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故事】三岔成了“粮食司令”,外国妻子扎下了根
资料来源:重庆发布
“现在蔬菜的销量很好,一年能赚20万元左右。外出工作的丈夫也回家和我一起发展蔬菜产业。”8月5日,重庆市武隆区后坪乡白石村“粮食司令”张树学在“风云”采访现场带来好消息。
张树学(右三)和白石村的“山嫂子”们。陈毅 摄
后坪镇是重庆市十八个贫困镇之一,基础设施落后,工业薄弱。大多数有工作能力的年轻人出去工作,所有呆在家里的都是妇女、老人和儿童。
2018年,当“蔬菜老板”两次出走时,贫困家庭张淑雪和家乡的九位留守妇女自发成立了重庆五龙山嫂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了“九龙山嫂”品牌,种植了多种农产品,加工生产了农家土特产,从而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之路。
“张树学为人诚恳、勤奋、能干,大家都很高兴看到。村里每个人的关系都很融洽,村民们非常信任她。”白石寨第一书记杨毅说,张淑雪带领的蔬菜种植队都是留守妇女,年龄最大的70岁,最小的44岁。
为了方便联系,张淑雪还建立了一个蔬菜微信群,将每天工作的人和每个人的工作时间公开透明地发布出来。
渐渐地,张淑雪的嫂子的蔬菜队赢得了越来越多的人的信任。村民黄光华出去工作后,直接给张淑雪打了电话:“我家可以免费给你种菜。”村民陈永辉和陈永超的孩子已经外出打工,他们自愿将自己的土地交给张淑雪。
张树学和“山嫂子”们在田间劳作。邹飞 摄
“农村是培养地方领导人的地方。他们是脚踏实地的,有群众基础。村里会全力帮助他们,他们也可以带动更多的村民脱贫致富。”杨易积极帮助大家联系销售渠道,实施农具、蔬菜等政府特殊补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白石村的蔬菜市场终于开放了。
去年年底,“粮食司令”张树学带领大家共种了80亩地,收获白萝卜5万多公斤,包装蔬菜1000多公斤,大白菜500多公斤,还加工生产了冬瓜干、红辣椒干、海椒、糯米粉等农产品。张淑雪通过发展蔬菜种植,带领“山区姐妹”脱贫致富。
“去年,我们家分到近2万元。说实话,我觉得我的腰很直。我丈夫出去工作,一年能挣2万或3万元。我在家可以挣1万元或2万元,我可以照顾我的孩子。家里的生活肯定会更好。”张淑雪的笑容更加灿烂。
“离家出走”的妻子在山里扎根了
“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高的山,也从来没有走过这么艰难的路……”黄江平,一个“外地媳妇”,两年前第一次来到钟灵村的时候这样说,至今还记忆犹新。这位26岁的广西女孩两年前和丈夫赵鹏一起回到了武隆县后坪乡钟灵村,但之后她几次试图“逃离”这里。
赵朋的母亲是盲人,他的父亲病得很重,不能做重活,而赵朋是他们唯一的孩子。因为家里太穷,赵朋10岁的时候就被寄养在广西柳州的嫂子家里。高中毕业后,他在当地工作,并爱上了黄江平。后来,他们一起去杭州工作,赵鹏送食物,黄江平在一家物业公司做接待员。
夫妻俩一起养蜂。陈毅 摄
2018年,黄江平从杭州长途跋涉来到钟灵村。赵朋和他的妻子说,他们希望回国发展中国的蜜蜂养殖业,这样他们就可以在附近照顾年迈的父母,帮助他们摆脱贫困。那时,村子里没有互联网,手机上也经常没有信号。赵鹏想留在村子里,但黄江平非常固执,坚持要在城里工作。在她的坚持下,这对年轻夫妇很快“逃”回了杭州。
“有了工业,你会觉得农村生活也不错。”村里的一位常驻干部胡书鸿(音译)一直打电话给赵朋,宣传蜜蜂在养殖中的好处:山里有很多花,自然适合养蜂,政府有补贴、管理培训和包装销售。此外,村里的道路已经修复,网络已经建立…
黄江平和她的丈夫回来了。然而,养蜂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起初,他们饲养了30桶蜜蜂,但由于缺乏经验,损失了10多桶。这对夫妇拒绝承认失败,比以前更加努力地工作。对口扶贫干部还带养蜂专家指导他们三天两头。经过曲折,“现在养蜂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政府有补贴,管理培训和包装销售。”黄江平高兴地告诉记者,去年他们养了90多桶蜜蜂,赚了6万元。
黄江萍一家三口现在生活甜蜜。邹飞 摄
今年除夕,黄江平生了一个胖胖的“女儿”,给老房子增添了生气。黄江平有大学学历,并持有导游卡,这使他成为村里的“高端人才”。村委会聘请她做村干部,她刚分娩完,要求她处理各种报告和其他工作,月薪1900元。她在网上买了一辆电动车,每天骑车去村委会上班。赵鹏白天照顾孩子,下班回家后妻子跟他换班,然后他去照看蜜蜂。
“在这里安家真好。现在,村里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道路得到了修复,村庄建得很漂亮。收入和在外面工作差不多,可以照顾孩子。更重要的是,养蜂业的收入将继续增长。”黄江平说道。
武隆区后坪乡党委副书记梁天福说,后坪乡已由原来的“深贫乡”转变为“先富乡”,正在加快成为市一级的深贫扶贫示范乡。
预防和控制技巧
公众应注意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减少不必要的聚集活动,减少参加聚集活动的人数。尽量不要去人们聚集的地方,尤其是封闭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