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的标题是:“越困难,我们就越必须集中精力去面对困难”(努力重返工作岗位)
26岁的王宁没有想到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会有一场“大考验”。
去年6月29日,世界上最先进的第四代光源之一HEPS在北京怀柔科学城发射。9月,毕业于硕士学位的王宁参加了该项目,并成为项目建设和管理团队的一员。
按照计划,项目建设一直在有序推进。然而,新发肺炎的突然爆发打乱了原本的节奏。工程按时复工,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大部分施工人员过年回家,不能按时返回;目前机械配置难以到位。现场原材料无法及时供应,实验室无法及时取样。
王宁也是回家过年的人之一。像许多人一样,她只能在家里焦急地等待消息。
大型科研项目规模大、投资高、建设周期长,如果建设周期再推迟一天,成本投入就会大幅增加。
工期不能拖延,防疫控制不能放松。春节刚过,项目基建副总指挥任金龙召集相关同事,开始复工准备工作。
在最初的日子里,他们先后召开了五次视频会议,以明确防控措施的安排,并制定严格的恢复计划。防疫物资采购、汽车包车“点对点”接送……2月13日,经相关部门审批后,光源工程顺利恢复,仅比原计划晚3天。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复工当天,任金龙带领16名管理人员进入现场,停留了两个多月。在最忙的时候,我连续工作了20天。
根据安排,北京以外的施工人员将分三批陆续返回。返回人员将按照规定隔离和建造。施工区将完全关闭,只允许进入,不允许离开。王宁是第三批被带回工地的人。她一回来,就被吸引住了。施工场地范围广,面积大。走一圈需要四五公里。王宁每天至少要在里面走两圈,认真负责管理土建工程和施工安全。
与普通工程不同,大型科学工程面临工程建设和科学研究的双重挑战。随着建设的进展,科学研究必须跟上步伐。
复工后,工程的重点是抗震基础混凝土的更换和浇筑。该项目常务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董表示:“防微振置换地基是项目的关键技术之一,也是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第一个难点。它不仅应该在大型建筑上完成,而且没有先例可循。”
在疫情期间,建设方、设计方和用户方不能像往常一样见面,只能通过大量视频会议进行沟通。团队成员的数量减少了,大量的计算工作只能通过计算中心的远程计算来完成。
尽管困难重重,但在大家的努力下,科学研究一点也没有耽误,取得了许多重要突破-
4月14日,第一阶段抗震基础置换混凝土浇筑成功完成。
5月1日,利用自动钻机对工程施工进行实时监控,首次完成40米双套管构件的组装,垂直度偏差仅为千分之一。
……
“越是困难,就越有必要集中精力应对困难。复工以来,我们不仅收回了工期,还超额完成了任务!”任金龙说道。
目前,该工程后浇带施工即将结束,已有近千名工人到位,进入全面施工阶段。
责任编辑: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