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嫦娥”在回家的路上跨过“黑障”,不怕!它在印度洋“保护司机”
北京时间12月17日1时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返回舱成功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标志着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和返回任务圆满完成。在“五姑娘”返航途中,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所属的王源三号深入印度洋,护航“长武”。
任务前,科技工作者进行设备检修。
在这次任务中,王源3号船是唯一的海上监视和控制力量。在任务中,飞船需要在返回舱首次重返大气层的“黑障”附近完成遥测、外测和光学测量任务。嫦娥五号返回时采用了“地月自由返回轨道”着陆技术,俗称“水漂”轨道。返回者在远离着陆区的位置重返大气层。因为接近第二宇宙速度,它不仅会由于高速飞行与大气的摩擦而进入黑障,还会在稠密大气的阻挡下在黑障区弹起,被上层大气弹回,然后重新进入大气正常着陆。
科技工作者释放探空气球。
采访中,王源三号总调度张伟介绍,为了高效、顺利地完成海上测控任务,王源三号提前进入任务状态,做好了充分准备。任务中,王源三号船S波段统一测控设备在返航者进入“黑障”前的短短100秒窗口内发出姿态调整指令;光电经纬仪承担返航者的光学跟踪任务,直观地提供返航者的飞行图像信息;单脉冲雷达主要负责返回舱“黑障”区域外的测量任务,为整个区域提供可靠的测量数据。它是返回舱进入大气层接力测控的“第一棒”,也是整个测控支持系统的重要环节。
科技人员紧盯数据参数变化。
远望3号船劈波斩浪。
众所周知,返回者只能在船载单脉冲雷达和光电经纬仪的“黑障”中被捕获和跟踪,这似乎只有短短的3分钟,但测控的难度却超乎想象。
针对复杂的测控过程,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总技术室工程师王二建解释说,光学跟踪设备就像是用肉眼在天空中寻找高速飞行的流星空,目标飞得很快,很难捕捉到。但船上搭载的单脉冲雷达搜索波束相对较窄,返航器上没有来自天地的应答信号,因此雷达需要利用等离子体壳体的反射信号进行跟踪,等离子体壳体表面非常不规则,反射信号波动较大,给目标搜索捕获和稳定跟踪带来很大挑战。我们的科技人员顶住压力,成功地完成了所有的步骤,为任务的成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任务前,远望3号船进行了多次演练。
任务成功,科技人员欢欣鼓舞
据了解,王源三号将在完成这一使命后返回母港,为迎接新年使命的挑战做积极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