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北京的耳语者。”
正在美国访问的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面对记者“质疑”时做出这样的澄清。
这个“北京的耳语者”,显然是指帮着北京“传话”的人,跟北京关系亲近。
为什么美国舆论会有李显龙和新加坡是“北京的耳语者”这样的声音呢?
在这次访美过程中,这位新加坡总理多次使用“亚太”而非美国话语体系中的“印太”,强调新加坡不会与中国隔绝,而且明确反对将中国排除在国际体系之外……
这些表态,竟然出自美国在东南亚最亲密伙伴之一的新加坡,而且还被普遍认为代表东盟的主流看法。难怪一些美国政客和反华舆论会觉得“刺耳”。
新加坡在对华政策上有其复杂和微妙的地方。但不得不说,李显龙这次访美期间在涉华问题上的发言,甚至在中美博弈骤然加剧这几年的一系列表态,表现出了客观和理性。
华盛顿最好别全当成耳旁风。
01
李显龙这次访美长达8天。迄今最受关注的除了他与拜登会谈后达成的联合声明之外,就是3月30日在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近1个小时的对话。
李显龙当时的发言被不少美国舆论解读为对中国颇为友好。
比如,媒体普遍关注到的,李显龙多次使用“亚太”,而非“印太”。
一字之差,含义却很是不同。美国所谓的“印太”一词含有反华意味,它的“印太战略”更被认为是印太版北约。
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哈斯的第一个问题即是,在您和拜登总统的联合声明中有一句话是“乌克兰战争对印太地区产生负面影响”,这指的是什么?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李显龙首先做出一个定性:“它在多个层面影响着亚太地区。”言外之意就是,对不起,是“亚太”,而非“印太”。
此后的论述中,李显龙反复提及的都是“亚太”,他的核心关注都是“亚太地区如何避免出现冲突”。他建议,中美高层保持接触,让“(中美关系)不要变得比现在更糟”。
李显龙也3次提到“印太”,不过都是在讨论“印太经济框架”时,而且分别同时提及了两个词:“共赢”和“包容”。
他说得很直白:“美国用印太经济框架作为该地区的接触手段,立足于共赢,而不仅仅是建立在战略、安全和潜在敌意的基础之上。”这明显是在敲打华盛顿,就经济说经济不香吗,扯什么“战略”和“安全”。
生怕说得还不够清楚,李显龙进一步明确,美国应该“考虑引导方向,防止擦枪走火”。
李显龙还用“三个一”描述他眼中印太经济框架应该具有的积极性:一个具有包容性的议程,一个具有前瞻性的议程,一个对各方都有好处的议程。
听到他的这番话,台下的美国前贸易代表希尔斯直摇头,显然,不少美国人并不认同李显龙对印太经济框架的理解。
估计,对于中国发展的认识,李显龙和一些美国人也存在分歧。
李显龙试图说服美国人,中国的发展“势头强大且不可阻挡”,所以不要“把中国完全切割出去”,而是“可以尝试和它合作,让它融入国际体系,你和它都将从中获益”。他警告称,“一旦和中国脱钩,美国也会受到伤害。”
这样的苦口婆心,被轻飘飘一个“耳语者”给带过了。
02
李显龙是从3月26日开始访美的,这是东盟国家领导人在拜登上台后首次访问华盛顿。
与此同时,印度尼西亚外长蕾特诺、泰国副总理兼外长敦、菲律宾外长洛钦、缅甸外长温纳貌伦从今天开始分别对中国进行访问。
印尼外长蕾特诺曾公开表示,东盟成员国不希望在美中竞争中选边站队,美国需要为印太地区制定更强有力的经济议程,而不是只关注安全问题。这和李显龙的上述相关表述大体一致。
更微妙的是,李显龙访美的时间,覆盖了原定将在华盛顿举办“美国—东盟特别峰会”的时间——3月28日和3月29日。
一个月前的2月28日,白宫单方面宣布拜登政府将在3月28日到29日举办“美国—东盟特别峰会”。
这让东盟方面感到恼火。
因为东盟国家领导人提出过好几个日期给拜登政府,但美方一直在改变时间表。“如果华盛顿拒绝接受新提议的3月26日至27日,一些东盟国家领导人将缺席华盛顿峰会。”
果不其然,就在会议召开前3天,有消息透露,白宫已无限期推迟此次与东盟国家的特别峰会。
事实上,自上台以来,拜登政府曾一再表达对东南亚地区的重视,并在团队中新设“亚洲事务主管”这一职位。东南亚俨然成为拜登政府执行地区战略所要争夺的“高地”。
然而,美国的“重视”显得那么漫不经心。
举个例子。去年5月25日原定举行美国与东南亚国家外长视频会议,布林肯却在5月24日飞往中东地区进行穿梭访问。会议当天,专机上的布林肯让东盟10国外长在屏幕前足足等了近60分钟,视频会议最后却以“通信联络技术问题”为由取消。
如此的慢待,让东盟国家心里不是滋味。
之后,美副国务卿谢尔曼、国防部长奥斯汀、副总统哈里斯、国务卿布林肯等排队“打卡”东南亚,希望“加深美国与盟友伙伴的关系”,但东南亚方面并不买账。
一位美国问题学者告诉补壹刀,积极配合美国“印太战略”的,没有一个是东盟国家。包括此前的“亚太再平衡”,也没有哪个东盟国家百分百地倒向美国。即便是像菲律宾、越南这种和中国存在领土争端的国家,也表现得比较谨慎、克制。
李显龙这次就中美关系的态度,代表了东盟绝大多数国家的态度,他之前也多次提到过。
去年5月,他在一场论坛上表示,即使中美之间没有完全的信任,也必须找到合作的方式。6个月后,他再次表示,“ 你们(中美)彼此之间相互依存,不可能说‘我建立我的体系,你建立你的体系’。”
但由此就将新加坡理解为“亲华”的国家,是有失偏颇的。
03
有美媒说,新加坡对中国的官方口径虽然友好,但近年来其防御措施并没松懈。
这固然有美国舆论故意“冲淡”李显龙涉华积极表态的成分,但也确实让人想起过去几年新加坡在个别涉华议题上附和华盛顿,甚至“硬管闲事”帮着搞对抗的一面。
比如2020年4月,新加坡和美国两国海军签署一项协议,为美国海军甚至航母战斗群进驻新加坡樟宜海军基地提供了基础。
一种说法甚至认为,早在樟宜基地建设之初,新加坡就提出让美国军舰使用。2001年至2003年,该基地还专门改造扩建了深水航母码头。但众所周知,新加坡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航母……
除了为美军更多介入亚太提供“桥头堡”,新加坡在南海问题上还有不少记录。
2016年4月,中国和老挝、柬埔寨、文莱等三国就南海问题达成四点共识。但新加坡外交官故意曲解中方的意图,批评中国这样做是在“分化东盟”。
对于当年7月的所谓菲律宾“南海仲裁案”裁决,李显龙也曾明确表示“接受仲裁结果”。
对于新加坡在南海问题上的这些言行,我外交部当时就曾严正回应,希望新加坡切实尊重中方立场和与东盟方面达成的有关共识。
新加坡也并不是南海领土争端的声索国,更不应该以这种对抗性的方式插手南海问题。
还有涉台问题。不少人都还记得新加坡从台湾往回运“军火”,结果在香港被扣的事情。
网友说的“军火”,实际是9辆新加坡的陆军装甲车。2016年11月23日,这些在台湾参加完军事训练的军车,从高雄被运回新加坡,途径香港时被香港海关扣留。
这引发了当时中新之间一场不小的外交风波。
当时不少分析认为,这一事件可以理解为中方对新加坡与台湾之间维持军事联系的警告。中方强调,希望新加坡“接受教训”,恪守一个中国原则。
回顾这些并不算遥远的事件,能够看出新加坡对华政策的微妙。
一位东南亚问题学者对补壹刀说,新加坡这样的表现并不难理解。
它的言行大概出于两个逻辑:
一是作为小国如何保障自身利益的考量。
这是新加坡处理与中国美国关系的根本依据。从最近几年看,李显龙政府一方面强调对新加坡自身韧性的要求,即根据地区复杂形势加强国防能力建设;另一方面则是强调坚持国际法宗旨和原则,认为那样才能确保它作为小国的利益或安全。
这也是它当前跟着美国谴责和制裁俄罗斯的理由,也是之前公然干涉所谓“南海仲裁”的借口。
二是地区局势不能走向“失衡”的清醒。
新加坡之前的战略思维非常清楚,就是要把美国拖在东南亚,借以平衡中国的影响力。这可以解释它一系列加强对美联系的言行,包括在某些涉华议题上帮腔美国。
但随着中美紧张形势加剧,包括在南海等问题上爆发冲突的风险陡增,新加坡就转而极力呼吁中美维持稳定。它很清楚,一旦中美在亚太的紧张走向不可调和,新加坡作为小国,将很难自处。
正是基于这样一些考虑,新加坡在对华方向上才表现得如此复杂和微妙。
不过,在美国继续加大遏制中国和推动“印太战略”的情况下,李显龙这些表态体现出了客观理性,华盛顿最好别全当成耳旁风。
<!–article_adlist[
]article_adlist–>
此前报道
新加坡官方发布!在美国智库活动上,李显龙阐述他这样“看中国”
正在访美的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当地时间30日出席美国智库外交关系协会讨论会,美国媒体第一时间关注了李显龙在过程中对国际形势所做的“个人阐述”。根据新加坡总理办公室在其官网刊登的对话实录,主持人抛给李显龙的问题多次涉及中国,从乌克兰局势、亚太形势、台湾问题到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的对立等等,李显龙强调的观点则包括,中国的发展动力巨大且不能阻挡,中国不会因为不疏远俄罗斯而付出代价,世界经济无法与中国隔绝。
新加坡总理办公室官网截图
据报道,李显龙3月26日至4月2日赴美访问,是东盟国家领导人在拜登上台后首次访问华盛顿。作客美国外交政策智库外交关系协会,发生在李显龙会见拜登之后。美媒说,李显龙在与拜登大约1小时的会谈中表示,新加坡希望美国在其众多关注中,通过其“印太战略”继续深化与亚太国家的关系——包括中国,也包括其他国家——并在此过程中促进该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安全。而且外界注意到一个细节,拜登在对话中大谈“印太”,而李显龙坚持的说法是“亚太”。
美国媒体还注意到,拜登与李显龙发表的联合声明全文没有提及中国,“他在记者会上提到了一点中国,更多是建设性的口吻。拜登政府的公共措辞通常会说抵制中国,至少从描述方式上,(这次对中国)采取的是怀柔的方式”。
依据新加坡总理办公室公布的李显龙在美国智库的问答文字实录,他对中国的口吻与见拜登时保持了一致。
问答一开始,作为提问方的美国外交关系协会会长哈斯就让李显龙详细阐述他之前所说的“乌克兰战争对亚太地区会有严重影响”具体指什么。李显龙表达了三点,第一是乌克兰战争破坏了国际法与秩序的框架,打破了国家之间的和平;第二,这场战争影响了西方发达国家与俄罗斯的关系,贸易、气候变化、疫情的应对、核武扩散等一系列国际合作将变得艰难;第三,乌克兰战争会对中美关系造成重大影响,令中美关系更加紧张,而中美关系万一恶化,对亚太和全世界都有不利影响。
在随后的问答中,李显龙阐述了亚太形势与欧洲形势的不同,谈及乌克兰局势可能会改变一些亚洲国家的看法,比如日本有人开始讨论要分享美国的核武器、韩国也有人在说自己的国家也应该发展核武器,而不仅是分享美国核武器,“我们正迈向一个危险的方向”。
谈及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李显龙说,我不认为在这个地区(亚太),中国会因为自己拒绝疏远俄罗斯而付出什么代价。这个地区所有的国家,他们都看重主权和《联合国宪章》规定的原则,但与此同时,他们都希望和中国保持自己的关系,他们中一些国家和俄罗斯的关系也很重要,比如印度。中国事实上只是有自己的立场,他们说,“解铃还须系铃人”,换句话说,“请你们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据美国媒体报道,李显龙在讲话中还表示,“中国会不断发展壮大,势头强大且不可阻挡,问题是如何将中国融入国际体系?你可以试图阻挠,但结果是隔离你自己,并且会为这段关系埋下长期隐患。或者你可以试试和中国合作,纳入国际体系,双赢互惠,希望之后会有建设性发展”。李显龙还提醒美国,一旦和中国脱钩,美国会承受巨大的经济成本。中国是美国最大贸易伙伴之一和许多美国企业的制造基地,“这些链接一旦断裂,美国也会受到伤害”。
谈到全球化和反全球化问题,李显龙说,我认为现在的国家已经无法再走回头路,靠自己的力量去建造所有的东西,“你不可能在美国生产iPhone的整机,也不可能在美国制造整架波音飞机”,“你需要国际贸易,需要商业”。
外交学院美国问题专家李海东3月31日接受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李显龙访美期间延续了此前对中美关系的一贯态度,认为东南亚地区经不起中美发生激烈冲突,希望中美能够负责任地处理彼此关系,稳定态势。这说明新加坡等东盟国家认识到东南亚未来很大可能将面临必须要做一个重大选择的临界点,以前他们是在安全上依赖美国经济上依赖中国,随着美方的施压升级,东南亚要选择是在安全和经济上全面依赖美国,还是完全倒向中国,经济和安全上的两分将不再适用,所以东南亚国家心理很焦急,对他们而言保持现状是最符合他们自身利益的。
但国际关系现实具有丛林性,新加坡方面现在希望尽量把这个未来不得不做出二选一决定的临界点往后推,能推多久推多久,让必须选边站队的局面出现得越晚越好。
李海东说,虽然如此,李显龙的讲话在美国国内很可能影响有限,因为跟以前不一样,现在美国对华所有涉及对抗竞争的议题已基本全部入法,国会通过总统签署,成为了法律化的一套政策体系,不论两党哪位总统上台都将很难改变。所以李显龙抱着想影响中美关系的想法去美国,但那样做的最好时机实则已经错过去了。
李海东认为,李显龙这次访美之旅有8天,时间长,谈的问题肯定很多,我相信内容包括美国之前提到在东南亚施行的“印太经济框架”,另一个则是如何加强新加坡与美国之间的安全合作。新加坡需要更厚实的安全感,确保东南亚的繁荣枢纽持久落在新加坡。如果安全环境受损了,大量资本就会很快从新加坡流走,所以新美之间安全防务关系会更紧密将是一个趋势。
<!–article_adlist[
来源:补壹刀/刀剑笑&叨叨姐、环球网/冬瓜侠 乌元春 胡馨予
往期回顾
长按关注,
您就是环环的衣食父母
]article_adlist–>
<!–article_adlist[
觉得不错,就点在看哦~! ↓ ↓ ↓
]article_ad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