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疏整促”实施四年 3000余条背街小巷旧貌换新颜

“疏整促”实施四年 3000余条背街小巷旧貌换新颜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堵开墙洞,修整胡同景观,实行框架空线入地,改善人居环境,实行“疏通推广”四年——3000多条后街小巷改变了面貌。 安静祥和的胡同“慢生活…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堵开墙洞,修整胡同景观,实行框架空线入地,改善人居环境,实行“疏通推广”四年——3000多条后街小巷改变了面貌。

安静祥和的胡同“慢生活”正在回归。四年来,随着救济和改善的推进,全市有3000多条后街小巷。环境改善后,所有后街小巷都在按照“七有”和“五性”的要求,将公共服务设施和无障碍设施的建设纳入改造范围,以增强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和便利性。

老胡同又恢复了宁静

风吹芦苇,秋菊吐香,锦鲤悠悠游……秋天是北京最美的季节,秋天的前门李三河更美。

“到了夏天和秋天,这里的环境已经有所改善。一年到头都有人来。不光是游客拍照,很多原来搬走的老街坊也拍照,特别是重游老地方。”62岁的丁树峰在前门草场地区生活了30多年。在她的印象中,早年的李三河是一条“复杂、拥挤、拥挤”的河。2017年,经过八个多月的整治和升级,新的“李三河”再次浮出水面,河流恢复了历史河道的位置和方向。红色的大门铺着灰色的瓷砖,蓝色的石桥,树荫低垂,芦苇摇曳。胡同街区、院落建筑与自然环境相互渗透融合,再现“水过街庭”的历史景观。紧接着,曹场地区开始了大规模的救济和改造,拆除了胡同中的煤棚和其他未经授权的建筑,堵塞了墙壁和钻孔,修复了道路,并增加了100多棵绿色植物。每个家庭的室外单元也都披上了石砖建造的空的“外衣”。用丁树峰的话说,今天的草厂,真正的老北京味又回来了!

曹场地区的变化是整个城市后街小巷改善的缩影。2017年,该市制定了《首都核心区后街小巷环境改善三年(2017-2019年)行动计划》,首先在东城和西城实施,并逐步扩展到城市的副中心和中心城市。通过城管部门和街道的共同努力,2017年核心区1484条后街小巷开始整治,2018年第六区和通州区1141条后街小巷完成环境整治升级。截至2019年,核心区里弄环境整治升级三年运行任务顺利结束,六区、通州区共完成里弄3123条。

与此同时,市城管委会同市规划部门制定了《后街小巷改善改造设计管理导则》。从色彩、气质、风格、质感等方面,对建筑立面、市政设施、街道家具等10大类36个元素的控制标准和规范进行了界定,制定了后街小巷精细化管理指导意见,建立了责任规划师制度,聘请专家参与街道规划的编制,指导项目实施,跟踪规划实施。三年来,大量的胡同老街恢复了古都风貌,被“改造”成精品街。西城区西海南街一带全面整治后,西海湿地公园开辟环湖步道,与周边会同寺等历史遗迹融合,成为市区难得的自然湿地;经过改造,东城区龙符寺保留了原有的建筑元素和院落格局,形成了新旧融合的风格特色,并引进了众多知名文化机构,营造了浓厚的街巷文化氛围…包括月儿胡同、杨梅珠谢杰、熊佳胡同和垂杨柳南街在内的20条胡同也被评为“北京最美的街巷”。

28,000根电线杆从后街小巷被拆除

前几天,微信朋友圈里一组90后女生宋心发的照片,引来亲朋好友的赞。照片中蓝天白云下的胡同古色古香,宽敞干净,树木两旁的黄叶飘落,更添风景。远处是现代化的国茂三期建筑群,附近是古色古香的灰瓦朱门四合院。“小胡同也能拍大电影!”宋欣激动地说。

但宋欣不知道的是,照片拍摄地东城区的西宗埠胡同三年前还是拥挤的非法建筑。站在胡同上抬头望去,到处都是错落有致的画框空。

自2017年起,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北京以三年行动周期,全面开展核心区框架空线进地大会。当年在首都核心区内,完成了58条道路的地面改造,整体工作量是十二五期间的5倍。截至2019年底,北京已完成通电180公里、路灯261公里、有轨电车馈线23公里、通信帧空线路落地652公里,拆除各类电杆2.8万多根,提升城市品质,实现清晰愿景。

此外,为了有效利用空之间的城市有限资源,核心区还在试点城市实施路灯杆、通信杆、信号杆“多极一体化”和电源箱“隐身、小型化、景观化”的处理。目前东城区雍和宫街已经率先完成改造。在900米长的街道上,各种杆线设施从原来的233个整合到77个,150多个电力和通讯箱全部腾空人行通道,实现了“多箱整合”和隐患整治,消除了道路安全隐患,使市民能够畅通无阻地通过人行通道。

从市城管委了解到,随着新一轮的后街小巷精细化改造升级的启动,2020年,全市还启动了118公里的电力、71公里的路灯、128公里的通信机架空线路在地下工作。按照同年开始,两年完成的安排,推进实施。目前已全面进入建设,拥有18.5公里的“多极集成”和110座电站

用“七物”和“五性”改善生活环境

2019年底,从2017年到2019年,首都核心区改善后街小巷环境的三年运行成功结束,但这并不意味着北京的街巷改善工作结束。相反,未来街道环境的改善会更加精细。

朝阳区三里屯的后街,装修前一直被称为“脏街”、“乱街”。改造后,除了堵墙堵洞、美化环境、多种花箱和绿植外,还根据附近居民的需求修建了街景花园,让住在这里的林女士感到很贴心。“当我清理非法餐馆时,我非常高兴。当我以为我可以得到一个干净的时候,我很满意。后来我建了这么大的花园。”

2020年4月,全市开始新一轮为期三年的后街小巷整治,明确将后街小巷环境改善从核心区延伸至全市,覆盖16个建成区的后街小巷,兼顾拆迁滞留区、规划不稳定区和城乡结合部,整治标准将更加细化。

“新一轮的后街小巷精细化改造,不再是简单的环境治理,而是涉及到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市城管委整治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新三年“后街小巷整治改善”行动紧紧遵循“七有”和“五性”要求,突出解决私建、开墙开洞、车辆停放等问题。除了群众反映的绿化不够等问题外,公共服务设施和无障碍设施建设也被纳入整改范围,努力改造旧社区,改善校园和医院周边环境,建设无障碍设施,如通州区东郭园北街就位于校园周边。在新一轮的整改中,特意增加了长椅,方便家长接送学生;西城区窑儿胡同,努力推进下水管道雨污分流改造,防止雨天胡同、庭院积水回流。

接下来,全市将完成3261条达标精处理的后街小巷环境整治升级任务,做好1026条维护的后街小巷环境整治升级工作。(王天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明天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mtxww.com/17174.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