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市扶贫办以“刺绣工作”编织扶贫
在不久前评选出的“昆明市扶贫奖”名单中,昆明市扶贫办既获集体奖,又获个人奖。
昆明市扶贫办在脱贫工作中,坚持以政治建设为导向,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全力推进全市扶贫开发。通过充分调动专项扶贫、产业扶贫和社会扶贫资源,全面提高扶贫质量和效益。目前,全市三个贫困县全部脱帽,404个贫困村全部挂牌,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让基础工作更加扎实
市扶贫办结合组织考察团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和昆明市的实际情况,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创新建设精准扶贫指挥体系的建议,得到认可。于是,昆明的扶贫“1+13”指挥体系应运而生。围绕“两保三保”的核心目标,市扶贫办的职能将发生重大转变,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综合协调员和工作人员助手的作用将得到加强,扶贫工作将在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障下得到推进。
昆明市扶贫办党建组组长袁学宽表示,扶贫办打破了原有的办公室组织体系,只适用于干部职工,全部纳入总部办公室,建立了学习、会议、监督、信息与考核、每周例会、双周通报、每月总部调度五大体系,协调督促各总部各司其职,协同作战,确保指挥体系高效运行。在所有贫困县脱帽接受国家抽查后,原“昆明扶贫指挥部”及时调整为“昆明扶贫巩固升级指挥部”,工作重点从扶贫转向巩固扶贫。
精准是脱贫的关键。
市扶贫办抓住了扶贫目标确定、扶贫项目管理和扶贫退出三个关键环节,实现了全过程精准管理。构建五色卡分类识别机制,对3个贫困县所有农业登记人口进行全覆盖分类识别。“红卡、蓝卡、紫卡”家庭是建立了卡的贫困户,“黄卡、绿卡”家庭是普通农民,保证所有贫困户不漏,所有非贫困户不进。
市扶贫办注重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2015年初,在主要城市和市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率先实施宝祥、宝村对口支援措施。随后,根据全省统一部署,调整完善“挂袋”和“转访”工作机制,协调动员力度不断加强,服务功能不断强化,引导全社会力量准确参与扶贫。五年来,全市在村对口帮扶、对口帮扶、定点帮扶、东西扶贫合作、社会帮扶、消费扶贫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提前规划,巩固扶贫成果
市扶贫办开展了以户脱贫、再访户、再查户、查问题户、查困难户、查扶贫缺口专项行动,明确贫困家庭、贫困原因、救助措施、投入产出、救助责任、扶贫时序。在此基础上,建设扶贫项目库(2018-2020年),对责任主体、申请审批程序、项目数据录入等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建有9个县(区)项目库、78个乡镇路线图和843个行政村建设图纸。
据统计,全市各县区扶贫项目库共有5144个项目,涉及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住房保障、农民工增收、教育扶贫、卫生扶贫、金融扶贫、生态扶贫、自下而上保障。
同时,市扶贫办在《关于发挥城市优势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和《昆明市扶贫开发规划(2016-2020年)》的指导下,统筹推进全市出台农村危房改造、教育、医疗、生态补偿等200多项政策文件。,从而保证党中央的政策在昆明行之有效。结合全市“两保三保”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我们组织调研并向市委、市政府报告,印发了《关于昆明市脱贫致富、巩固成果、提高质量的若干意见(2019-2021)》。
昆明所有贫困县(区)脱帽后,市扶贫办提前规划,率先研究后续救助措施,巩固扶贫成果,提高扶贫质量。在推进落实《关于加强昆明市扶贫成果和提高质量的若干意见(2019-2021年)》的基础上,制定印发了《昆明市精准扶贫监测预警工作方案》。坚持“四不放过”,重点动态监测贫困户和边缘贫困户,开展五色认定,实行五级分类管理,重点“防返贫、防新贫、稳扶贫、增收”。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巩固扶贫成果,及时消除潜在风险,努力提高扶贫质量,真正做到“扶马送骑”,确保不返贫不返贫(昆明日报记者张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