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力争2024年基本形成科学城的城市框架
在北京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怀柔区委书记戴斌斌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和今后,怀柔将高标准推进科学仪器和交叉研究平台的建设和运行,加快组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打造世界一流的原创创新承载区。
29个科学设施平台全部开工建设
新京报:作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阵地,怀柔国家综合科学中心在“十三五”期间完成了哪些重大发展任务?
戴彬彬:怀柔国家综合科学中心直接承担科学安装设施平台、国家实验室、新研发机构的建设和运行等重要任务。截至目前,29个科学设施平台全部开工建设,7个项目安装调试完毕,17个项目封顶,5个项目提速。物理研究所率先进入科研状态,先进的光源技术研发测试平台进行了第一次创新,“十四五”科学设施申报。
新京报:怀柔科技城的发展在落实北京发展任务,特别是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方面应该做些什么?
戴斌斌:今年和未来,怀柔将推进高标准科学仪器和交叉研究平台的建设和运行,加快形成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打造世界级原创创新承载区。然后是办好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动承担北京国家重点实验室体制重组任务,力争从0到1取得更多突破。支持新R&D机构等创新学科发展,做好纳米能源研究所、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所的服务保障,推动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所落地,让科学设施产生的科研成果进入市场。
新京报:建设百年科技城,吸引创新型企业家是关键环节。怀柔会出台哪些新措施?
戴斌斌:我们将着力建设科技创新生态,全面提升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率。首先是加快各种创新元素的聚集。利用好市院合作、校地共建机制,积极布局小而精的新R&D机构,合作建设一批创新中心、创业平台、硬技术孵化器、加速器等。
支持我国各类科研力量的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加强对各类创新主体的差异化政策支持,推进政府、产业、高校和科研的深度融合,开辟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渠道。支持龙头企业组建创新联盟,鼓励中小企业成长为创新发源地,提升国有企业平台公司的资源汇集和创新服务能力。
打造全球数字经济基准城市的战略支点
新京报:怀柔科学城未来会有哪些配套建设项目来保护科研人员和市民?
戴彬彬:我们将全力打造新的城市形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形态更新和功能镶嵌发展,激发城市活力,力争到2024年基本形成科学城市的城市框架。启动清华理工学院雁栖湖创新中心周边和科学城重点区域一批重点单位改造,盘活老厂,提升城市功能。关于城市综合体的建设,保证城市客厅B座、C座上半年开工,年底封顶A座,推动雁栖镇A、B、C座同步开工。
我们还将积极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尽快推进第三实验学校落地,努力启动国际学校和国际人才社区幼儿园建设。推进怀柔医院二期试运行,确保妇幼保健院搬迁。
新京报:北京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今后,北京将全面推进“两区”建设。怀柔区作为首都功能的重要承载地,将如何打造“高科技”产业业态?
戴斌斌:积极融入“两区”和“三平台”建设。制定和实施工作规划和三个清单,积极探索和争取有利于原始创新、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制度和政策,向更高层次开放,吸引一批企业落户、项目落地和高端创新要素集聚。
我们将打造全球数字经济基准城市的战略支点。率先在科学城启动区启动数字城市建设,支持基于数字技术的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前瞻性布局新经济和未来产业。
我们还将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抓住“五新”政策机遇,打造北京科学仪器和传感器产业高地,率先引进和培育一批新材料、新能源、生命健康、商业航天等领域的专业化、特色化、隐形冠军企业。
同时,怀柔将以科技创新改造升级产业,全面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特别是加快奔驰国产高端重卡项目建设,编制空规划和产业规划,打造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的汽车产业格局。
新京报记者[/[/吴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