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新华全媒+丨上海:新冠肺炎定点医院血透室目击记

新华全媒+丨上海:新冠肺炎定点医院血透室目击记

  医护人员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戴着三层防护手套,将透析液安装到每一个仪器上……27日早上8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区(定点医院)血透室正一片忙碌。…

  医护人员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戴着三层防护手套,将透析液安装到每一个仪器上……27日早上8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区(定点医院)血透室正一片忙碌。在疫情防控期间,这是很多医院血透室的工作常态。

  在仁济医院肾脏科主任顾乐怡看来,血透病人往往身体比较虚弱、免疫力相对较低,加上血透病人以老年人为主,经常要聚集在一个空间里进行治疗,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性以及后续转重症的风险更高,救治任务也更危急。

  “阳性血透病人的治疗更为复杂,因为我们除了要关注新冠病毒引起的肺部感染变化,还要关注他们本身基础疾病所导致的一些问题。”顾乐怡表示,很多血透病人本身就有很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在他所接触的血透病人当中,大部分死亡都由心血管疾病导致,而并非尿毒症。

医护人员在给患者做血透治疗(受访单位供图)

  4月3日,仁济医院南院区收到改为定点医院的通知,医院空间改建完成后开始正式收治病人,一套东院区、南院区联动的每日线上讨论制度也逐步建立起来。定点医院内的医生和母体医院的专家就在院重症患者的诊疗方案,逐一探讨,精准制定“一人一策”。

  “融合了各科室优势力量的讨论为所有血透病人带来‘福音’,治疗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提升。只要血透病人有转重症的迹象,就会被转至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病区内。”顾乐怡说。

  他举例说,曾有一例重症病例受疫情防控影响,有近一周时间没有做血透,病人处于无尿状态,体重增长了5至6公斤,伴有胸闷气急的症状。“这一病例从CT影像上来看,肺部还是充血为主,而不是病毒的渗出,专家会诊后认为,病人的主要病因是心力衰竭,在为病人连续做透析、减掉了3公斤‘水’后,情况有所好转。”

  在救治进行的同时,仁济医院的医护人员还在闭环运行过程中加强了流行病学调查,防止院内出现大规模交叉感染。

  顾乐怡说:“即使不是新冠病毒阳性病人,医护人员也要按照发热门诊的防护要求,做好二级防护后给病人做血透,这给我们的工作带来非常大的挑战。”

  “我们每天早晨要花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核对每个病人的健康码,了解他们居住地的管控情况,发现有疑问的,就会反复与居委会核实,搞清楚具体情况。通过这样严格的措施,尽量把风险排除在血透室外,防止造成二次传播。”顾乐怡说。

  每天早上8点前,仁济医院南院区血透室护士长李萍和同事就已经做好进入血透室前的个人防护,在安装完透析治疗所需的管路、准备好机器后,开始对病人进行治疗。“病人的单次治疗时间约为3.5个小时,每周3次。工作人员在血透室内的工作时间基本上是5至6个小时,前期的准备过程大约就需要45分钟,有时可能还要更久。”

李萍向患者解释出院后居家隔离期间的透析治疗流程(受访单位供图

  据悉,目前上海坚持防止轻转重与重症救治并重、新冠救治与基础性疾病治疗并重、中西医治疗并重三个原则,汇集全市临床诊疗经验丰富的360余名重症医学专家,加上外省市支援的专家,组建了9支重症救治团队,进驻8家市级定点医院,对新冠重型、危重型和新冠阳性合并基础性疾病重症患者,实行集中管理和综合治疗。

  “为了最大程度利用好资源,我们对重症监护室的建设始终本着病房设置足、人员配置足、把患者收治足的原则。”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副院长王争说,ICU是救治新冠危重症患者的“主战场”,目前仁济医院有近40张重症床位,抢救的老人中最大年龄为97岁。

  “基础性疾病的诊疗还是按照专科化的设置,我们尽量恢复成定点医院以前的学科建制,让合适的医生去看合适的患者,发挥有限力量的最大潜能。”王争说。(记者杨恺、袁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明天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mtxww.com/35322.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