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监管者成了非法的企业护身符。小化学品背后的政商勾结典型案例分析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中央纪委国家纪委网站张启斌
“无锡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原局长许奕武收受多家化工企业贿赂”、“宝应县王之岗镇综合行政执法局干部郭非法收受化工企业礼品”……11月12日,江苏省纪委监察委员会通报了3起非法“小化学品”背后官商勾结的典型案件。前一天,江苏省委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反馈结束。本轮检查共发现461个突出问题、31条问题线索和16条问责线索。
“‘小化工’包括不查不报的化工企业、在非化工行业从事违反法律法规的化工生产的企业、无证或无证从事化工生产的小企业、小作坊和黑窝点。因为没有生产资质,没有安全保障,这些违法违规的‘小化工’企业就像隐藏在社会角落的‘定时炸弹’。”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王宏伟表示,“小化工”背后的官商勾结,使得一些地方政府和行业部门的监管流于形式,导致对非法生产危险化学品企业的虚假查处和取缔,严重影响公共安全。
4月21日,连云港市城头镇后黄墩村红星研磨材料有限公司因非法生产危险化学品引发火灾事故。“经过调查,发现事故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是城头镇原主管安全生产的副镇长周平,这是典型的政企合一。”据连云港市纪委监察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周平长期与当地应急管理、生态环境、公安等部门的相关公职人员串通,通过贿赂土特产和购物卡等方式进行诈骗。
作为一名环境监测执法人员,原连云港市环境监察局三级保荐人钟知道实际控制的公司不在监管范围内,不仅没有履行查处职责,还被“邀请”帮助引进危险化学品生产技术和设备,并充当经纪人迎接公司逃避环保检查。
除了参与“小化工企业”的非法经营,公职人员的枉法和执法问题也很典型。原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高新技术开发区分局市场监管科科长王克明,自2014年起连续四年收受鑫茂仓储有限公司的礼品,未能按要求向应急管理部门移交非法存放危险化学品的线索。宿迁市宿城区住建局燃气办主任刘健违规接受宴请和礼品,放弃取缔职责,导致“黑气灌点”长期存在。
为什么本该是保安的公职人员,却成了非法经营的护照和护身符?
非法经营者缺乏安全主体的责任感。在利益的驱使下,他们经常要求“钱”开路。“‘小化学品’多为无证生产,千方百计逃避监管,以节省安全生产和环保相关成本,赚取黑钱。他们最怕被查封扣押,停产限产,所以更渴望找到一把‘保护伞’。”无锡市新芜区纪委第四审查调查室副主任侯敏表示,涉案人员经常以人际交往为名进行隐形交易,从小礼物和宴请开始,温水煮青蛙,进行穿透性情感投资。
侯敏告诉记者,在基层“小化工”案件中,“熟人社会”现象明显,经常发生公共权力或影响力干扰执法的情况。原无锡空香港工业园区经济发展与投资促进服务办公室安全监管办公室主任吴,深入安全监管领域16年,努力打造人脉网络。虽然已经退休7年了,但他仍然通过相关监督执法人员了解检查计划和人员安排,为行贿企业通风报信,逃避检查。
高行业壁垒和人员流动率低也是化学监督领域腐败的重要诱因。“化工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高风险行业。行业监管者大多专攻固定方向,监管的问题和范围也相对固定。”专家说。
此外,江苏部分地区对化工企业的具体执法工作主要由县乡两级承担,实行综合执法、网格化治理、联动指挥“三位一体”的基层治理模式。受制于组织编制等问题,基层执法人员少,负担重。在难以进行轮岗交流时,有人钻空建立“利益联盟”。分管八村综合执法工作的常州经济开发区横山桥镇综合执法局芙蓉电影分局局长邱小龙,不仅利用工作便利,非法向某石化公司投资60万元,还帮助该公司无偿使用辖区内集体土地,非法储存燃料等易燃易爆化学品。
数据显示,江苏省有超过64万家企业的关键词是“化工”,庞大的基数增加了监管任务,但也增加了监管难度。“针对部分非法生产危险化学品企业监管不力的问题,在分析典型案例的基础上,省纪委、监察厅建议省委、省政府对全省工业企业进行全面调查,找出非法生产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基地,并进行严格管理。消除监管盲区和安全隐患,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据江苏省纪委监察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介绍,江苏省纪委监察委员会目前正在全省危险化学品监管领域开展政商勾结专项整治,严格规范政商行为,从源头上切断政商勾结的利益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