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行业崛起,群众致富
干净整洁的院子里,长满绿色的果树和小鸡一起咕咕地叫着,发出简单的工业音乐;树木和田野里,一片片石斛和辣椒正在蓬勃生长,呈现出金秋时节生机勃勃的工业图景。
摆脱贫困最根本的方法是发展。有了产业支撑,才能从源头上拔掉“穷根”。海口市近年来坚持短、中、长期项目相结合,重点培育瓜菜种植、畜禽养殖等低投入、见效快的“短、平、快”项目,实现快速增收目标,兼顾热带水果、热带经济作物等具有长远效益的热带高效产业发展,强化巩固措施。
2020年,海口安排工业扶贫项目136个,资金2943.14万元,带动4180户、18784户贫困户。
□本台记者肖
科学规划发展特色产业
李生是海口市龙华区新坡镇任丽村所辖的滨藤村的一户贫困户,每天早饭后,他就去村里的扶贫基地石碣工业园上班。“我已经在这里工作了4年。多亏这份工作,我实现了扶贫,过上了好日子。”李生说。
2016年,李生的家庭被列入贫困家庭。在政府的帮助下,他来到扶贫基地学习石斛等作物的种植管理技术。同时,他也成为了一名农民股东,带领家人一起从事石斛产业的种植工作,持续了4年。现在,他已经掌握了金钗石斛的种植技术。在不外出工作的前提下,既照顾家庭,又实现年收入6万多元。
通过三大产业的整合,任丽村以种植和生产石斛的第一产业为重点,发展加工石斛饮片和石斛酒特产等第二产业,打造乡村旅游等第三产业,形成“生产+加工+销售”的服务链,使许多产区变成了景区,花园变成了园区,产品变成了礼品,促进了三大产业的相互联动和深度融合。
工业扶贫的东风也吹到了秀英区东山镇于霞村。村振兴小组和村干部积极邀请农业专家和企业家进行实地调研,充分利用闲置废弃土地资源,发展村集体产业,建设于霞村热带生态循环农业产业示范基地项目,形成了“一村一品”、“稻鸭香米”、“于霞百香果”等多种绿色农产品和特色扶贫产品品牌,为实现农民稳定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做足保证和提升发展能力
如何让贫困户解开枷锁,放心工作,放手,大胆工作,如何让他们继续增加收入,抵御风险?面对这些问题,海口已经充分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受疫情影响,海口建卡特困户家庭收入较去年有所下降。海口市在综合安排贫困户生产、就业和家庭收入的基础上,积极采取措施,保证供应、生产、畅通和销售,确保农民家庭收入,防止农民家庭返贫。
积极搭建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海口市召开地方菜农超市会议,推进菜农超市精准对接,帮助贫困户与家乐福、王家旺、王浩等超市搭建产销平台,大力开展消费扶贫,帮助贫困主体特别是贫困户销售农产品。疫情防控期间,帮助贫困户解决了茄子、丝瓜、辣椒、莲雾、菠萝等400吨滞销农产品,销售鸡鸭鹅羊等畜禽2.3万只。
“不要把表土扔出去,一定要放在里面,保证秧苗长好。”“找平的进度以质量为准。现在不好了,种完了也没机会了。”……今年6月,在龙桥镇三角源村,创业导师就农村企业家项目向林吟等相关专家提供了一对一的帮助,希望通过系统的支持,带动更多农民克服疫情影响,加快创业步伐。
据悉,海口也加强了技术跟踪服务。由172名“农业教师”、257名产业指导员和65名“田教授”组成的全覆盖技术指导服务体系建立,开展了40期技能培训,培训人次2076人次。
打造品牌帮助脱贫
今年5月,海口举办了火山荔枝节。通过齐鲁老街海口火山荔枝宴、“李之树”大赛、2020荔枝产业发展论坛、荔枝及特色农产品展示等主题活动,搭建品牌强农与荔枝产业发展交流合作平台,进一步推动海口火山荔枝品牌发展,促进产销对接,推动产业档案升级,使海口火山荔枝成为享誉海内外的“金字招牌”。
“荔枝节不仅让我拓宽了销售渠道,也让我学习了别人的荔枝种植成果。”吴清河,秀英区永兴镇的“李志大叔”,曾经是一个贫苦家庭。2014年办卡被纳入贫困户后,政府给他提供荔枝苗、羊、鸡,短短一年成功脱贫。
据统计,海口火山荔枝节共帮助332户贫困户种植荔枝,总销量960.54吨,销售额1269.66万元。
海口莲雾、云龙胡爱山、大宝辣椒、海口蜜柚、美兰三角宁地红薯、海口甲子牛大力、永兴荔枝、永兴黄陂、石山黑豆、海口火山石斛…海口打造10个区域性公共农业品牌,与阿里巴巴、宝箱马鲜生活、顺丰快递等平台合作重塑行业标准,打造供应链,提升农产品知名度,畅通销售渠道,向一线城市销售贫困户荔枝
再看海口,一袋袋辣椒,一筐筐红薯,一箱箱包装精美的石斛销往全国各地,一幅产业发展的壮丽画卷正在缓缓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