,高楼林立,水电供应得到改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厦门逐渐成为一个美丽的国际城市。
执教后,潘写了十几本关于厦门和福建的书。2002年,厦门参加国际花园城市评估。作为厦门代表团的主要发言人,潘花了八个月的时间准备演讲稿,就是为了告诉世界厦门为什么是世界上最宜居的城市之一。
每次听到有人说“厦门是潘的第二故乡”,他总是马上纠正:“厦门是我的第一故乡。在美国,我居住时间最长的城市是加利福尼亚,就在七年前。我在厦门住了32年。”
营救队长水草:“爱情可以撑起一片蓝天。”
“我记得你,五年前你救了我。”老人从洪水中被拉进救生艇后,认出了“救生员”——一个穿着蓝色救生服的女志愿者。但她没有马上认出老人,因为她数不清自己救了多少人。
她叫水草,是厦门蓝天救援队队长。“希望遇到的每一个生命都能像水草一样顽强。”这就是她名字的初衷。
经过12年的救援经验,水草被磨练成一台24小时待命,随时准备抢人性命的“机器”。然而在2008年之前,她只是一个“贪玩单纯的小女人”,事业辉煌,有车有房。
20世纪80年代,随着厦门经济特区的建立,水草幸运地遇到了许多机遇。凭着“爱拼必胜”的开拓精神,她逐渐成为“美女老板”,拥有数百名员工。
转折点是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去现场总比在客厅哭强!”水生植物背着它们的包,飞到了灾区。从汶川回来后,她按照其他志愿者的约定,立即成立了厦门蓝天救援队,成为蓝天救援队的第一位女队长。
一开始组建团队非常困难,租用场地购买设备…无止境的投资让她几乎还清了家里的债务,公司也别无选择,只能倒闭。
“还好我在厦门,一个充满爱的城市,不然真的很难坚持。”水草说,2015年厦门市思明区政府专门为救援队找了一个大本营,就在厦门大学附近,厦门省地的地方,免费使用。
而且在厦门民政局的帮助下,救援队伍的运作越来越规范,队伍数量也从20多只增长到了1000多只。“我们不怎么宣传招聘,但是报名的人还是很多。”水草说,“厦门风景美,人更美”。
企业家吴:让世界更加美好
2008年,厦门一个小办公室里诞生了一家创业公司,只有十几个人,是从图像处理软件起家的。12年后,公司以约3.59亿元的价格收购了美丰创谷2号楼。这座24层的建筑被命名为“美图大厦”。
“在一个可以看到大海的地方,创造终极产品,服务全球用户。这是我当时能想到的最伟大的梦想。”现在,美图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吴的梦想实现了。
在吴的心目中,“美”和“创新”是厦门经济特区的两个基因。有了这份传承和滋养,美图开发出了美图秀秀、美颜相机等十余款带有“变美”基因的软硬件产品。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持续飙升,业务范围已扩展至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用户达20.8亿。
海风带来再次远航梦想的气息。“我们最初的目标是通过产品让用户变得‘简单而美丽’。现在,我们希望通过技术提升‘美容’产业链,创造‘智能美容产业’。”吴对说道。
现在美图专注于“变美”产业链,依托过去12年积累的行业数据和技术成果,帮助用户从虚拟到现实变美。越来越多的知名美容美发品牌通过米托技术为客户提供虚拟化妆测试、虚拟染发等服务。
自2017年起,美图连续三年入选中国互联网百强企业。吴还入选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和国家创新促进人才计划。
回首往事,吴说:“我很荣幸能参与和见证厦门经济特区的蓬勃发展。我的个人生活和创业工作深深受益于厦门的开放和包容。今后,美图将为厦门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