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这是中国科学的一件大事!
来源:牛琴琴
(一)
对于中国科学来说,这真的是一件大事!
我甚至认为,10年、20年后,这件事的历史意义会更加清晰。就像诺贝尔奖对世界的影响,肯定不是1901年,而是很多年后,甚至是今天。
这就是中国“科学探索奖”的创立。
11月14日,第二届“科学探索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50名青年科学家获奖。未来五年,他们每人将获得腾讯基金会总计300万元人民币的奖金。
至于奖金的使用,完全免费。
300万,50个人,也就是1.5亿。
从总量上来说,这已经远远超过了诺贝尔奖。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奖项是由中国人颁发的,其目标仅限于年轻科学家。
以最近50位获奖科学家为例,平均年龄不到40岁,35岁以下的有6位,最年轻的获奖者只有30岁。其中,有5名女科学家。
今年是第二个,已经延伸到香港和澳门。据悉,共有59名来自香港和澳门的申请人,最终有3名获奖者,他们分别来自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
我相信,这个奖项,无论是对大陆科学家还是港澳科学家,都是他们生命历程中一个难忘的纪念。
从物质到精神,总之。
1.他们还年轻,还没有取得成功,有一定的生活压力,但这份丰厚的奖金可以帮助他们摆脱经济压力。
2.他们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在科研上,有了国家的机遇,有了他们的人才,也不排除以后会有突破性的成就。
3.这是一种激励。毕竟,这是中国科学界的一个大奖,将鼓励更多的年轻人投身于科学研究和创新。
什么是真正的公益?
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公益。
不仅是个人受益,也是中国科学和中国未来的巨大成就。
(II)
中国科学家不容易。
甚至可以说不容易。
值得观察的是,每当一位院士去世,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往往以“一位巨星陨落”为题,编辑们的唏嘘和读者的感慨都是无以言表。
人们对他们的深切怀念,是对他们这一代人感情的赞赏,是对国家和民族的巨大贡献。
今天的物质条件远远好于那个时代,但我们不必承认,我们也面临着更加复杂和严峻的挑战。
毕竟我们国家不算太富裕,我们在基础科研和核心技术上还有很多不足。这几年,我们看到一些西方政客利用我们的缺点,以各种方式抹黑中国,意图遏制中国的发展。
怎么办?
那么一定要打好基础,突破这些不足。
在今年9月16日的国务院办公厅新闻发布会上,中科院院长白春礼信誓旦旦,要把美国卡的清单变成中科院科研任务清单进行布局。
谁来做?
然后我们需要聚集世界上所有最优秀的人。
白春礼表示,中科院作为科研机构,虽然不能覆盖全球,但仍以关键核心技术为重点,针对关键基础材料、关键核心流程、基本算法、主要装备等基础和战略关键核心技术的需求。在光刻机、橡胶轮胎、高端芯片等方面。,我们努力主动曝光名单,充分发挥多学科的综合和组织优势,聚集精英力量组织系统研究,有效解决一批\”、
不管这条路有多难,我们都必须走下去。这也是中国崛起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挑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纵观当今世界,英国的崛起和美国的强大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共同点是科技的进步。
蒸汽机是谁发明的?
谁发明了飞机?
谁发现了青霉素?
谁创造了互联网…
虽然中国古代有辉煌的科学成就,促进了世界的进步,但必须承认,近代的一系列发明和发现主要是西方国家做出的。
这是有历史原因的,但我们也必须看到,这些国家重视并投资于科学研究,人民尊重并奖励科学家,从而推动了一批科学家投身于基础科学研究,创造了划时代的成就,促进了这些国家的发展,促进了全人类的进步。
就算我们在东方接近日本,2001年到2019年,19年有19人获得诺贝尔奖,而且很多都是在基础研究领域。这恰恰是日本积累的结果。考虑到诺贝尔科学奖的滞后性,日本诺贝尔奖应该会持续一段时间。
中国要想可持续发展,突破卡脖子工程,科研必须跟上,必须有更多的年轻科学家肩负重任,走在第一线;必须有更充分的保障来鼓励科学家探索科学研究的“无人区”。
但是这个过程,坦白说,并不容易。
一方面,不要忘记你的主动性思维是真正需要的,年轻的科学家应该是敬业和负责任的。这需要精神力量。
另一方面,我认为有必要创造一种年轻科学家能够付出和承担责任的氛围。这需要物质保障。
国家肯定会有安排的。这几年对基础科研的重视,中科院在卡脖子名单上的总攻击顺序都是信号。
但我总觉得,我们的很多挑战,国家不可能面面俱到,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支持科学家投身于这些科学研究。
(iii)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
一些有远见的人站出来。其中,马是包括在内的。
事实上,马,一个科技人,对基础研究有自己的看法。在2018年5月的未来论坛深圳峰会上,马在谈到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性时发出了这样的警告:
移动支付再先进,也没有手机终端,没有芯片,没有操作系统。竞争的话,实力不够。这个时候要多注意基础学科的研究。以前,人们更注重实用主义,但我想大家都知道,我们不能再碰运气了,必须在基础科学研究上投入更多的资源。
我不得不说,在接下来的两年里,我们目睹了国际局势中的挑战。
在和平时期,我们必须为危险做好准备。在百年前所未有的变化背景下,我们不应该侥幸,必须做好基础科研。
但最大的问题在哪里?
某种程度上,钱似乎不是主要问题。在中国发展的现阶段,各种教育和科研经费仍然充裕。
浙江大学教授王黎明说:“问题不在于缺乏研究资金。我面试的人在各自的领域都做的很好。五年时间,他们基本上可以拿到1000万左右的资金,支持他们进行前沿冒险研究。”
然而,许多年轻科学家回国后仍然有许多担忧。而且,即使他们回国,也有“王黎明问题”——回国后,到底是什么限制了你对前沿、免费甚至有风险的研究进行100%甚至120%的投资?
答案是:买得起马,买不起鞍。
王黎明调查后的感觉是:
其实一个很真实的痛点就是在一线城市定居带来的生活压力。我统计了一下大家交了多少首付,收了多少家庭开销,算了一下平均差距在200万左右。尤其是面对过去三五年的房价,这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
特别大的经济压力和生活压力与科研是矛盾的。如果你每天走进实验室和学生交谈,你还是会想着这个月怎么还房贷或者孩子上小学在哪里,没有负担基本上不可能做前沿的、有风险的研究。
特别是基础研究和尖端核心技术,可能需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转化为商业价值。对于科学家来说,这不仅仅是智力的较量,更是耐心的较量。
科学家必须专注于做科学的事情。
马花藤更感动,演得更多。
所以才有这个“科学探索奖”。
作为一个鲜明的特点,不奖励项目或成果,就是奖励人,是年轻的研究者。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有能力有兴趣的人可以投身于基础科学和前沿核心技术的研究,帮助中国未来的科研发展。
(iv)
一年50名科学家。
10年,有500个科学家。
20年,有1000个科学家。
请原谅我这样列举数字。毕竟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即使这些顶尖的中国年轻科学家中只有少数人成功了,他们也会极大地促进我们国家和社会的进步。
我甚至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科学探索奖的意义甚至无法与遥远的中国人的诺贝尔奖相比。
当然,需要一个有效的机制来使它持续下去。
对于科学探索奖,资深科学家可以提名,但提名不能是好先生,这是靠自己的名声来保证的。
还有,在选择上,科学家真的说了算,有良心的科学家说了算。他们要有专业的眼光,要有一颗不仅仅是天生的,帽子的,或者派系的大众心。
另外,奖励就是奖励,意思是鼓励赢家自由支配。最好不要再捐了。我们理解一些科学家的高尚情操,但如果你捐了,你可能会给别人施加无形的道德压力。
你可以安心地享受这笔钱,它的价值并不比你的捐赠低多少。
当然,我认为马和科学界鼓励年轻人的初衷是可以理解的,但我希望获奖能打破年龄限制。毕竟在科学面前不应该有辈分或者年龄的划分。
45岁以下,有机会获奖;如果你超过45岁,即使你有更大的潜力,你也不会获奖。我总觉得这是对这些科学家的一种遗憾和不公平。
当然腾讯可以做的更多。但我们也期待更多的实业家,马立克·花藤,做出更多的贡献。
毕竟,用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的话说,死在非常富有的人中间是一种耻辱。
这是公益的境界。这其实就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需要国家的引导,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当然,这最终需要中国科学家的才能和成就。
中国需要更多的年轻科学家和更多的马。
20年50年后回头看,可能觉得腾讯改变了中国互联网的面貌;但腾讯基金会的“科学探索奖”影响深远。
昨天
一路走来
看到一句话
学习中的利己与利他
上进,做自己想做的事,做自己想做的事
感觉好多
我们凡人
达不到自给自足的境界
但是做好事
这只是莫问的未来
中国还是有很多好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