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穿寻千年的江南气韵

穿寻千年的江南气韵

原标题:寻找千年江南的魅力 ▲5月19日,几位汉服爱好者在周庄大桥上展示汉服。本报记者杨磊照片 “大家都说江南好。”江南是诗人笔下最美的意象,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

原标题:寻找千年江南的魅力

▲5月19日,几位汉服爱好者在周庄大桥上展示汉服。本报记者杨磊照片

“大家都说江南好。”江南是诗人笔下最美的意象,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锦绣江南,尤其是苏州。

从宋代题写的《平江图》,到游戏中的江南百景图,从大数据梳理标签到回归江南文化核心的蓝图…2500多年空的流通,多年的雕刻,留下了一幅看似不同实则相似的“姑苏盛世图”,拓展了人们对诗意栖居的想象空

生活是审美的,文化是生活。

白发苏州的历史文脉不仅在史料和博物馆中展示,而且以自然和民间的方式传播到古城的每个角落,在苏州市民的日常生活中“活”着。所以这个城市最有江南情调,最有中国韵味。

活的记忆宫殿

许多城市急于翻新,缺乏旧的个性,但新的是完全一样的。姑苏跨越千年而不失本色

城市的地标往往代表着城市的气质。

苏州的中心在哪里?从制高点看,是金鸡湖附近。450米高的码头苏州国际金融中心,正对着301.8米跨湖高的东方之门,开启了苏州高楼林立的现代化空房间。但是如果时间尺度延长到2500,城市的核心还是在长门。

公元前514年,伍子胥奉何律之命筑城,设水陆8门,其中长门雄伟,成为苏州的重要标志。春秋时期,是吴国西破强楚、称霸天下的政治象征。汉魏六朝至唐代,是城市地标和东南大都市的象征;明清之际,长门成了曹雪芹“红尘中最繁华最浪漫的地方”…

到现在为止,逛长门可以从吴越春秋到明清,再到民国的近代。这里融合了千年历史,每一块石头和瓷砖,留下了一针一针的时间。

苏州城门很有特色。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说:“北看长城,南看天门”;苏州人对城门也很有好感,东洋门因为看起来像“大秋裤”而引起很大争议。但仅从设计理念上分析,这种双塔“门”形建筑可以算是一种致敬,也意味着开启了世界认识苏州、认识中国、认识东方的新大门。

“门”的感觉反映了苏州人对待历史的态度;如果你了解这个城市,你就不会错过《平江图》。

普通游客很容易匆忙跳过南门附近的苏州文庙。苏州是中国古代科举史上最有名气和成就的城市。范仲淹在这里开创了苏州付雪,“庙学合一”的办学模式,开创了全国文庙风气,苏州成为“状元之乡”。

对于建筑策划研究者来说,苏州文庙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宋代四大碑刻集之一是《平江图》。地理学家陈正湘在《中国地图学史》中说,它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城市地图,是中国城市地图的始祖。

碑上刻画了五个城门:长门、盘门、封门、楼门、祁门;20多条河流,300多座桥梁;以及茶场、盐库、酒库、米店、丝绸店、水果店、金银店、医药市场、刺绣作坊、泥瓦匠店、音乐鼓店等…

与现在的姑苏市相比,不仅“水陆并行,临河临街”的双棋盘格局完好无损,而且大部分重要的历史遗迹和文物都得以保存,许多街道、小巷、桥梁和广场至今仍在使用。

“别看平江地图,不知道苏州城。”苏州市委常委、姑苏区区委书记黄说。据统计,苏州古城核心区14.2平方公里中,约80%是世界遗产地,包括2000多处各级文物。苏州不仅是国务院命名的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确认的唯一一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

追溯中国城市建设的历史,感慨颇多。近代东西方文明碰撞以来,中国人的内心遭受了巨大的痛苦,从认为自己不如人,到认为自己文化落后,人不如人。这也在中国社会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投影——求富自强总是伴随着祖屋被毁,共同记忆丧失。

\”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城建筑受到现代化和西化的双重冲击.\”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姚远说。

幸运的是,位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的苏州,保存了古城,为国人留下了活的记忆宫殿。

“不能理解为运气和生存。苏州古城之所以能在现代经济建设大潮中得到充分保护,源于苏州人的文化自觉,也与古城保护始终运行在规划和法制化的轨道上密不可分。”姑苏区区长徐刚,在苏州工作多年。他指着窗外的钟嘉祥河,河水清澈,岸边清澈。

2005年,为了恢复古城水网系统,姑苏区政府决定重新开挖河道,但工程全线要到2020年夏季才会被淹没。“钉子户来来回回,施工方案反复调整,但规划如法。几个区委员会和政府不能放弃。先后用了15年,终于留下了这块607米的‘硬骨头’。”

在苏州展览馆,徐刚的观点得到了印证。

记者在展厅里偶然发现了苏州工业园区最早的平面图。这张地图涵盖了从地下管网、道路交通到水电的一切。据说25年前花了3000万。

尽管在建设初期迟迟看不到高层建筑在土地上的崛起,外界也一再质疑“园区开发建设太慢”,但园区的决策者和建设者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稳步稳步推进。

从1994年5月12日园区打下第一桩开发建设,到未来的摩天大楼,我们今天看到的苏州工业园区,基本上和这个总体规划蓝图是一致的。

“当我们再次回头看平江的照片时,我们心中有一种自豪感。时代日新月异,很多城市急于翻新,缺少了一种旧的个性,但新的却一模一样。姑苏跨越千年而不失本色,与时俱进。”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总规划师徐克明说。

江南是在苏联生活

像苏州这样的城市很少模糊时间,空时间和维度,让生活成为一种审美

18世纪,清代画家徐杨在没有相机的情况下,花了几十年的时间,绘制了一幅12.25米的《姑苏盛世图》,详细描绘了从太湖到虎丘一带的村庄和街道的繁华景象。

粗略计算,全画各种颜色的人12000多人,几百个场景,记录了无数商人的收敛,百货公司的铺张,无数新鲜的街头烟火。

今年下半年,以二维水墨形式呈现的《江南百景》开始流行“姑苏盛世图”、“清明上河图”等古画场景。游戏中玩家可以化身吴派代表人物文徵明,亲手打造属于自己的江南,从种花种树到建房。

于是,山塘街的七只狸猫也迎来了一波玩家出牌。南京的小余参加了一场网上的“貉聚战”,在游戏里跟着“苏州府”的地图来到了山塘街。在限定时间内找到仁美、佟贵、文星、蔡赟、白弓、海勇、分水后,她通过微博、微信上传照片分享收集浣熊的乐趣,并通知群友“大惊喜!山塘街古戏台旁,一家以灵猫为主题的邮局刚刚开业。”

晚上,山塘街迎来了另一批打卡。近年来,各种园林现场表演不断创新,最新的是韩愈音乐厅的“寻梦山塘”。演出结合了昆曲、评弹、江南小调等多种形式,利用“姑苏八点半”主题活动,迅速跻身美团、大众点评等口碑类应用榜单榜首。

“身处园林的真实场景,很难快速发挥,感觉就像生活在一幅画里。”一位外国游客告诉记者,接下来,他打算乘着月亮上的清风,再乘一次邮轮去体验古人的夜生活,去看歌剧,欣赏风景。

“过去的生意人忙了一天,约了一个朋友去山塘街的市政厅,叫了两碗杨蓉楼的红烧肉面,听了一场10%间接的水磨昆曲,无聊就没了。如果有什么好的商机,就去山塘河包花船,赏风景,品品,聊聊天。不做一单生意,就拿。”文化旅游从业者徐说,游客不仅可以体验游轮,而且画中描绘的许多场景仍然是“活的”,可以亲身体验。

《姑苏盛世图》所描绘的苏式生活依然具有穿越时间空甚至穿越维度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人前来苏州寻找理想生活的现实表象。

有人推荐《浮生六记》。苏州人沈复写的故事描述了他和妻子陈云虽然贫穷而艰苦,但他们过着美好而浪漫的生活。2018年,这部剧被改编成昆曲版的《花园》。“布暖,菜满,房满,春石极好。真是烟火仙子。”这种不受物质条件束缚的生活观,依然舒适有趣,符合当下的审美和价值观,因此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现在人们羡慕陈豪,因为即使他们很无助,他们仍然在红尘中过着一流的生活。”《浮生六记》的制片人萧炎说,事实上,苏联式生活的本质不仅仅是物质压力,还有内心的释放和释放。

有人主张不要时不时吃东西。“复杂,好像装了,简单,不对。”苏州公务员李红表示,她经常建议游客去苏州的菜市场逛逛,或者干脆去面馆吃碗面。春季有三虾面,夏季有丰镇肉面,秋季有秃黄油面,冬季有冻鸡面。一碗面的背后是苏州人对时间的珍惜和对生活的热爱,以及愿意在其中花费时间和精力,享受生活的态度。

如果你有充足的时间和闲暇,有苏联生活的“高级版”可以体验。春天到了,是逛花园,泡一杯碧螺春,在艺术园流连一下午的好时候;初夏去石泉街找了一碗正宗的三虾面,然后去苏州博物馆看展览,和文人雅客有精神上的联系;金秋将至,寻一古戏台,温一壶黄酒,尝一口肥蟹,听一曲昆曲水磨,遇一个久违的票友…

为什么苏联式的生活至今令人向往?东吴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方是南认为,关键在于“新鲜”这个词。很少有城市像苏州这样模糊时间,空时间和维度,超越水土和现实,把生活变成一种审美。当人们反复问什么是“江南”时,江南不是在别处,而是在苏维埃生活中。虽然是人做的,但是像天堂一样。

从“五农软语”到南北调

苏州不断在世界上寻找先进经验,并立即认真学习,结合自身的实际创意

苏州作为GDP接近2万亿元的最强地级市,每天都在高速运转,各种数据和信息也在高速流通。

苏州市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大厅有一个巨大的电子屏幕,汇集了全市的人流、物流、车流,24小时动态更新城市的“脉搏”:实际人口超过1500万,流动人口846万;出租房屋156万套,出租人员456万人,占全省的四分之一;2019年快递数量17.3亿,全国排名第八;该市机动车数量为440万辆,居全国第四位…

“本地人口与外来人口的比例是颠倒的,而且每年都在增加,尤其是昆山。外来人口是本地人口的1.7倍。”苏州市公安局人口管理支队新市民事务中心副主任钱飞介绍。

自古以来,苏州文化的崛起就离不开外来人口。这座城市是楚国人伍子胥修建的,沧浪亭是四川人苏舜钦修建的。清道光七年修建的“五百圣贤庙”,记载了500多位为苏州做出贡献的名人,其中100多位来自外地,约占五分之一。

社会科学专家叶说,如果你搜索“停泊地”,弹出的第一页是郑和下西洋的停泊地位于苏州太仓。可见,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开放包容是吴文化的鲜明特色,也是苏州城市精神的重要内涵。

许孟晓是新苏州人之一。他不仅是在苏州工作了10多年的农民工,还是长三角工人艺术团团长。“我在上海、广州等很多城市工作过,但只在苏州,只要我在场,他们都会用普通话说话。”许孟晓说:“这是骨子里的一种宽容。这可能是很多人来苏州,最后选择留下来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半是会说吴语的本地人,另一半是“新苏州人”。这座城市的语言已经从原来单一的“武农软语”演变为带有南北口音的普通话。

据了解,苏州自2011年起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为新苏州人提供同等城市待遇。自2016年起,实行流动人口积分管理制度。更加公平、公开、有序地让流动人口享受苏州城乡居民户籍准入、子女入学、子女参加医疗保险等相关福利待遇,努力在“新苏州人”心中留下第二故乡的幸福印记。

海量数据瞬息万变,不仅能揭示趋势,还能显示速度。很多新苏州人融入城市的方式就是带着数据“跑”。

“机会只是一杯咖啡。”在孙潇虹桥机场商务区的咖啡厅里,提前得知商家负责人行程的昆山华侨投资经理刚刚到。“我打开‘开放创新合作热图’告诉商家,苏州昆山来了。用一杯咖啡,让商家多一个选择,换取一个年产值3亿的项目的可能性。”

今年1月3日,苏州开放再启动大会向世界发布了中、英、日“苏州开放创新合作热图”,包括106条投资考察路线、230家可用投资载体和718项投资合作项目要求…生动全面地介绍了苏州的商业环境和投资政策,为全球资本选择和投资苏州定制了“套餐”战略。

\”这个问题不到一个小时就能解决。\”在一次例行检查中,乔峰街的专职电网工人吴兰芳发现,她服务的小区里有没有相应分类标志的垃圾桶和乱停的机动车。她向乔峰街综合指挥平台报告了这一信息。几秒钟后,指挥调度中心工作人员回应,将信息交给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短短半个多小时,电网运营商就把照片发到综合指挥平台,显示相关问题已经解决。

近年来,乔峰街利用网格治理机制,通过“直播乔峰”App、“富民政策雷达”等信息管理系统,以大数据为支撑,以社区三级网格为载体,实现了线上线下功能的高度融合。

“说清楚,环境和氛围不允许慢。”苏州市委组织部部长邹国祥说。在苏州考察期间,记者还发现,一个干部同时做几件事很正常。在市委组织部召开的一次座谈会上,两位年轻同志提出先谈一谈,因为上午要计划;一位老同志11点多看了看表,拿起包就去了杭州。午饭就定在路上了。

黄教授,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曾在武汉、上海、美国等地工作学习,最终加入苏州大学,选择在苏州生活。他说:“第一,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第二,文化和基因好,第三,这里的人有一种先争后创,多做少说,先做后说的气质。每一分都吸引着我。”

大数据的善用和有用性背后,离不开新苏州精神,新苏州精神不仅有学习主宰的基因,还总想“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历史上,泰伯去了吴国,穿越了南疆,吴文化吸收了中原文化进行自我改造;近代以来,冯桂芬、王韬等苏州人就提出“西用中国风”;改革开放后,苏州向新加坡学习,学习了国内外所有的先进经验。

“亏损累累,收益微薄,苏州一直睁大眼睛,不断寻找世界先进经验,立即学习,认真学习,并结合自身的实际创造力,最后往往学徒工成为大师。”姑苏区委副书记王军说。

苏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金杰表示,从范仲淹的“先忧天下,后乐天下”,顾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改革开放后形成的“三大法宝”,历史留给苏州的不仅仅是园林文化和精致文化,还有一种追求卓越、关爱世界的文化。这就是苏州成为苏州“传家宝”的原因

重塑江南文化的核心地位

苏州全面融入“一带一路”时代,融入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在中国西南的一些省份,方言中仍有“苏琪”一词。人们称之为“苏琪”,是为了打扮得漂亮、脱俗、有格调,后来会误写成“舒淇”或“舒淇”。

“苏琪”来自哪里?民国时期,当地县志解释说“苏州曾是外国服饰之美。母语一般称为“苏琪”和“苏派”明清之际,还有一个词叫“苏逸”,文献记载为“苏人若以为雅,则雅也;苏联人觉得俗,就俗。”。

历史上的苏州擅长并敢于走在世界的前列,由此引申出苏式、苏式、苏左等都是时尚潮流的代名词。根据故宫博物院的研究,馆藏的186万件文物中,有30%到40%是苏式和苏制的。

目前,苏州再次迎来了时代的机遇。2019年12月,《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颁布。“江南文化”作为长三角地区共同的文化符号和精神家园,被赋予了整合长三角城市群的功能意义。

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所所长刘士林表示,该知识产权内涵丰富,意义重大。“以江南文化为战略资源,构建长三角文化价值认同机制,引领长三角城市群发展方式转变,是新时期赋予江南文化的重大战略使命。”

历史上,苏州曾从鱼米之乡、丝织中心、苏联美学等多维度解读江南的巅峰状态…它不仅象征着小桥流水的自然景观,也象征着经济和文化的双重繁荣,还具有多种诗意的生活。

有著名学者认为,即使六朝都城在南京,南宋都城在杭州,苏州也从未动摇过其在江南的经济文化优势。在江南文化体系中,苏州应该摒弃保守心态,拥有“C位”自信。

去年底以来,苏州加快了江南文化的研究、整理和传播,举办了首届江南文化艺术节,举办了江南运河文化论坛,出版了江南文化书籍。在复兴江南文化的维度上,苏州应该重新获得“区域外中心城市”的地位。

“能级是经济文化。”苏州市长李亚萍表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苏州重建“江南文化”核心地位的时机已经成熟。我们需要挖掘城市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整合分散在各部门和人民群众中的优质资源,以文化提升城市,提高苏州在新一轮全球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

好玩家,求潜力。在大格局中认清自己的优势,在勤奋的优势中完善发展格局,在新时代的苏州重新开始。

10月中旬,《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2035)》公示稿发布。在这个方案上,古城的核心地位被直观的展现出来。这个规划还明确提出了一个目标:强化“江南文化”在苏州的核心地位,打造世界遗产示范城市。

11月初,苏州再次提出打造大运河文化带“最精彩的一段”,强调要延续文脉,用“活的保护”强化生态。江苏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许表示,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使大运河在“结网编织、整合沟通”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苏州应该挖掘好运河文化,进一步挖掘、丰富和展示江南文化的精髓。

当苏州一次次提起江南,宣称要找到江南文化的核心地位时,其实是在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重建文化高地的辉煌。背后是一个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到文化自我提升的路径规划。

规划是城市建设的蓝图。回顾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一个城市的愿景。

改革开放40年来,苏州先后在1986年、1996年、2011年编制了3版国土空,科学有效地引领城市发展,从“东城西城”到“一体两翼”,从“五区群”到近代苏州新老地图。在减轻古城负担的同时,也打开了城市框架

“几乎每十年,规划引领苏州的增长轨迹。它不仅为国际城市开辟了发展空的空间,也避免了许多城市在拥挤的旧城中发展而破坏历史的问题。苏州由此形成了独特的城市“双面绣”风格,在古城保护和新城发展之间取得了良好的平衡。”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总规划师徐克明说。

现在,苏州正穿越“运河时代”和“太湖时代”,全面融入“一带一路”的“大江大海”时代,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从宋代“平江图”中描绘的邻江和街道,到国土规划[/k0/]中勾勒的大城市蓝图(2035)。

值此“两个百年”交汇之际,一幅姑苏新时代繁荣景象正式拉开帷幕!(记者刘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明天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mtxww.com/1809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