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从“嫦娥奔月”到“祝融”探火,从“北斗”组网到“奋斗者”深潜,很多大国重器、超级工程的背后,都离不开大国工匠的身影。中国广核集团运营公司首席维修技师陈永伟,在核电站最深处守护着核电站的安全运营。
核电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超级工程,一座核电站有16500多个仪表盘,1000多万颗元器件,每一个元器件就像人体的一个神经元,共同组成核电站的神经中枢,控制着核电站安全稳定的运行。
陈永伟是中国广核集团运营公司首席维修技师,每天他都要对关键设备的精度进行测量,一旦发现精度有偏差,就要进行维修更换。这个工作就好像在脑神经上做手术,不但复杂,而且精度要求极高。
中国广核集团运营公司首席维修技师 陈永伟:我们要测量一个0~1米的范围,我们需要保证0~1米这个区间内,每一个点的精度都要小于一个毫米。
反应堆堆芯,这是核电站的心脏,它在充满冷却剂的液体环境中运行,由于外围包裹着厚厚的金属壁,因此它的运行状态只能通过传感器来反映,传感器就像一双眼睛,时刻注视着冷却剂淹没堆芯的情况。
中国广核集团运营公司首席维修技师 陈永伟:传感器更换工艺非常复杂,有67道不可逆的工序,如果有一个工序操作失误,就可能导致近百万的设备损失。
传感器膜片的精准定位,是反应堆堆芯维护最为重要的工艺,由于膜片处于封闭状态,肉眼无法观察,只能通过两根高度差只有0.5毫米的小针来盲操作,过程中,两只手需协调精准配合,一只手缓慢改变充水软管的高度变化,通过高度的微小变化来实现膜片位置的微小移动;另一只手则需要用小针进行膜片的精准定位。
中国广核集团运营公司首席维修技师 陈永伟:这个精度要求是0.1~0.2个毫米,最考验的是耐心和手感。
为了锻炼手感,陈永伟和同事专门搭建了一个25米高的模拟平台。
中国广核集团运营公司首席维修技师 陈永伟:为了模拟现场真实的环境,就需要蹲着练习,刚开始的时候蹲两分钟都受不了,现在可以蹲半个小时,时间长了,手会形成肌肉记忆。
陈永伟的工作离不开精细二字,凭着过硬的技术,他被同事亲切地称他为“仪控维修多面手”。然而在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他的师傅对他的评价却是这样4个字。
陈永伟师傅: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眼高手低。事情交给他特别的不放心。
师傅对陈永伟的评价来自他刚参加工作时候的一件事,当时师傅让他去查看一下某种测量仪器的精度,陈永伟只看了一眼就一拍脑门将答案提交了,隔天就收到了师傅的邮件,其中有一张测量仪器精度的说明书。
中国广核集团运营公司首席维修技师 陈永伟:这个与我当时提交的结果相差了十万八千里,当时也是吓出了一身冷汗。
这件事给年轻气盛的陈永伟泼了一盆冷水,此后他一直保留着这份邮件,时刻提醒自己,无论大事小事都要多琢磨多学习。这以后他总喜欢把不清楚不明白的写下来,一下班就查阅国内外的各种资料,直到把问题弄明白。在他的办公室保存着几百份的技术总结报告。
中国广核集团运营公司首席维修技师 陈永伟:你总结把书看薄,把你的那些重点就挑出来,就记在这里面,这样后面你再去看的时候,你就看这个就行了。
在不断地学习摸索中,陈永伟从一个维修技师逐渐成长为创新能手。12年间,陈永伟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30篇,获得专利70多项,通过科技创新创造价值超过2亿元。曾经对他不放心的师傅,如今对陈永伟也是刮目相看。
陈永伟师傅:现在已经是面面俱到,既有自己的手艺,也有自己的很多想法。
如今,年仅36岁的陈永伟,已经成长为中国广核集团运营公司的首席维修技师。他所发明的16项自动化、智能化创新工具,已经应用于20多台核电机组。
中国广核集团运营公司首席维修技师 陈永伟:我很想留下一些东西,证明这件事情我想过、我做过。我很荣幸能够参与到这项大国重器中,核电安全无小事,时刻牢记提醒自己这7个字,提供更精密、更安全的保障。
(总台央视记者 张勤 岳群 崔霞 李宁 张昊 赖虔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