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以改革激发活力。突出了中央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趋势
新华社北京10月9日电:以改革激发活力,凸显央企优质发展趋势
新华社记者王茜
中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骨干。“十三五”期间,我国中央企业运行更加稳定,结构更加完善,创新能力更强。这张辉煌的成绩单是近年来国有及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结果,也反映了中央企业克服困难、走向优质发展的坚定步伐。
在不停止发育的情况下“体质”更强
全国建成开通5G基站50多万个;平潭海峡公铁两用桥公路桥采访通车;白鹤滩水电站左岸整个地下厂房已浇筑封顶…最近几天,中央企业的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被频繁报道。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突发肺炎疫情,中央企业积极响应命令,在应急保障、医疗保障、复工生产、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做出努力,展示了“重型武器大国”的实力和责任。今年6月,央企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增速双双转正。
永不变心,永不停止奋斗。回顾“十三五”,世界经济正在发生变化。面对内外矛盾错综复杂的局面,中央企业坚决贯彻新的发展观,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有效发挥国民经济的“稳定器”和“砥石”作用。
经营更稳实力更强——来自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央企总资产达到63.4万亿元,比“十二五”末增长15.8万亿元,增幅33.2%;净资产22.2万亿元,比“十二五”末增加6.3万亿元,增幅39.9%。
效率提升和布局优化——2019年,中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1万亿元,利润总额1.86万亿元,分别比2015年增长35.6%和51.7%;2019年,中央企业劳动生产率总量为每人56.3万元,比“十二五”末增长40.2%。国有资本进一步集中在重要行业和重点领域。
创新无休止地显示出高“研究价值”
9月27日,中铁建设重工集团长沙第一工业园区一台最大开挖直径16.07米的超大直径盾构机下线。这台盾构机长150米,总重量4300吨。
“天上有神舟,海里有龙,地上有盾”。近年来,盾构机等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的提高,集中了中央企业以产业为重点、强化主业、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努力。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骨干力量,截至2019年底,中央企业拥有733个国家级R&D平台(包括9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216名两院院士;2019年中央企业研发支出8190.4亿元;截至2019年底,央企拥有有效专利约77万件。
C919大型客机飞入蓝天,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发射升空,北斗卫星全球联网,田文一号驶向火星…“十三五”期间,中央企业科技创新丰富,涌现出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创新。
中央企业在加大投资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同时,也着力打造各种“双创新”平台,汇聚创新资源,带动社会创新。“势不可挡”的创业创新和“百折不挠”的科技突破相辅相成,正在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来源。
改革不会停下来,开始新的旅程
“十三五”期间,中央企业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依靠改革应对变化,开拓新局面,发起“深水区”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不断取得进展。
-深化供给方面的结构改革。截至2019年底,央企2041家条件极差的“僵尸”企业处置任务基本完成,累计化解煤钢产能过剩1.14亿吨、1644万吨。
——央企公司制改革全面完成,企业市场化基础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董事会应全面建设在中央企业集团层面。
——在产权层面,央企很大程度上已经和社会资本混在了一起。目前,混合所有制企业占70%以上,国有资本一半以上集中在上市公司,电力、民航、电信等重点领域的混合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
——通过战略重组,央企数量从2015年的106户调整到100户以下,主营业务为石油、石化、电力、通信、军工、机械、建筑等行业的企业总资产和净资产占央企的90%以上。
目前,全球疫情仍在蔓延,经济全球化正面临逆流。中国企业的发展正面临着多年来罕见的复杂局面。
发展环境越严峻,就越要利用好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举措。
SASAC近日召开电视会议,全面部署中央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党委书记彭浩表示,中央企业要突出重点,重新定位,努力走在新阶段国有企业改革的前列,树立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