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陈阿姨,一个护理人员,不应该停止移动
近日,的一篇名为《陈阿姨护士》的文章在网上流传。张文描述的普陀区人民医院54岁的护士陈太英女士,以其专业的态度、贴心的服务、朴实真挚的爱感动了成千上万的读者。
仔细读完这篇张文,读者很难不被护士阿姨感动。她的同伴,88岁,有认知障碍。她刚刚做完手术,因为摔跤导致大腿骨折。对于这样一个老人来说,吃喝睡拉撒路是个大问题。普通人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做好的事,陈阿姨还得努力帮老人完成。在陪伴老人的过程中,陈阿姨很努力,用尽了一切办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陪伴老人,为家人解决问题。
陈阿姨另一个让人感动的地方是她极其节俭的生活。她工作努力,但经济拮据,生活节俭。她把大部分收入花在训练孩子学习上。在她身上,付出与回报、利他与利己的巨大反差,也让很多人深感悲痛。
陈阿姨的故事让很多市民产生了代入感。一些雇佣过护工的市民也讲过自己和护工的故事。从人们的故事来看,现实生活中并不缺少好护士,但像陈阿姨这样的极致终究是难得的。那么,陈阿姨的独特案例有多大的代表性呢?在护理行业,像陈阿姨这样的优秀案例能不能复制推广?
不用说,目前护理并不是一个有吸引力的职业。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2.2亿,残疾和半残疾老年人超过4000万。根据国际惯例,每三名残疾和半残疾老人需要一名护理人员。中国对老年护理人员的需求超过1000万,但现实中护理人员的数量远低于此。由于老年人口的迅速膨胀,我国护理人员的数量缺口已达数千万。市场需求那么大,但是有效供给很难提高。护理行业很难吸引新人,尤其是年轻人。
为什么护理行业没有吸引力?你可以从陈阿姨那里找到答案。陈阿姨从事护理工作20年,但从她目前的生活状况来看,不难看出她的经济状况非常紧张。她的工作条件也很艰苦。她不仅需要大量的时间陪伴老人和病人,而且她的大部分日常工作都很脏很累。陈阿姨是经商20年的老手,专业水平、专业能力、敬业精神都非常优秀。但由于陪护对象的特殊性,即使护理人员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和耐心,也可能得不到家人的认可和尊重,甚至容易被投诉和委屈。
陈阿姨展示了未来护理行业的美好愿景。如果数以千计的护理工作者都像陈阿姨一样具有专业精神、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无疑对老人、病人、家属乃至整个社会都是一大福音。随着老龄化的深入,建设老龄化社会,为老年人创造更加友好的社会生活迫在眉睫。建设一支优秀的护理队伍,培养成千上万像陈阿姨这样的优秀护理工作者,是建设老龄化社会的重要内容。当然,从陈阿姨身上也可以看出护理行业的缺陷和不足。目前,护理工作者在薪酬、就业环境、社会地位、专业化程度、职业发展前景等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面临一系列制约。只有消除这些约束,护理行业才能获得健康的制度环境,吸引更多的人才,提高整个行业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专栏编辑:冯守彦
文字编辑:冯守彦
标题图来源:漫画创意
图片编辑: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