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村联建物业楼已交付,总投资1600万元,资金使用均向村民按月公示……”2月8日,浙江省淳安县纪委监委跟进监督辖区内跨村联建项目,督促镇村干部切实履职。据了解,该物业楼是浙江省乡村振兴试点项目之一,出租后将为村集体增收超百万元。
农村集体“三资”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基层监督的重点内容。各地纪委监委将提级监督“三资”作为护航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推动摸清底数、整改问题、完善制度、强化公开,规范“三资”运行监管,更好服务乡村振兴。
甘肃实行省级统筹、市州负责、县乡主抓,在全省24个县区239个村(社区)试点开展“三资”提级监督。该省环县纪委监委联合县财政、审计等部门,通过核查账务、走访群众、实地勘验、盘查资产等方式,对全县251个村、组两级的资金、资产、资源管理使用情况开展全面监督检查,盘点村集体资金6.72亿元、固定资产3.48亿元,发现并推动整改问题286个。针对村集体发展资金入股分红欠账较多等问题,该县纪委监委督促职能部门加大违规出借、垫支资金清收力度,定期评估入股企业及本地合作社投资运营情况,规避资金流失风险,确保到期入股本金及分红及时收缴。
以整治农村集体经济问题合同为切入点,福建省福州市纪检监察机关综合运用调研座谈、入户访察、查阅台账等方式,全面排查“三资”领域风险隐患,堵塞管理漏洞。该市连江县纪委监委督促主责部门全面查摆“三资”领域合同签订不经民主程序、合同价格低于市场价等问题,建立清单,推动整改。“起底问题合同提高了村集体收益,也给村干部敲响了警钟。”福州市纪委监委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去年全市核查涉及村(社区)集体资产租赁、资源发包等经济合同14638份,收回资金、资产涉及金额超过230万元。
江苏省苏州市纪委监委选取“三资”管理薄弱地区开展专责监督,由市纪委监委组建工作组进驻,深入调研,彻查问题,督促整改。该市纪委监委驻点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审查集体工程管理等问题,对“三资”领域违纪问题多发的村(社区)主要负责人诫勉谈话,督促出台精细化管理方案,明确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八个方面重点任务。以专责监督为契机,张家港市纪委监委对全市129家村集体企业开展监督,发现“白条”入账、违规报支餐饮发票等279个问题并分类处置。目前,已党纪政务立案20人,多名村企负责人主动投案。
紧盯“三资”领域腐败多发易发环节,四川省纪委监委督促建设监管平台,完善基层权力制约机制,推动全省村务公开常态长效。该省乐山市纪委监委统筹市农业农村局、财政局等部门,在核清资产、明确权属、查摆问题的基础上,建成市县乡村四级联网的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推动“村财乡管”提级为“村财县管”。平台设有多个监督主体端口,主责部门可随时调取村级账务原始材料,纪检监察机关可在线分析研判,定点“派单”预警信息,群众可实时查询、举报,实现多项监督贯通融合,推动监督触角进一步向基层延伸。
“平台运营后,数据线上多跑路,村干部少跑腿,乡镇财务工作减负一半左右。同时,村级账户‘银农直联’让村干部见账不见钱,进一步压缩了微腐败空间。”乐山市纪委监委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本报记者 曹俊明 徐菱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