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筑工程抓住万亿美元的蓝色海洋增添新的动能
来源:解放日报
全球疫情给转型中的建筑业带来了巨大冲击。经过2020年半个多月的历程,上海本土老牌企业上海建工集团经受住了“大考验”,正显示出新的活力。
在周一发布的2020年《财富》全球500强榜单上,上海建筑工程首次入围,去年的收入为2054.97亿元,排名第423位。今年上半年,建筑产量规模同比实现正增长,显示出逆趋势上升的迹象。
“积极数据背后的上海建筑工程不再是单一的建筑企业。我们正在加快向“建筑服务提供商”的转型和升级。预计今年营业收入仍将保持两位数增长。”上海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征表示,面对各种复杂的外部因素,要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势头,必须密切关注城市发展中出现的新需求,围绕城市更新、环境治理等新业务进行升级、创新和调整。
提升服务水平,解决城市发展难题
一个城市是否宜居并不取决于是否有许多建筑,它们是否美丽,而是取决于有多少人生活得舒适。即使是生活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少数公民也不能忽视他们的需求。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海正在加快旧区改造。今年,全市旧建筑下的二类房屋改造面积将超过原定55万平方米的目标,预计达到75万平方米。
然而,与过去相比,重建的难度和成本更加突出。上海建筑运营商发现,如果他们仅仅停留在建筑层面,就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结合新的需求,我们必须提升我们的服务,从投资、咨询设计、建设和运营维护走出一条完整的城市更新产业链。
激发城市更新的关键是资本。上海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会中表示,今年2月,集团首次担当融资平台角色,参与上海“城市合作、政企合作”的新旧模式,为新昌路1号、7号新旧地块筹集充足资金,注入加速“润滑剂”。年初有两块地被纳入征用范围。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他们已经进入了第二轮的磋商和准备,而且时间已经减少了至少一半。通过设立超过100亿元的城市更新基金,上海建工还深入参与了全国各地的相关项目,使“国有化”越走越远。
缺乏早期图纸、住房状况不佳和周围环境限制是城市更新中常见的问题。近年来,上海建工还加大了研发投入,优化了施工工艺,提高了城市更新的质量和效率。“我们开发的综合解决方案包括尖端技术,如三维激光扫描、无人机航空摄影、近距离测量和建筑模型信息化(BIM)。”上海建筑工程副总工程师张明将该方案引入上海音乐厅,在计算机上模拟施工,避免了现实中的错误和返工。该方案还可以覆盖物联网技术,并在后续运行中构建实时健康监测系统。
“中国的城市更新是一片蓝海,市场规模达一万亿元,但进入门槛很高,这是对市场参与者综合实力的考验。”一位城市更新专家说。通过引进资金和R&D投资,城市更新已成为上海建设工程的一股新的动能,年业务增量200亿元,合同价值近2500亿元。
创新服务,开拓新的蓝海市场
住在桃浦工业城附近的何女士发现,桃浦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建筑工地:经过长时间的复工,603栋没有“平地上的高楼”。
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这里正在进行的土壤修复项目不是为了盖楼,而是为了恢复土地的健康状态。这个微小的差异直接指向一个1000亿元的全新市场。
上海正在建造更多的绿色房间和“生活展示带”,以更好的供给满足宜居需求。疫情催生了人们对生活环境的更高要求。“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治理,水土生态修复将迎来巨大的发展。”上海建筑工程花园集团董事长苏向明说。
制度研究表明,环境治理的市场规模预计在5年内将超过1000亿元。随着维修标准的细化和行业壁垒的改善,抓住机遇的企业更具竞争力。
以土木工程为主营业务的上海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在新市场中并不占主导地位。运营商认为的突破点是,除了自主培育之外,他们创新性地采用企业合作与并购的多元化组合,高效地切入蓝海市场,形成独特的技术优势,成长为“专业玩家”。
桃浦603地块是中外合作的代表。上海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与LOR集团合作成立了一家地区公司,由外国公司派驻高级技术人员。埃迪·斯科特(Eddie Scott)在土壤处理方面拥有25年的经验,作为技术总监担任团队领导,向中国成员传授实用知识,培养本地化人才团队。
水处理领域也包含生长空。通过100%收购浙江水电建设基础工程有限公司并更名为上海龚建水电建设公司,上海龚建打开了水利和供水市场的大门。“借助母公司平台,我们可以承接过去难以涉足的项目,如苏州河四期综合整治工程、崇明岛河道整治等。仅在收购的一年时间里,收入就同比增长了67%。”上海龚建水电建设公司副董事长石金超说。
“深入的产业布局不仅能促进增长,还能抵御周期性风险。我们希望未来的增长将具有规模和质量。”徐征说,据估计,每年水利和水务部门的新合同金额将在200亿元至300亿元。
调整服务,抓住政策机遇,发挥乘数效应
今年上半年,尽管市场压力很大,上海建筑工程公司还是连续赢得了几十个项目,从而为企业未来的运营节约了能源。这些项目大多来自上海以外的市场。
截至目前,上海建设工程的建设项目已遍布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150多个城市。对局外人来说,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国家企业,订单源源不断也就不足为奇了。
然而,经营者认为,面对广阔的市场,有必要始终保持灵敏的嗅觉,瞄准目标,以便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资源。“紧跟国家战略,及时调整方向,不断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企业将有更大的增长空”徐征说。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京津冀协调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熊安新区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一带一路”倡议…上海建工抓住政策机遇,形成了长三角、华南、东北、京津冀、西南、中原等多个区域市场。
当进入华南市场时,上海建筑工程也从基础项目开始。“在深圳承担的第一个项目耗资100万元,工期超过20天,这与我们在上海经常收到的1亿元人民币的项目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但团队已经想尽一切办法把它做好。每个人每天都在思考这个过程是如何重叠的,并且不打扰人们。怎么装饰都不会有刺鼻的味道。”上海建筑工程四建集团副总裁兼华南地区公司首席执行官方玉强表示。
根据不同的城市、不同的规划和不同的地质,上海建筑工程还提供定制服务,使项目经受住当地市场的考验。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工程中,施工场地位于起伏不平的丘陵地带。经过充分研究,施工队决定开山防止山体滑坡。
上海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凭借其卓越的产品和声誉而广受欢迎。在华南市场赢得的最大项目量已达到45亿元,并保持了300亿元的年增长率;西南和中原市场也分别增长了200亿元。徐征表示:“如果新业务与政策机遇相结合,将发挥乘数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