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立”科研人才评价改革
最近,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提出的消除“四不”(只有论文、只有职称、只有学历、只有奖励)的十条建议引起了热烈的讨论。这十条意见被认为是全国科研机构实施“破四德”的第一条细则。
这十点意见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两点。首先,很明显,论文的发表和专利的授权不会得到回报。二是规定了可直接竞争高层次职位的9个条件,包括单个品种成为全国前三名或山东省最大品种,突破行业科技领域“瓶颈”关键技术,创办科技型企业年产值超过1亿元,长期生产立足基层,服务“三农”,做出突出贡献,得到社会广泛认可。这种做法强调“破”与“立”,突出“一票肯定”,鼓励科技转型,服务人民,为致力于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优秀人才提供一个绿色的岗位竞争渠道。
当然,有些人可能会问,论文和专利在科学研究评估中不重要吗?将来评价职称时,是否只看质量上的成绩?事实上,这并不完全正确。两种观点都有偏见。根据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深化人才制度改革的总体设计,人才分为三类:科研创新、成果转化和管理服务。根据各自的规律,创新引进人才的“马值观”和现有人才的“赛马”机制,调动各方面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和服务水平。
因此,“打破四大美德”意味着一个新的更科学的指挥棒的形成。人才评价不再仅仅是论文和专利,尤其是简单地比较论文的水平和数量,而是取决于它们的实际质量和影响力,突出同行评价的作用,避免以往单纯依靠第三方评价工具的做法;同时,要拓展人才评价的方式和方法,让所有的人才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优势,脱颖而出。
近年来,中央政府不断推进和加快人才体制和科研体制改革,旨在解放和壮大广大科研人员,保持他们的实力,挖掘他们的潜力,释放他们的活力,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但是,在一些地方实施善治,在认识、实施进度、改革范围等方面仍存在很大差异。,尚未完全实现预期目标,仍需进一步深化改革,特别是进一步推进科研人员综合管理评价。
不要休息或站立,休息是为了更好的站立。然而,代表什么和如何代表仍然是困扰改革的主要问题。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的十大意见代表了科研机构的新趋势,即以人为本的科学分类和政策。对于高校教师来说,一般分为教学型、研究型和教学研究型三种类型,这样一些教学效果突出但论文较少的教师就有机会对教授进行评价,这有助于提高高校基础教育和通识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一个单位内部的考试管理改革是比较容易和彻底的。然而,事实上,许多单位在改革中是谨慎的,只做一些修补,这使得它很难达到完美。原因之一是外部和上级的评价指挥棒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高校职称评审中忽视了学术专著,尤其是论文,这与以往出版市场不规范有关。关键是学科评估缺乏相应的指标,导致学术著作质量低下,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有必要改革学术评价的整个链条和周期。
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硕士生和博士生是一群不容忽视的科研人才。国家和各种培训机构都非常重视研究生培训的质量,但问题论文仍层出不穷。笔者认为,根本原因仍然是评价指挥棒。一方面,许多学院和大学教育学生“坐在板凳上十年不写半句话”,另一方面,他们把发表两篇或多篇高水平的论文作为回复申请的前提。在过去的一年里,清华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先后修订了相关规定,取消了硕士学位论文与学位资格挂钩的模式,鼓励基于学位论文和多元化学术创新的博士生学术水平评估。研究生是未来科研团队的生力军,在研究生培养和评价中打破“只写论文”的趋势势在必行。
(作者:林震,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