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失去与思念:一本哀伤中的自我心灵陪伴手册

失去与思念:一本哀伤中的自我心灵陪伴手册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死亡是一个人们经常选择回避的沉重话题。然而,对于失去亲人的人来说,亲属的死亡,尤其是突然死亡所带来的悲痛和巨大变化,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死亡是一个人们经常选择回避的沉重话题。然而,对于失去亲人的人来说,亲属的死亡,尤其是突然死亡所带来的悲痛和巨大变化,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以及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发展。

为了帮助失去亲人的人们更好地应对悲伤,在专业指导和工具的帮助下进行自我护理和自我康复,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编制了《我失去和失踪的49天——悲伤中的自我精神伴侣手册》(以下简称《手册》)。

《手册》的作者之一、上海新华医院崇明分院宁阳医院从事临终关怀20年的资深社会工作者孙颖说:“在丧亲初期,丧亲者会有严重的痛苦和悲伤反应,如悲伤、愤怒、否认、焦虑、孤独、内疚、抑郁等。这些反应通常是丧亲之痛不可避免的过程,也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在正常情况下,失去亲人的人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逐渐将悲痛融入他们的生活,最终能够接受现实,将死者放在他们的心中,并确立新的生活意义。”手册的功能是更好地陪伴哀悼者通过整合过程。

关于《手册》的创作过程,另一位作者,新华医院的社会工作者马凯旋说:“在“战争流行病”的生死关头,我们深切感受到平时提供悲伤咨询并不容易。然而,在这种情况下还有更尖锐的悲伤。从实用的角度来看,更有必要有一个“抓手”和一个工具,这样专业的助手就可以把这个工具带到前线去进行服务。也让有需要的人使用这个工具来帮助自己。”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做七”的习俗。“前七名”每天设立灵位,哭泣和崇拜。他们每七天被纪念一次,直到“七月七日”的四十九天。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种仪式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宣泄悲伤和情感的方式。它们是连接过去和死者的一种方式,并具有抚慰活着的灵魂的功能。

该手册借鉴传统文化,依靠相关专业知识,为用户准备了7周49天的“任务”,并每周总结一次,以便用户能够按照手册中的说明,记录自己的想法,整理自己的情绪,形成自己的计划,逐步完成与死者的“感谢”、“道歉”、“爱”和“告别”,慢慢实现与死者的“健康、持续的联系”。

今天的问题是手册第一周的内容。完整的电子版本将在不久的将来以公众号码“社会工作者抗击流行病之声”(微信号:SWZhuan2018)发布。使用本手册之前,请阅读“关于本手册的使用”,以了解手册中涉及的基本概念以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请记住:

悲伤是爱情的延续。它可能无法修复,但它需要精神空间的设置。与我们的心同行,让我们珍惜已故亲人的记忆,允许我们自己悲伤,正视我们内心的痛苦,并在生活中继续我们的悲伤。——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马凤芝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明天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mtxww.com/268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