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统计机构列为经济目标责任单位。第一轮统计检查员发现了什么问题
新京报(记者蒋)近日,我国第一轮统计检查人员的整改情况相继被报道。第一轮统计检查员发现,一些地区和部门在执行中央政府关于统计改革和发展的决策时“忽冷忽热”;在促进欺诈预防和处罚统计的问责制方面仍然存在“差距”;在一些地方,统计机构被列为实现地方经济目标的责任单位。经过反馈,被检查的地区和部门都表示,他们已经“接受一切按订单”,并纠正了存在的问题。
去年10月底至11月初,中国启动了第一轮统计检查,覆盖了吉林、宁夏、四川、云南、安徽、江苏、山西、辽宁和河南等9个省(区)以及交通运输部和文化旅游部。今年5月,检查人员对被检查的地区和部门进行了反馈。8月中旬和8月下旬,监管区域和监管部门陆续上报了整改情况。
近年来,中央政府不断加强对统计数据真实性和准确性的要求。十九大提出了完善统计制度的要求,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了统计监督的职能作用。此后,作为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统计监督与纪检监察不断形成合力,一批统计违法行为被发现并受到严厉查处。
问题1:冷热和中心要求之间仍然存在“温差”
随着对统计数据真实性和准确性要求的不断提高,近年来,中央政府先后发布了《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和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意见》、《关于处理统计违法责任人的意见》和《关于预防和惩治统计弄虚作假和监督工作的规定》等三个统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文件,为统计工作提供了根本依据。
但是,首轮检查发现,一些地区和部门在落实统计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和中央要求方面仍存在“温差”,对上述重要文件和精神的学习也是“忽冷忽热”。
河南、云南、四川、辽宁、宁夏都存在着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计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不扎实、力度不够,交通运输部“学习和交流在逐层递减”的问题。
宁夏存在沟通学习滞后、部分地方未能从政治角度认识统计造假的严重危害、市县统计局主要负责人任免双重管理机制落实不到位、部分市县领导干部在接受督察时弄虚作假等具体问题。
对于检查人员发现的问题,各地区、各部门都表示“实事求是,客观中肯,诚心诚意,按顺序接受。”四川省委书记彭庆华表示,要注重督查反馈,狠抓整改落实,抓好督查“后半条”。
整改坚持“高推进”,吉林成立了以省委书记、省长为“双组长”的整改工作领导小组;辽宁召开省委常委会议,专门部署,全面启动整改工作。
许多地方通过培训学习、知识测试、学习考察等方式加强了统计理论和政策的学习。四川还提出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组织省政府领导等专题学习统计知识,进一步提高对统计依法治市的认识。
问题2: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统计违法违规现象
记者注意到,首轮督察覆盖的9个省(区、市)和2个部门均存在未履行统计法定职责的问题,部分地方仍不同程度存在统计违法违纪现象。
例如,吉林省一些市县将统计机构列为完成地方经济目标的责任单位,这违背了统计学的精神。其中,玉树市统计局将部分专业统计数据采集职责移交给当地工业和信息化局和发展改革局实施,缺乏绩效;违反统计法和中央文件要求,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不适当的建议是不适当的。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等6个区没有独立的统计机构;山西统计立法滞后,统计法治监督“缺位”;安徽省统计法规实施不到位;交通部的统计系统没有得到适当实施。
宁夏在推动严格执行统计法规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包括未经统计机构批准开展统计调查项目,以及通过数据汇编方式向其他部门和单位提供子企业统计数据。
此外,许多地区和部门基层统计基础薄弱,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难以依法独立行使统计职权。例如,交通部没有足够的统计人员和工作经费。
在整改方面,一些地区加大了准备和资金投入,加强了基层统计力量。
今年以来,安徽省各市县新增统计局35个,所有过去属于事业单位的统计局都调整为政府部门工作。安徽省各级统计局新增6个领导岗位。河南省濮阳市在市、县两级统计系统中增加了四个行政机构,负责统计执法监督;江苏省各部门都设立了专职统计岗位。
在资金方面,交通运输部在“一天太紧”的情况下,2020年安排了近400万元用于部一级统计,确保了部一级统计的投入。同时,督促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并进行定期评估。
问题3:预防和惩罚统计欺诈和欺诈的责任不明确
为了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中央政府不断发布文件,要求建立问责制度,以处理那些违反纪律和法律的责任人。然而,第一轮检查发现,被检查的九个省(区、市)和两个部门都存在预防和惩治统计舞弊的问题,舞弊责任不明确。
例如,山西和宁夏的统计欺诈防控体系还不完善;辽宁、宁夏不及时、不到位查处违法违规责任人;江苏、云南、四川、宁夏等一些企业的统计数据不准确;2017年,长春市绿源区、农安县、玉树市、白城市、吉林市桦甸市有逾期统计的违纪违法案件。
在文化旅游部的统计检查中,发现海南省旅游、文化、广播电影体育厅和贵州省文化旅游厅管辖的企业存在虚假统计数据。
目前,各地已根据检查人员的反馈进行了整改,特别是在惩治统计欺诈、压缩责任制和问责制方面。
山西、河南、吉林等。在干部选拔和目标责任考核中实行统计舞弊“一票否决”。四川已将统计违法违纪行为纳入干部选拔任用负面名单,将预防和惩治统计欺诈和舞弊行为纳入政府机关依法行政和依法履行职责的职责范围。履职情况是省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
宁夏加强统计领域信用建设,建立统计从业人员统计信用档案。截至目前,全区共有统计从业人员6686人,其中统计诚信行为6678人,统计警示行为8人。
问题4:信息化建设滞后导致数据质量低下
除了真实性,统计数据的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例如,交通运输部统计检查员发现统计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检查员指出统计信息化建设滞后,导致源数据质量低下。文化旅游部也存在这一问题,检查组建议进一步加强统计数据的全过程管理,提高文化旅游统计数据的质量。
在提高数据质量方面,文化和旅游部更新了全国文化和旅游统计调查基本单位目录。同时,建立和完善源数据质量控制机制,确保所有的统计数据都可以追溯,所有的数据填充和审核环节都在整个过程中留下痕迹。
鉴于统计信息化建设滞后,交通运输部试运行“一图”系统,基本实现统计数据的汇总和显示,“图数结合”支持统计决策。同时,鼓励相关单位通过表联网直报平台收集基层数据,实现部内统计系统与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有效流动和共享,探索政府与工业企业之间的数据共享,解决“信息孤岛”问题。
解读:为什么统计欺诈现象“屡禁不止”?
吉林省在整改通知中指出,数据不准确的主要原因是统计年报时间与企业财务报告时间不一致、对指标的理解错误或数据输入操作错误、专业划分错误等。具体表现为“捆绑报道”和“重复报道”。
蓄意的虚假报道和隐瞒也存在。宁夏在整改通知中指出,存在虚报、瞒报统计数据、伪造虚假企业入库审批数据骗取入库等情况。
第一轮检查还发现,吉林省一些市县将统计机构列为完成地方经济目标的责任单位。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乔保云告诉记者,过去确实存在将统计数据与地方政绩挂钩的统计数据“注水”现象,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好看”而造假数据,导致地方GDP统计总量超过全国GDP。
2019年4月,国家统计局报告了吉林省白城市统计数据不准确的问题。白城市所辖的洮北区、白城工业园区、洮南市和通榆县处于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登记阶段,相关专业的普查数据严重不准确。更名后,白城市当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降至-16.2%;吉林省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只有2.4%,是中国最低的。
随着中央政府对统计数据真实性和准确性要求的提高,上述情况逐渐减少。
自2017年以来,中央政府多次对地方数据的执行情况负责,并点名批评了内蒙古和吉林的统计数据造假行为。在一些地区,“揭伤疤”,天津,辽宁等地已主动“挤水”,适度降低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
今年年初,中国进行了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地方国内生产总值不再由地方统计局独立组织实施,而是在国家统计局的统一领导下,按照统一的方法和流程进行国内生产总值的统一核算,实现区域国内生产总值汇总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基本衔接。这也改变了中国自1985年建立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体系以来所采用的分级核算体系。
同时,近年来,中央政府不断出台《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和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意见》等几个重要文件,强化对统计数据真实性和准确性的要求。
纪宁哲在8月的署名文章中说,这些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统计生态不断巩固和扩大。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滋生统计造假的土壤依然存在,统计违法违纪问题时有发生,必须坚决打击这种不良作风。
相关新闻:普查和扶贫被列入第二轮检查
几天前,第二轮统计检查员正式开始,国家统计局的九名统计检查员在8月底完成了他们的派驻。
根据计划,第二轮统计检查将于2020年8月和9月分两批进行。第一批涉及广东、重庆、天津、江西、广西、山东六省(市),以及国务院的三个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业和农村事务部。加上第一轮统计检查员覆盖的9个省(区)和2个部门,到目前为止,共有15个省(区、市)和5个国务院部门完成或正在进行统计检查员。
统计检查员实行“高分配”,第二轮的第一批9名检查员分别由国家统计局的5名局长领导,与第一轮检查员基本一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纪宁哲被任命为驻粤第一统计检查组组长。
统计检查员的主要内容包括执行中央政府关于统计改革和发展的决策安排,履行统计法定职责,建立预防和惩治统计欺诈的问责制度。今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和全国扶贫普查的组织领导工作也将包括在内。
新京报记者姜惠贞
编辑陈思校对刘保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