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讲好群众语言

讲好群众语言

原标题:说好群众的语言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说群众的语言是一种沟通的艺术,是一种工作能力。说好人民的语言不仅能有效地拉近与人民的距离,还能增进与人民的感情。 …

原标题:说好群众的语言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说群众的语言是一种沟通的艺术,是一种工作能力。说好人民的语言不仅能有效地拉近与人民的距离,还能增进与人民的感情。

现实中有的年轻干部“出校门进事业单位门”,说话不带“接地气”;有些干部在异地工作时不会说当地方言。另外,他们缺乏基层工作经验,不会说群众的语言。与群众沟通往往是“打折扣”,甚至闹出“鸡鸭讲”的笑话。有媒体报道,一位年轻的扶贫干部去贫困户那里核实救助情况,用普通话问道:“老乡,你享受住院‘零赔付’政策吗?”贫困户听了这话一脸茫然。好在随行村干部忙不迭地“翻译”:“老生活里,小伙子问你住院是不是为了省钱?”贫困户可以理解这一点。

与群众沟通顺畅,不仅在于学习语言本身,还在于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和基层的实际情况。比如了解群众喜欢什么,害怕什么,想要什么,村子怎么样,社会条件怎么样…干部更容易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真正融入群众,和群众谈心、谈心。

俗话说,言出必行。说什么反映思想水平,怎么说反映工作作风。工作不能沉,也不能谈;如果不能掌握第一手材料,说话就没话说了;拉架子,站的高,人群说话也不会听你的。党员干部如果不能和群众顺利沟通,就会在干部和群众之间竖起一道无形的墙,把他们和群众隔开。恐怕很难听到真相,也很难成为群众的“爱心人士”。

做好群众工作,要把讲群众语言能力作为必修课,努力掌握。学习人民语言不仅仅意味着学习方言,了解社会状况和舆论,提高沟通效率,更重要的是,培养“落地”说话和将文件政策翻译成白话文的能力。群众的语言生动易懂。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严谨的逻辑,没有规范的结构,但大部分都只是浅显易懂,合情合理,看似普通的文字,却能被群众理解、记住、使用。比如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老百姓把大合同解读为“为国家付出足够,留给集体足够,剩下的都是自己的”;后来谈了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总结为“要有金山银山和青山绿水”;我们把提倡努力比作“不如张开双臂喊嗓子”,等等。这些语言说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真诚而有意义。

学会说“人的话”,唱“人的歌”,讲“人的生理”。基层和实践是人们语言最活跃的阶层,也是人们语言最集中的地方。党员干部要经常到田里、厂矿车间、后街小巷为人民服务。他们应该坐在板凳上和群众聊天,站在田埂上说话,多去基层,在群众中呆久了,接触群众。随着时间的推移,群众的语言会更加丰富,口语也会更加自觉和熟练。(一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明天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mtxww.com/2337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