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渤海读诗|天气好的时候,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音频很棒,
不听就后悔~
“喂!”校园里开始下雨了,路上的行人也在附近找了个避雨的地方。寒冷的冬雨像珠帘一样扫过天空,豆大的雨滴从屋檐下滴落,像颗颗破碎的珠子,落在路上,汇成一条条小溪。过了一会儿,雨渐渐停了,太阳从云层中露出了脸。人们一个接一个地走出避难所,天放晴了,大地恢复了生机。
今天我们带来了戴望舒的《天晴的时候》。让我们追随诗人的脚步,流连于雨后的美景。
天气好的时候,
戴望舒
当天气晴朗的时候,
是时候在小路上散步了;
被雨水浸湿的泥泞道路,
一定要酷,要温柔;
炫耀新的绿草,
一下子就洗掉了污垢;
不再胆小的菊花,
慢慢抬起头,
尝试寒冷,尝试温暖,
然后一个个爆开;
凤蝶抖掉水滴
在树叶间自由漫步,
放上它装饰好的智慧页
暴露在阳光下时打开和关闭。
在小路上散步,
天气好的时候;
赤脚,牵手,
踏上新的泥地,涉过小溪。
信阳推开阴霾,
暖暖的风吹得小溪头晕目眩,满是皱纹,
看深绿在群山中移动——
云的足迹——它也在流浪。
诗人介绍
戴望舒,浙江省汉县人。他的笔名是戴梦鸥、江恩和艾安福。中国现代派代表诗人之一。1923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奥罗拉大学法语班。1926年,他与施蛰存、杜衡共同创办了《花圈与花圈》十期,并在第一期发表了他的处女作《含泪而去》和魏尔伦的译诗。1928年,《雨巷》在《小说月报》发表时引起轰动,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1932年11月赴法国,就读于里昂中文大学。一年后,他去了巴黎大学,深受法国象征主义诗人的影响。他于1935年从法国回国。一九三六年十月,卞、、孙大羽、梁、、冯志等。创办《新诗月刊》。抗战爆发后,他于1938年5月赴香港编辑《星岛日报》副刊《星座》和英文刊物《中国作家》。1941年,他被捕入狱,写了《狱中之墙》和《我用断掌》。1949年参加北京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后在信息总局国际信息局工作,1950年因哮喘去世。
戴望舒的诗歌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流派的影响,但他们将法国象征主义诗歌与中国诗歌传统相结合,将象征主义与浪漫主义抒情相结合,形成了一首具有“古典美”的新诗。现代诗的意义。
他从法国象征主义中看到了中国诗学所提倡的意境、象外之象、含蓄蕴藉等,如重用暗示、情移、朦胧神秘、天人合一等,看到了它们的相同之处。正因为如此,戴望舒的诗歌创作自始至终深受东西方诗歌的影响。重视中国古典诗歌的表达方式和习惯性意象。另外,戴望舒学贯中西,自然成功地将西方象征主义诗歌和中国古典诗歌融为一炉,创作出了中国风格的现代诗歌。
诗歌欣赏
诗人通过拟人化和“动态”的表达,描绘了一幅雨后放晴的乡村图景。开头我说“晴天就走小路”,表现了诗人的快乐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欢快活泼的基调。《泥路》温柔,《草》炫耀,《白菊》大胆试寒试暖,《凤蝶》悠闲徘徊…
这些平凡的风景,雨后仿佛焕然一新,让人陶醉和向往。这首诗的风格完全不同于《雨巷》的朦胧忧郁。文字简洁,风格明快清新,有一种简单的欢乐感,有一种雨后清新无比的乡土气息。诗中很多地方都用了对比,比如雨和阳光,太阳和阴等等。有一种经历风雨后享受阳光的感觉,加上语言上的一种。
结合诗的背景,这首诗写于抗战最艰难的一年。面对困境,作者没有退缩,也没有采用有力的文字,而是进行了描述;冷漠,& # 34;宁静;并用象征的手段赞美光。或许,他想告诉大家,即使周围环境艰苦,只要你坚持,你的人生总会有一个平和的生活,总会有一个春天。在春天,无论是“一夜小楼听春雨,深巷卖明代杏花”,还是“竹外三两桃花,春江水暖鸭先知”,都是美好而珍贵的。
“空新山雨后,立秋夜”,一场雨不仅带来雨后充满自然美的风景,也带来心灵的释放空和愉悦。在诗人戴望舒的笔下,雨后的自然是活泼、清新、美丽的。在你看来,雨后是怎样的风景?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