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研究发现:“小作坊”成就秦陵大军阵

研究发现:“小作坊”成就秦陵大军阵

原标题:研究发现“小作坊”制作了秦陵军阵 新华社安12月23日电(记者杨)2000多年前,大型兵马俑是如何组织制造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正是通过集中供应原材料和…

原标题:研究发现“小作坊”制作了秦陵军阵

新华社安12月23日电(记者杨)2000多年前,大型兵马俑是如何组织制造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正是通过集中供应原材料和多个作坊独立生产的手段,将古代工匠的雕刻、制陶、绘画等各种技艺汇集在一起,最终形成了庞大的秦始皇陵地下军阵。

由秦始皇陵博物馆和英国伦敦大学组成的专家团队,通过收集兵马俑、陶砖、夯土和青铜水禽陶芯的遗骸,研究了原料的来源和生产工艺,发现秦俑及相关陶土制品的原料可能来自同一个供应中心;不同的工匠团队组成独立的车间式生产单位,负责生产特定类别的粘土产品,如陶俑、陶砖和青铜陶扇。

随后,研究人员使用便携式x光荧光光谱仪分析了文物粘土的化学成分。本研究的对象主要是28件盔甲武士俑、盔甲军官俑、陶马等藏品。在这些收藏品中,有18件带有陶文的,大多带有“咸阳”或“皇宫”的字样。

目前,秦始皇陵已发现约8000个陶俑和马匹。此前,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兵马俑是以模块化的方式大规模制造的:不同的工匠分工制作陶俑的头部、躯干、四肢等部分,然后根据不同类型的陶俑进行组装。

但本研究中对泥人成分的分析证实,小作坊独立生产完整的泥人:同一作坊的泥人成分基本相同,而不同作坊的泥人成分明显不同。对比不同作坊的“公”、“咸阳”字样陶俑,发现这两种陶俑制作时使用的原料是相同的土壤,但不同作坊在原料中添加了大量的砂质粘土,材料来源不同,导致微量元素的比例不同。

在陶俑、马的藏匿处加盖或书写地名或陶名,是当时器物生产中的一种常见做法,是春秋至秦朝“乐龚铭”制度的延续,也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产品质量追溯制度。

在清理和修复的兵马俑中,发现了数百个“公”字陶俑和数十个“咸阳”字陶俑。其中,“宫”是指制作陶俑的工匠来自政府制陶作坊,“咸阳”是指秦朝时的工匠来自咸阳地区。这两种陶俑的艺术风格也略有不同。秦始皇陵博物馆的研究员李秀珍说:“带有‘宫’字的陶俑‘国脸’比例很高,他们的脸容光焕发,看起来更加雄伟和有力,他们的工艺更加精细。”

“兵马俑之所以震撼人心,魅力无穷,是因为每一件陶器都包含了2000多年前的技术、艺术、社会组织等诸多信息。”李秀珍说:“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秦帝国如此大规模的陶瓷雕塑是通过小作坊生产和控制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明天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mtxww.com/2112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