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评论:党员干部不喝酒,不喝酒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在中国农村是一个简单的互惠概念,就是走亲访友,和人打交道,酒往往是难以避免的。但是作为党员干部,应该适量饮酒,千万不要过量。
葡萄酒在中国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产生了许多饮酒者、葡萄酒事件、葡萄酒兴趣和葡萄酒风格。著名的酒客,如古往今来最痴情的酒鬼郑泉,对酒如命,甚至希望死后能变成陶瓷来装酒;竹林七贤之一的刘玲是个酒鬼,几乎总是用杯子喝酒。但从政当官和喝酒是截然不同的。为官的作风形象关系到民生安康,关系到国家兴亡。千万不要喝太多。难怪周公专门写了一篇《酒专利》来警示后人:“无夷酒”、“德不醉”。大意是,不要喝太多,用道德约束自己,不要喝醉。当然,酒没有错,错就错在官员的贪婪和酗酒。
当官是社会的标杆,应该代表公平公正的形象。无论是处理民生问题,还是执行法律法规,都需要清醒的头脑,良好的举止,崇高的威望。如果官员嗜酒如命,如《Xi江月·送兴》所述,“我昨晚在松坂喝醉了,问我醉得怎么样。松了就只求帮助,用手一推就松了,怎么赢得群众的信任?你怎么能承担这么大的责任?
有些人放不下眼镜。他们总觉得别人敬酒,朋友聚会,很伤感情,很没面子。众所周知,保持形象才是真面目。如果你失去了形象,忘记了职责,你的脸在哪里?
《旧唐书·张萌传》记载:张萌出太原议,杨府敬酒,张萌拒绝:“圣人赐酒而醉。”杨福光戏说:“相公捧禁兵,捧大叉,独当一面,不以复康之意为面?”张卓笑着说:“等贼扯平了,再见面。”在张卓看来,喝酒与否并不丢面子,但赢得战争才是最大的面子。事实证明,不喝酒,喝酒不仅不会丢面子,伤害感情,还能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精神状态,赢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作为一名官员,你永远不应该喝酒。如果喝了酒,忘记了自己是谁,失去了责任和使命,就可能导致危险,甚至造成不可逆转的局面。
官渡之战袁绍惨败,与他的将军淳于琼酗酒有关。当时淳于琼在守黑巢,这是袁绍几十个马内巴人生存的关键点。但是春雨琼到了吴的窝后,整天和人喝酒,没有想过要严加防守。因此,当曹操让弃袁投曹的去破袁良策时,出主意说,淳于琼终日嗜酒如命,未加防范。若烧了粮草,不到三日,绍军就乱了。果然,当曹骏攻入乌巢时,“春雨琼人饮酒,醉于帐中”,他还没来得及抵抗,就沉默了,乌巢中的粮草全烧光了。历史的教训值得学习,但喝多了不可取。
目前,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不断贯彻落实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推进,许多地方党委、政府颁布了禁止在工作日饮酒的规定,党员干部因饮酒而犯错误、违纪的事件比以前明显减少。但是也有少数党员干部不懂得谨慎饮酒,忘乎所以。他们有的喜欢喝酒,不像古人心里有三百首酒诗,更多的是肚子里的错误;有些人贪恋名酒。凡是喝酒的都必须喝茅台、五粮液,一顿饭花掉多达一万元,造成严重铺张浪费;别人不仅喝名酒,还接受名酒。一些被调查的党员干部家里发现了几百箱茅台,令人震惊。可见,喝酒不仅对身体有害,还会误伤他人。
莎士比亚说:“每一杯过量的酒都是魔鬼的毒药。”对于党员干部来说,“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和心灵”,少一点酒精,多一点书卷气,才能体会到“太阳和月亮在我们心中永远是崭新而美丽的”。党员干部永远不要贪杯喝酒,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牢记党的纪律和条例,时刻把党的事业放在心上,把“人心工程”放在手中,时刻保持严格自律、清正廉洁的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