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同济大学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签署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
12月1日,同济大学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签署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继续深化战略决策咨询、重大产学研平台建设、重大科技项目合作研究、干部人才教育交流等领域合作,共同推动四川优质发展和同济大学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同日下午,四川省与同济大学合作研讨会暨签约仪式在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举行。四川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正谱,副省长杨洪波,宜宾市委书记刘中伯,组织部副部长、省公务员局局长陈冠松,省教育厅厅长姜立,省科技厅厅长刘东,省交通厅厅长罗家明,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副校长吴志强等。出席研讨会。杨洪波和吴志强代表双方在合同上签字。党委副书记许建平主持会议。
王正谱感谢同济大学对四川的长期关注和支持。他说,同济大学继承了“与祖国同行、科教兴国”的优良传统,形成了与国家和地方建设发展相衔接的办学特色,为国家建设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四川与同济大学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特殊的友谊。汶川地震后,同济大学致力于援建,积极参与灾后重建规划设计。近年来,省校合作不断扩大,特别是战略合作关系建立以来,双方高度重视,加快合作,在决策咨询、科技创新、项目孵化、干部人才交流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务实合作。今天签署的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长期富有成效的合作迈出了新的一步。相信在双方务实推进下,省属学校优势将进一步紧密结合,开创省属学校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新局面。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坚持互利合作;第二,要扩大合作成果;第三,完善合作机制。
杨洪波也是同济大学的校友,他说在四川省住建部工作期间,他一直感受到来自母校的关怀。特别是汶川地震后,母校第一次赶赴四川,积极参与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第一线,长期在四川工作。规划的项目成为灾后重建的典范,为四川灾后恢复重建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为母校的发展感到骄傲。
刘中伯说,他每次来同济大学都感到非常亲切。同济大学一直对宜宾的经济社会发展给予智力支持,把宜宾人当成第二故乡的亲人,给予特殊对待。市委、市政府正在对李庄进行保护性修缮;李庄文化抗战博物馆近期对外开放。我们还将大力宣传和弘扬庄莉文化的抗战精神。
方守恩对四川省委、省政府长期以来对学校的指导、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他说,今年是抗战时期同济大学迁至四川李庄80周年。八十年前,李庄人民给了同济师生一张安静的书桌,一个宽广的胸怀,四川成了同济第二故乡。同济大学今天的发展,离不开李庄人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热情接纳我们,让同济得以持续办学。所以同济人对四川感情深厚,省校双方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自2015年8月省校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以来,双方交流合作扎实推进,取得显著成效。双方不仅成功完成了目标和任务,而且加深了友谊,建立了有效的省校合作范式。战略合作协议的续签是双方的新起点。学校将把省校战略合作协议纳入学校总体规划,进一步扩大和深化同济大学与四川的全面合作,共同撰写高质量的时代发展答卷。
根据该协议,两省高校将本着“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深化合作、协同创新”的原则,充分发挥同济大学在科技、人才和教育方面的优势,结合四川省的优势和发展机遇,进一步深化战略决策咨询与合作,加强重大产学研平台建设,开展重大科技项目协同研究,拓展教育合作, 深化干部人才交流,更好地帮助四川加快实施“多做一科”发展战略
据报道,自2015年8月同济大学与四川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同济大学积极发挥多学科实力,与四川省及所辖多个城市开展全方位合作交流。四川省各市、区县开展了200多个规划设计项目,包括通过规划设计促进成都城市功能和质量的提升,帮助长宁县高效优质地开展“6.17”地震后的重建工作。同济大学与各地各部门开展了近200个科研合作项目,涉及土木工程、规划、交通、环境、管理、物理、法律等多个学科。在宜宾、绵阳、广安、天府新区等区市建立合作平台,其中成都同创谷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创创空室”,成功孵化“新三板”等100多个创新创业项目。“新四板”1家上市公司、4家上市公司;与宜宾合作成立的宜宾同济汽车研究所,已完成实用专利6项,外观专利10项,发明专利1项。学校不仅坚持向四川输出高端人才,五年来还积累了600多名毕业生来四川工作。还派出350多名学生到四川教学实习,帮助四川培养了65批干部,4000多人次。
同日,“寻根铸魂同舟共济:纪念同济大学李庄校区迁址80周年(1940-2020)”在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中和楼揭幕。展览重温了抗战时期同济大学为办学、以文化抗战、为国家服务的奋斗历程,呈现了李庄人对同济大学的深厚情谊,以及100年来同济对李庄的感激与回馈。也体现了同济人锐意进取,加快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伟大志向。
王正谱、杨洪波、刘中伯、陈冠松、姜立、刘东、罗家明、许建平、吴志强出席了展览开幕式。党委副书记吴光明主持会议。省市领导和学校领导共同为展览剪彩,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展览。
本次展览包括“庄莉求教”和“芥菜船帆”两个章节。第一章分为四个部分:“自强不息,西迁办学”,“严谨求实,不枉研究求索”,“立志报国”,“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下一章分为两个部分:“同心同德,寻根助梦”,“思远胜未来”
宜宾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俊辉在讲话中说,庄莉在同济办学已经6年了。虽然条件艰苦,但同济师生关心祖国,努力工作,庄莉人民互相帮助,共同度过难关。双方都写出了强烈的文化反抗之歌,留下了同甘共苦的故事。同济大学和李庄之间真诚而持久的友谊和同舟共济的精神,将永远引领我们在新的时代继续携手并进,共创美好未来。
许建平在讲话中说,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同济迁至李庄80周年。我们的特展不仅是为了纪念同济特殊的办学历史,也是为了感谢李庄人民在同济陷入困境的时候及时伸出援手,重温学校与80年前建立的土地之间深厚的友谊。挖掘校史红色资源,推进“四史”研究,也是一项重要活动。
抗日战争时期,同济大学与中华民族共命运,坚持“医务工作者救国”的初心,肩负着“教育兴国”的重任,西迁办学,历尽千辛万苦,行程一万一千公里。同济人在李庄的六年里,致力于学习,坚持教育,支持抗日,服务社会。他们将现代知识注入李庄,帮助当地人民,为抗战时期西南地区的现代化进程和军事工业、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表现出“坚定不移的爱国主义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同舟共济的精神”。进入21世纪以来,同济人重新进入李庄,开始寻根反馈。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人才优势,与李庄、宜宾在城市建设、医疗卫生、教育科研、文化发展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支持和鼓励师生到当地的教学岗位上进行社会实践,促进了当地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并继续与李庄人民写下了深厚的感情。
当天,王正谱一行还来到了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参观了教育部高密度人居生态与节能重点实验室和长三角城市群智能规划协同创新中心。
四川天府新区、省铁路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省政府驻上海办事处、成都市龙泉驿区、宜宾市翠屏区、李庄古镇管理委员会、同济大学四川校友会会长雷志斌、同济大学党委办公室、学校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人事部、本科学院、科研管理部、工程与工业研究院、学校团委、学生就业等领导也出席了展览的签约仪式和开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