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媒体:6620人阳性 兰州“布病”事件能换来多少教训

媒体:6620人阳性 兰州“布病”事件能换来多少教训

原标题:6620人正面:兰州“布鲁氏菌病”事件能带来多少教训?|新京报快速评论 对于传染病的传播,要坚持“最坏的预设”,做好安全冗余设计。 ▲2019年1月21…

原标题:6620人正面:兰州“布鲁氏菌病”事件能带来多少教训?|新京报快速评论

对于传染病的传播,要坚持“最坏的预设”,做好安全冗余设计。

▲2019年1月21日,“布病”患者杨荣展示她拍下的磁共振,脚踝周围有黑影。新京报记者 吴靖 摄

正文|张天侃

兰州“布鲁氏菌病”事件不断引起公众关注。10月5日晚,兰州市召开兽医研究所布鲁氏菌病抗体阳性事件当地善后工作新闻发布会。会上透露,截至4日,已检测55725人,省级复查确认阳性6620人。官员们表示,他们将对免费治疗“终身负责”。目前,中牧兰州生物制药厂已与337名布鲁氏菌抗体阳性人员签订赔偿协议,并支付赔偿金235.46万元。结果处理了八名负责人。

官方调查结论是,这是一起意外事件,是短时间内的曝光。2019年12月7日兰州生物制药厂关闭布鲁氏菌病疫苗生产车间,2020年10月8日拆除生产车间,完成环境消毒和抽检,同时处理8名责任人。

▲中国畜牧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增加兰州布鲁氏菌病事件后续处理补偿费1500万元。新京报,我们的视频制作。

应该吸取教训

此事的恢复似乎是偶然的:2019年7月24日至8月20日,兰州生物制药厂在兽用布鲁氏菌疫苗生产过程中使用过期消毒剂,导致生产发酵罐废气排放灭菌不彻底。携带含菌发酵液的废气形成含菌气溶胶排放物。生产期间,该地区主要风向为东南风,兰州兽医研究所位于兰州生物制药厂的下风方向,造成兰州兽医研究所布鲁氏菌抗体阳性事件。从那以后,周围也有住宅区。

一起事故造成6620人布鲁氏菌病抗体阳性,被视为小规模传染病传播和生物安全事故。虽然事件发生后,当局对感染者采取了补救措施,并对责任人进行了处理,但如何弥补这种情况,提高生物安全能力,值得认真总结。

首先要看到的是,事故是以无视生物安全原则开始的。从生物安全的角度来看,所有从事生物技术研究和生物产品生产的机构和人员都必须遵守安全原则,其中,最重要的是防止研究机构和制造商自身的污染和周围环境的污染。研究和生产的地点必须远离城市和人口密集地区。

实际上,涉及的生物药厂建在居民区,离药厂最近的居民区距离药厂在50米以内。而且兰州生物制药厂和兰州兽医研究所都在居民区周围。一旦病原体从空污染空气和水,就会造成疾病的广泛传播,导致严重的后果。最终结果也表明,兰州市感染人数最多、最严重的是邻近的居民区。

现在当地官员对此有了明确的认识,表示要督促兰州生物药厂进一步加快全厂搬迁和出城入园的工作进度,从源头上消除隐患。有鉴于此,有必要对工厂所在地是否进行了环境和生物安全评估以及评估是否适当进行一次反向检查。

需要反思的是事故发生后的处置:事件发生后,负责调查的专家组表示,气溶胶飘移距离有限,不会发生大规模感染;人体暴露的剂量很低,减毒疫苗株进入人体后3-6个月就会腐烂。即使出现症状,只要治疗规范,预后是好的。在这两天,中央广播网还透露,当地卫生和卫生委员会向许多布鲁氏菌病患者提供了“健康证明”。

“布鲁氏菌病”应及早发现和治疗,初期是最好的治疗窗口。这些结论可能会延迟治疗。虽然事后判断当时的结论有明智之嫌,但还是要根据大量感染者的现状,梳理一下当时的错误。不乏警示意义:对于传染病的传播,要秉承“最坏的预设”,做好安全冗余设计。

▲兰州布鲁氏菌病调养小组专家对健康证明回应:大部分方面健康,但有临床症状。新京报,我们的视频制作。

生物产业必须严格遵守规范

这件事对以后所有类似的药厂和生物实验室的建设也有指导意义:为了防止生物安全事故,需要避免在城市、人口密集地区和社区建厂,以防万一。

《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于2020年4月2日经农业和农村事务部审查批准,2020年6月1日实施,要求“工厂的选址、设计、布局、建设、改造和维护必须符合兽药生产的要求,并应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污染、交叉污染、混乱和错误,便于清洗、操作和维护。”下一步可考虑避免在城市和居民区附近建设生物活性高、毒性大、污染强、致敏性高的兽药厂或其他研究机构和生产厂家。

需要从科学规范中寻找原因。《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提出,生产、原料、设备、生产人员和工序应按生产和空气体清洁度等级的要求进行清洁,包括清洁方法、程序、间隔、使用的清洁剂或消毒剂、清洁方法和清洁工具的存放地点等。清洁工厂环境和生产排放的废气时,“清洁方法应得到验证和确认。”

但所涉及的生物制药工厂在生产兽用布鲁氏菌疫苗时使用了过期的消毒剂,消毒方法未被验证有效,导致生产发酵罐排出的废气消毒不彻底,携带含菌发酵液的废气形成含菌气溶胶,排放到周围环境中,导致这么多人患病。

这也表明,如果不按照科学的规范和程序进行生物研究和生物产品的生产,其风险和后果是不可低估的。有鉴于此,相关生物产业和研究机构必须执行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章程——这也是对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责任。

无论如何,针对这件事,有必要“向别人学习”。

□张天侃(专栏作家)

负责编辑:刘广博SN232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明天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mtxww.com/17972.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