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严查“冒名顶替”背后的违纪违法行为
资料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督委员会网站
在引起公众关注的“以假名带女农民上大学”问题上取得了新的进展。6月11日,山东冠县报道,县纪委、县公安局和县教育体育局成立了一个联合调查组对此事进行调查。“接替我县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陈某已被停职,事件详情正在进一步调查中。”此前,山东省教育厅和山东工业大学均表示将进行全面调查核实,并按规定严肃处理。
在一个冒名顶替的学校事件背后,是一个被人为改变的生活。据媒体报道,来自山东冠县的陈(化名)计划在高考落榜16年后进入一所成人教育学校,以填补心中的遗憾。然而,当她填写这些信息时,她才发现“陈”曾在山东工业大学“学习”并成功毕业。陈,一个来自贫苦农民家庭的真实的人,因为高考落榜而不得不外出打工,不得不谋生16年。16年后的发现和生活中的强烈反差让网民们对当事人的经历感到同情,并询问事件背后的真相。现在,替代品已经找到,调查的初步结果已经获得。但是通过什么方式呢?为什么学校和相关部门没有及时发现?一系列问题有待有关部门进行彻底调查,以对公职人员是否存在失职、滥用职权甚至腐败行为做出负责任的回答。
事实上,像陈这样的高考舞弊案,并不是个案,背后往往隐藏着权力滥用甚至腐败现象。无论是修改学生身份还是冒名顶替,难度都不小。这不是一两个人能做的事。它涉及许多单位,如中学,招生学院,招生部门,甚至警察局。以往的案例表明,其中,权力运行的无序和监督的缺位是形成虚假闭环的重要原因。一些负责人员没有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没有适当履行职责,欺诈行为存在漏洞。一些学生的家长利用他们的关系或金钱来进行“手拉手”并且违反了法律法规。今年5月,艺术家佟卓在现场直播中声称“高考中,通过某种方式把往届毕业生变成了应届毕业生”,这引发了公众舆论的热烈讨论。山西省教育厅和其他部门正在调查“一些手段”是什么意思,涉及到谁。早些时候,也有骗子上大学的案例。例如,湖南考生罗彩霞被冒名顶替送进学校,他的背后是冒名顶替者的父亲利用“人际关系网”打开各种障碍,为他的女儿提供一个“绿色通道”来替代。例如,在河南省“王娜娜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的处理结果中,也有许多工作人员参与了当地高中教务处、县高中招生办公室、派出所和高校招生就业办公室的工作。最终,13名负责人得到处理,3人被移交给司法当局。
这些案件告诉我们,要查处此类事件,不仅要查清事实真相,找出替代者,还要查处形成舞弊漏洞的不作为和权力腐败,对每一个涉案人员,尤其是违法乱纪、以权谋私者,要按照规定和纪律进行严肃查处。同时,要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督促公职人员严格按照制度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切实维护教育公平正义。(中央纪委国家监督委员会网站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