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已开展三批,涉112个品种平均降幅54%

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已开展三批,涉112个品种平均降幅54%

原标题:全国收药收药组织分三批进行,112个品种平均下降54% 据《人民日报》报道,国家组织的药品集中采购正在走向正常运行,惠及患者。到目前为止,已经进行了三批…

原标题:全国收药收药组织分三批进行,112个品种平均下降54%

据《人民日报》报道,国家组织的药品集中采购正在走向正常运行,惠及患者。到目前为止,已经进行了三批收药,共涉及112个品种,平均下降54%,大大减轻了患者的费用负担;更多的患者买得起药,药品的可及性大大提高;因为是通过一致性评价质量认证的仿制药和原药,所以患者的用药质量也有了显著提高。同时,对行业的生态改善和公立医院的改革也有激励作用。

国家组织的第三批药品集中采购的成功结果将于11月实施。截至目前,已开展国家组织的三批药品集中采购,涉及品种112个,平均下降54%。

采集和开采进展顺利

药品降价和质量保证

杨女士,69岁,上海人,患有非小细胞肺癌,每月定期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开药。去年3月20日之后,她常用的吉非替尼片(商品名易瑞沙)从每盒2280元降至547元,每月自付费用从2730元降至630元,让杨女士大吃一惊。

大幅降价的易瑞沙,是进口原装药,多年来价格不菲。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后,药品价格降至世界最低,使大量买不起这种又贵又好的药品的患者受益。

从11个城市的“4+7”试点到今年8月20日公布的第三批药品集中采购结果,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走向正常运行。目前,收集和挖掘工作进展顺利。在“4+7”试点中,25种入选药品的实际购买量达到约定购买量的2.4倍,入选产品的购买量占同一常用名称购买量的78%;截至今年8月底,2019年底全国扩产试点采购进度达到协议采购量的1.8倍;除湖北推迟到6月外,其他省份都按时实施了第二批征集评选结果。截至8月底,采购实施进度达到74%;今年8月20日,第三批集中采购结果出炉。与目前同类药品的最低购买价格相比,所选药品的平均价格降低了53%,评选结果将于11月份实施。

减轻用药负担。共分三批采集112个品种,平均减少54%。按照约定的购买量,年成本从659亿元降到120亿元,节约539亿元。按照60%的报销比例,可以为患者节省216亿元,为医疗保险基金节省323亿元。其中富马酸替诺福韦酯和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的年治疗费用从2015年的2万元和9000元左右降至70元左右,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赞扬。

促进获得药品。在近3000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规范化治疗率仅为11%。约有2.45亿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仅为17%。大幅降价后,恩替卡韦在11个试点城市的销量从6800万片增加到2.07亿片,使用该药物治疗的患者数量增加了近两倍。氨氯地平、厄贝沙坦和氯沙坦治疗高血压的销量一般增加一倍左右,患者对药物的可及性大大提高。

提高用药质量。“4+7”试点药物落地后,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迅速投入临床,高价的原创研究药物被迫降价促销,让曾经有病买不起药的人使用优质药物。试点地区使用仿制药、评价一致的原药等优质药物的人群比例从50%上升到90%以上,用药质量水平明显提高。

提升安全等级。集中采购全面压低了同一疾病的药品价格,为空地方政府探索门诊统筹、提高慢性病和重疾报销比例腾出空间,有力支持了创新药品医保准入谈判,间接扩大了用药保障范围,有效提高了保障水平。

创新采购机制

挤压药品价格水分

这些成就归功于药品集中采购机制的重大创新。

以量代购,招采结合。国内各大制药企业的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的40%。过去在“量价脱钩、招采分离”的采购模式下,低价中标药品因为没有所谓的销售成本空,而被“降价”。国家组织的药品集中采购的核心是以合同的形式承诺在采购周期内完成约定的采购数量,通过以量换价、保证使用的方式明确医药公司的市场预期,使其不必为进医院的药品做各种营销工作,降低销售费用,真正挤出空虚假的高药价。

政府机构,联盟采购。创造性地建立“政府组织、联盟采购、平台运营”的工作机制,建立政府与联盟采购的双层结构,形成政策制定与具体交易紧密相关、相互独立的运行体系。各省在试点和推广实施中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政策执行体系。

独立报价和公平竞争。通过制定规则、加强保障,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自愿参与、自主报价、公平竞争”,引导企业开展基于成本和质量的公平竞争,不断完善市场化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同时,将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纳入遴选范围,使得质量、疗效相近的药品在同一阶段展开竞争,避免了招投标过程中“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政策联动,形成合力。协调采购、使用、医保支付、支付结算等相关改革措施。医保部门采取三项配套措施发挥医保基金的杠杆作用:医保基金以不低于约定购买金额的30%提前支付,鼓励直接支付给企业,推广医疗机构。及时结清货款;建立医疗机构使用所选药品的激励机制,将因价格下降和合理使用所选药品而节省的医疗保险费用以不高于50%的比例直接保留给医疗机构;在选定价格的基础上,制定仿制药的医疗保险支付标准,以鼓励患者使用选定的价格较低的产品。同时,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比如卫生部门在公立医院优先选择药品、培养医务人员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药品监管部门积极推进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加强对入选药品的监督检查,严格防范质量问题;工业、信息、商业等部门在确保产能和分销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石鲁文认为,国家组织的药品集中采购解决了原集中采购无法及时带量还钱的问题,配套政策到位,以集中采购为突破口,实现了“三医联动”,保证了药品的质量和及时供应。对患者来说,降低了药品成本,提高了药品质量。随着一致性评价的不断拓展,将推动企业不断整合,企业将有更多的精力关注R&D,医药行业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将得到整体提升。

改善产业生态

降低成本,促进研发

一些企业在三批集中采购中选择了许多产品。由于采购实施率高,销售成本大幅下降,货款及时返还,给了企业很大的信心。同时,他们积极创新开发新产品,研发热情大大提高。2019年,从众多产品中选出的一家知名企业在R&D投资39亿元,同比增长46%,另一家知名企业在R&D投资37亿元,预计三年内将达到100亿元…

降低销售成本,稳定市场预期,促进产品研发,集中采购就像一个杠杆,煽动行业变革,改变医药行业的生态。集中采购可以通过保证消耗来降低企业的销售费用,通过及时付款来降低企业的财务成本,从而降低药品价格,保证生产企业的合理利润。产品越成功,营销转型越彻底,效果越明显。根据重点企业的数据,所选产品的平均销售人员减少了49%,销售费用占销售额的比例从40%下降到5%-10%。两批集中采购实施以来,所选产品采购进度快于预期,及时付款率接近100%,对维持企业现金流、促进复工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

销售成本下降,但产品的市场份额得到了有力保障,仿制药替代原药的效果明显。“4+7”试点获奖产品销量大幅增长,25款产品中有20款增长10%以上;试点期间,原药销量从33%下降到17%,联盟扩大后继续下降到11%。高估的仿制药有效地取代了原始药物。同时,集中采购改变了医药行业的生态,促进了医药企业对R&D和创新的重视。

“以前药品集中招标是没有数量的。虽然药品中标了,但是进医院还是有门槛的。国家组织的药品集中采购给了企业期望,显然选择成功后会有市场。因此,充分的市场竞争是通过考虑成本、市场和发展战略的报价来实现的。告别不合理的模式,有助于改善发展生态,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北京大学医学院副主任、卫生经济学教授吴明表示,以量收药是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推进“三药联动”的突破口。经过几轮征集,医患逐渐同意推进市场优化,医保空出空优化药物结构,有利于药物创新。有医保采购药品的剩余医院可以保留,促使医院主动控制成本,策动公立医院改革。

编辑刘佳妮

来源:人民日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明天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mtxww.com/16297.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