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重庆两会成功闭幕|听两会“重医之声”
来源:重庆医科大学
聚焦重庆两会
1月24日上午,
重庆市CPPCC第五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在市人民大厦礼堂成功关闭
1月25日下午,
重庆市第五届人大四次会议
成功完成各种议程后成功关闭
在大会期间
出席会议的代表和委员会成员
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仔细考虑所有报告和建议
服务大局,关爱民生
反映人民的感情,凝聚人民的智慧
两会上的重医
履行职责,提出建议和意见
边肖收集并编辑了一些媒体
关于两次大型执业医师会议提案的报告
让我们听听
重庆两会重医疗的呼声
重庆医科大学副校长
央珠
\”
在重庆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确立了“十四五”期间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以建设高质量发展、高质量生活的新范例为指导,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质量生活宜居之地。其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2021年的重点任务之一。
“这个目标对我们很有吸引力,但也有一定的挑战。”重庆医科大学副校长、市人大代表杨竹就如何进一步推进重庆科技创新发表了意见。杨朱指出,科研是高校的重要使命之一,是支撑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社会服务的基础和保障。长期以来,重庆医科大学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开展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和科技服务。
杨朱关注的是“大健康”领域,这是人们一直关注的内容,也是科研创新的主要方向。她介绍说,重庆医科大学在大卫生领域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科技创新的措施,特别提出2020年与重庆高新区管委会、广场一号中国创新中心共同打造以医学诊断为核心的IVD医药产业集群孵化与加速平台。该平台致力于将全球最新医学检测技术引入重庆,孵化和完成产业化,推动重庆科技产业创新。
IVD,即体外诊断,是指通过检测人体样本(血液、体液、分泌物等)获得信息的产品和服务。)在人体之外,从而诊断疾病、判断预后或预测身体功能。它在检测时间、灵敏度和准确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诊断和筛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在医学检验和体外诊断领域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但目前还没有具有代表性的疾病诊断标志物和临床检测产品。行业发展中有很多“瓶颈”技术,迫切需要国内原创。
重庆医科大学在医学检验与体外诊断领域具有传统优势和学科特色,包括临床检验与诊断学国家重点学科、临床检验与诊断学重点实验室、传染病重点实验室。多年来为我国医学检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科研大战中,重庆医科大学研究团队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种化学发光SARS-CoV-2抗体检测试剂,并获得CFDA注册和欧盟ce认证。
共建IVD研究院是高校着眼于国家需要、地方有能力、学校有优势的领域,深化校地合作,推进原创创新的重要举措。据杨竹介绍,IVD研究院及相关项目已纳入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规划。在重庆市发改委“十四五”规划纲要中,该项目也被列入2021年市级重大项目名单。
目前,IVD研究院已经落户高新区,杨竹对研究院未来的发展充满希望和期待。“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在国内领先、甚至在世界上有影响力的IVD研究所,并为创建一个技术中心做出贡献。”
\”
重庆医科大学超声医学工程
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王日宝
\”
生物医药产业越来越受到重庆的重视。《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构建从源头创新到产业化的新药研发全链体系,加快创新药物临床试验和上市,加强医疗设备引进,发展中医药产业,建设重庆国际生物城。
CPPCC国家委员会委员、重庆医科大学超声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志标在接受Zhongxin.com专访时表示,重庆有条件把生物医药作为支柱产业发展。在他的聚焦超声无创治疗技术领域,重庆搭建了生产、教育、科研的平台,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他建议重庆建立一个原创的战略性新兴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基地和一个促进产业发展的发展基金。
\”
重医第一附属医院
罗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副主任院士提交了《关于加快医疗卫生机构及相关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罗指出,目前,重庆市医疗卫生机构2万个,三级甲等医院36个,床位20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5万多人,年诊疗服务1.55亿人次,部分大型三级医院年门诊300多万人次。受管理体系相关规定的限制,不同医疗机构之间信息化建设不足,不同单位信息不共享,影像和检查数据没有统一的质量控制标准,导致患者重复检查,浪费医疗保险资金,占用公共医疗资源。医生陷入了无法获取现有医疗信息的困境,降低了工作效率,增加了群众的精力和经济负担,导致医疗体验差。
针对这种情况,罗提出了多项智慧医疗建设建议,如依托开放的数据平台,使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基础医疗信息互联互通;希望在市政统筹方面,智能医疗建设的数据标准有统一的接口,方便转入转出;希望借助信息技术,推动智能诊断和远程诊疗。
\”
重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陈阳梅
\”
CPPCC全国委员会委员、重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陈阳梅提交了关于建立“重庆市卒中急救地图,为预防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做出贡献”的提案。
陈阳梅说,根据流行病学抽样调查,中国每年新增脑卒中病例约250万例,死于脑血管疾病的人数超过150万,脑卒中幸存者1450万,其中大部分都有一定程度的残疾。他指出,中风通常被认为是农村和城市地区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重要因素。
陈阳梅建议可以借鉴深圳的做法,在重庆建立中风急救地图,确定全市具备中风救治能力的定点医院,串联起来,形成精准高效的救治网络。这样,当患者拨打120时,可以及时转移到有能力治疗的医院进行抢救,也可以指导患者就医。中风急救地图可以帮助中风患者快速找到最近的中风中心,获得规范化治疗。同时可以参考深圳“溶栓图谱”升级版2.0,按照是否具备急性期血管内治疗资质的标准,将全市中风治疗定点医院分为甲级和乙级。其中,三甲医院有能力进行介入性栓子切除术,即具备急性期血管内治疗资质,便于危重患者准确送院。
此外,由于人们对中风的危险因素和急救知识缺乏了解,陈阳梅还建议通过各种媒体加强中风的健康教育,让广大公众了解中风的早期症状,一出现症状就拨打120急救电话。
\”
重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刘东方
\”
CPPCC委员、重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致公党重庆市委常委、致公党渝中区委员会主任刘东方提交了《关于加强重庆市大型包装慢性病药品生产和使用的建议》。
在刘东方的日常诊疗中,发现慢性病患者有很多并发症,如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等并发症。每次开药,每种病都有一两种药。如果加上并发症,一个月的用药量会大大增加。比如很多糖尿病高血压都是7粒装的,也就是一个月10多盒药,10多盒中成药。众所周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有的患者一天需要服用一种甚至多种药物。医院开的处方药里,小包装的七片连一周都撑不下去。由于盒子数量太少,患者需要经常去医院药房开药,而慢性病稳定的患者不需要经常去医院复查。患者为了常规开药,排几个小时的队,不仅给医生和患者带来不便,也是对公共医疗资源的浪费。
因此,刘东方建议增加大包装的慢性病药物,使患者能够一次性获得更长疗程的药物,并减少去医院的次数,从而缓解公共医疗资源的短缺。政府应制定药品大包装领域的相关政策法规,鼓励生产大包装的企业,确保大包装药品的有效供应。在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药品集中采购过程中,优先采购大包装品牌的药品。
\”
重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罗文龙
\”
重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CPPCC委员罗提交了《关于提高越岭隧道安全性的意见》和《市区学校学生过马路安全问题》的建议。
在《关于提高隧道过山安全性的建议》中,他指出,虽然市区很多隧道都被陆续点亮,但比以前更亮了。但是有一些郊区隧道,还没有提上日程,行车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隧道减速是为了减少因明暗变化造成的交通事故,但却造成了隧道入口处的拥堵。为了进一步提高隧道的交通安全和通行能力,应优化越岭隧道的照明设计,在隧道内设置与外部环境一致的灯光,并使隧道灯光在白天和夜间适应外部环境。同时,由于隧道附近山多,容易发生塌方。他建议在周围设置围栏,以减少山体滑坡造成的严重交通事故。
在《关于闹市区学校学生过马路的安全问题》中,他指出,课后学生流量大,很多学生低着头走路,但司机不敢鸣笛提醒,是很大的安全隐患。经常发生学生过马路不走斑马线的情况。对此,罗建议在学校周围的斑马线上增加交通志愿者,以降低交通安全风险。
\”
崇义医院附属永川医院
宫芳
\”
市人大代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院长龚芳建议,应批准浮针治疗收费标准,并将其纳入医疗保险支付范围。
龚芳介绍说,由于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变,很多人都被一些慢性病困扰,尤其是长期站立或长期坐着的人。这些慢病在急性加重期往往有强烈的疼痛,甚至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
目前浮针治疗疗效显著的慢性病有40余种,其中以骨科疾病居多,如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膝骨关节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同时浮针刺激的疏松结缔组织面积是传统针灸的20-30倍。浮针治疗的费用也比较低。对于一般慢性病,如腰背肌筋膜炎、肱骨外上髁炎等,临床上只需浮针治疗3-5次即可治愈,比其他治疗方法成本低。
2020年1月,一次性漂浮针被国家医保局列入医疗保险报销目录。龚芳建议市医保局及相关部门开展专项调查,参考其他省市的做法,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尽快建立项目,核实浮针经皮松动术和一次性浮针治疗费收费标准,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范围。
\”
来源:重庆华龙日报。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速新闻
编辑: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