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后疫情时代如何发展教育?语文老师在这个论坛告诉你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
11月7日,在湖北省教育厅、华中师范大学、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的指导下,由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所、长江教育研究院、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五届教育智库与教育治理50人圆桌论坛成功举行。
本次论坛以“后疫情时代的教育智库与教育治理”为主题,除主论坛外,还有基础教育治理、高等教育治理、在线教育治理、智库建设与评估、国际教育五个平行子论坛。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央委员会专职副主席、宪法法律委员会副主任许晖,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家教育治理研究所、长江教育研究所所长周宏宇,全国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湖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赵凌云。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义国;长江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邱菊生;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董事长杨丹;厦门大学学校委员会副主任、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吴大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执行副主任韩伟等主要专家出席了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近千人线下聆听。大家聚在一起,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交流和分享。
01
开幕式
长江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方平
方平主持了开幕式。他说,教育是国家和党的伟大规划,是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十九届五中全会刚刚闭幕。十四届五中全会从党和国家全面发展的高度,对教育发展作出重要部署,强调建设优质教育体系,明确提出2035年建设教育强国。站在两个百年目标的历史交叉点上,我们要牢牢把握新时期的发展形势、方向和道路,坚持党和国家育人的初始使命,积极应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凝聚智慧,探讨教育改革发展规划,探索创新,为办好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而不懈努力,为建设教育强国做出更多贡献。
重量级嘉宾致开幕词
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义国
陈义国介绍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在疫情期间履行服务教育的责任,加大教育教学资源在线免费开放力度,为数百万中小学生和学龄前儿童提供优质学习内容;积极响应“停课学”要求,开辟送书到学生的最后一公里,积极推进教育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围绕“出版+”实施重大项目,推动教育服务业优质发展。
同时还引入长江教育研究院作为平台,将教育专家与教育管理部门联系起来,形成以学术研究为基础、以政策研究为重点、以出版企业为依托、政府支持和社会参与为支撑、产学研、政府和社会优势互补的新体制和新机制。
最后,他希望长江教育研究院继续规划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路,建立共识,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提供建议和智力支持。
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赵凌云
赵灵运总结了疫情期间教育大变革的十大趋势:
第一,教育场所无处不在,正规教育空突破教室和学校,广泛存在于网络覆盖的所有地方。
第二,随着教育方式的多样化,网络教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形成了从内容到模式,从教学、讨论、作业到考试的全链网络教学模式。
三是教育主体多元化,家庭、社区、党委、政府都成为正规教育体系的成员。
第四,教育过程二元化,强调教学、教育、课堂教育、自主学习、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
第五,育人的目标是全方位的,育人的重点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吸收和运用知识,传授未来不确定社会中应该具备的价值观、自我意识和理性引导。
第六,教育内容应面向未来。根据未来信息社会的要求,今天受过教育的人应该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的技能和素质。
第七,教育评价的过程,我们在疫情期间得到的一个很大启示就是,办学育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要动态评价。
第八,普及教育目标。疫情期间家长和孩子一起上课,加快了中国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进程。
第九,教育环节是终身的,疫情摧毁了一些传统职业,催生了很多新的职业,对终身学习提出了客观要求。
第十,学校与社区的融合告诉我们,学校是社区,社区是学校。
最后,赵灵运还指出,在后疫情时代,如何推进教育改革是当今中国教育面临的时代问题。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回到过去。我们必须顺应这些趋势,全面推进和深化疫情后的教育改革,构建适合中国新发展阶段的教育模式。
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董事长杨丹
杨丹介绍,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以“致力于教育创新发展”为使命,秉承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服务教育创新,服务产业发展,为整个生态和产业链中的产业和企业提供服务。疫情期间,中心提供专项支持服务,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组织108家企业免费为疫区学校捐赠在线学习课程,并在海淀区委、区政府和中关村科技城管委会的关心和指导下,与十多家教育龙头企业联手,牵头成立中关村科技城互联网教育产业发展联盟。她提到疫情为全民体验互联网教育提供了契机,互联网教育显示出强大的魅力,这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在当今教育中,如何有效缓解大量创新人才的快速培养与传统教育体制和机制之间的矛盾;在信息革命和知识快速迭代的背景下,学校教育如何培养未来社会的主人?公立学校如何在校外拥抱教育资源和实力;传统教育如何拥抱互联网;传统教育应该放弃什么,坚持什么,调整什么;如何更深入地利用互联网提高教育的效率和效果?这些都是教育需要突破的关键问题。杨丹希望“教育智库与教育治理50人圆桌论坛”以制定“十四·五”计划和2035年长远目标为契机,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供建议和意见,为教育部门、学术界和产业界寻找后疫情时代的教育治理解决方案,点亮灯塔。同时,中心也愿为各界人士提供平台和服务,愿与各位领导和专家一道,为中国教育行业的成长和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湖北省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洪涛
洪涛指出,落实五中全会精神,推进后疫情时代的教育治理,要做到五个结合。
第一,要坚持扎根中国教育,与对外开放相结合。积极构建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联系,一方面增强教育自信心,继续提高国内教育质量,不断增强对国内外优秀学生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对外开放,始终站在历史的正确一边,继续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合作,积极为欧洲等地开发优质教育资源等渠道,加快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高层次国际人才。
第二,坚持教育优质发展与服务经济优质发展相结合。要求建设高质量的建筑教育,明确八项教育任务。在坚持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立足于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加快形成空教育发展格局,提升教育发展战略水平。
第三,坚持疫情防控与推进教育任务落实相结合。一方面要把常态化防控作为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细化和完善具有学校特色、针对性强的防控措施。另一方面,要坚持落实重点任务,确保防控不松懈,疫情不反弹,发展不停顿。
第四,坚持人力资源开发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一方面要巩固普及成果,进一步提高国内外教育普及水平;另一方面,支持高水平大学建设,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努力产出0-1原创成果,不断激发人才活力,建设创新基地。
第五,要坚持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相结合,而不是做好准备。要总结大规模线上疫情的教育经验,稳步规划线上教育,完善线下教育,结合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的优势。
特邀主题报告
在主题报告阶段,许晖校长和张莉秘书长分别以“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模式探讨”和“十四五”期间建设优质教育体系的政策依据”为题,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探讨了我国教育的成就、问题和未来展望。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NLD中央委员会专职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徐辉
许辉在报告中指出,教育和扶贫一样,重点是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以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点”义乌工商职业学院的创业教育为例,分享了学校很多成功创业者的案例,提出“在校创业学习是否是一种很好的育人模式”。“学校初创学校应该把重点放在课程上还是问题上?”“学校的创业学习是否适用于所有专业?”回答了“如何看待学校创业失败”、“学校创业学习是否依赖城市背景”等6个问题。在此基础上,反思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否属于层次或类型”、“教育模式中法律法规缺位”、“教育模式中行业协会管理缺位”、“教育模式中法定企业责任”、“如何解决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缺乏”以及“如何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等六个制度性问题。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国家督学、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前主任张莉
张莉秘书长着眼于未来中国教育发展的宏观政策领域。第一,他从“两百年”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蓝图出发,详细讲述了党中央坚持发扬民主,开门设问,集思广益起草教育文件,统一加强顶层设计,坚持为民请命。随后,他深入阐述了中共中央关于“十四·五”计划和《2035愿景》草案的主要考虑,并与与会学者分享了与教育相关的新精神和新提法。他认为,在新的时代,教育领域需要深刻认识新的发展阶段,全面落实新的发展观,着力构建新的发展模式。在实际工作中,要在强化“四个意识”、强化“四个自信”、实现“两个维护”的基础上,利用好规划红利,突出制度优势,提高治理效率。
02
五个平行的子论坛非常精彩
分论坛1:
后疫情时代的基础教育论坛
在基础教育治理分论坛上,北师大中国教育政策研究所执行院长张志勇用实例描述了后疫情时代重构未来教育的价值、课程设置和治理路径,并分享了许多引人入胜的实例。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政涛认为,后疫情时代是线上线下双线混教、双师一体化教学、“五育一体”的新时代。清华大学附中校长王殿军和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中校长周鹏程分别就教育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次论坛由战略研究所所长王刚主持。
次级论坛2:
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论坛
在高等教育治理分论坛上,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研究员陆晓东进一步从改革开放背景下的院士留学经历谈及后疫情时代的中国留学战略。厦门大学理事会副主任吴大光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认为办好一所大学,要以经验、制度、文化为基础。中国人民大学评估研究中心主任周广利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参与、世界大学排名和政策网络的角度分析了高等教育的全球治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执行副主任韩伟以网络教育为例,谈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合作的创新发展。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教育质量委员会副主任李祖超谈到后疫情时代对我国民办教育的影响,并给出了一系列建议。本次论坛由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陈鹏主持。
分论坛3:
后疫情时代的在线教育论坛
在网络教育治理分论坛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杨宗凯从疫情期间的基础设施、教师信息素养、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和教学资源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丽重点阐述了新时期教育本质、教育服务主体和教育治理模式的变化。中国教育协会副秘书长高树国在回顾历史进程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国家战略和发展趋势。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学院数字教育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涛在探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和学生身心健康的基础上,探索了基于OMO的全球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动态重构。论坛由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研究室主任张艳玲主持。
分论坛4:
后疫情时代智库建设与评估论坛
在智库建设与评估子论坛上,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长江教育研究院秘书长沈从角色定位与类型划分、本质特征与主要功能、建设与运行机制等方面分析了中国特色新型教育智库。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部主任汪小菲就教育智库转型的原因、问题、解决方案和未来趋势进行了探讨,广州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方晓波从地方城市教育智库的发展维度审视了后疫情时代对教育智库的评价。最后发布了《2020年全球教育智库影响评价PAP研究报告》。论坛由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长江教育研究院秘书长沈主持。
分论坛5:
后疫情时代的国际教育论坛
在国际教育分论坛上,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王定华提出了留学目的地将发生变化、来华留学动机增强、留学产业将复苏的观点,并对国际教育发展的新趋势进行了判断。北京市教委一级督学黄侃从中国服务贸易协会的基本情况出发,审视后疫情时代国际教育的走向和后疫情时代国际教育的对策。北京朝阳凯文学校校长徐涛指出,疫情过后,学校支持系统需要全面使用和重建,学习型社区需要升级。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执行主席李文平指出,在疫情期间,教育形式发生了变化,但其内涵没有也不应该改变。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员熊建辉通过观察疫情中的国际教育分享了他的想法。论坛由中国教育科学院国际比较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林琴主持。
03
闭幕典礼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家治理研究所所长、长江教育研究所所长周宏宇
论坛结束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协会副会长、国家教育治理研究所所长、长江教育研究所所长周宏宇代表50人教育智库与教育治理圆桌论坛主办方致闭幕词。
周宏宇主席指出,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国家治理”,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新要求。教育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重要内容和基本支撑,也是实现教育强国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制度保障。
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教育和教育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也为中国现行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行了严格的体检。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抗疫斗争中,我们积累了经验,获得了深刻的教训。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圆满结束,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四个五年计划》和《关于2035年远景的建议》,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在这里举办一个关于后疫情时代教育智库和教育治理的论坛,对我们来说意义重大。
长江教育研究院作为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它立即与各智库的合作伙伴取得联系,开展“学术抗疫”——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作用,就如何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提出自己的政策建议。大约10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活动。这些政策建议中有许多已被教育部门和地方政府采纳。
同时,周宏宇校长对出席活动并参与交流的领导、专家、学者表示感谢,充分肯定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战略研究院、成都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新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千里马工程机械职业培训学院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