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减轻患者负担:建议对一次性高值医用耗材进行分类控制
一次性高价值医用耗材是指直接作用于人体、对安全性要求严格、临床使用量大、一次性使用且价值高的医疗器械。
“虽然新技术促进了医疗手段的进步,但由于许多一次性高价值医用耗材价格高昂,医疗费用迅速增加,“看病贵”的问题摆在了人们面前。”如何有效减轻群众的医疗负担,杜绝医疗资源的浪费,已经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宿城一中副校长刘秀云面临的一个问题。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她向联大提交了《关于一次性高值医用耗材科学论证和分类控制的建议》。
“一次性高值医用耗材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增加了手术成本,很多医院临床科室的‘平均成本’和‘耗材比例’已经开始严重超标。”现实中,很多医疗机构都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刘秀云告诉《www.thepaper.cn日报》,国务院2017年颁布的修订后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医疗机构不得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
“为了遵守国家相关规定,一些医疗机构的相关部门被迫取消使用新技术、新方法。”有需要的病人只能去一线城市的大医院就医。在刘秀云看来,这种强行转移矛盾的方式实际上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费用。
她认为,国家多部门明确强调医疗机构不得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以防止部分医疗机构不顾感染风险和物质损害,盲目重复使用,给患者带来医疗伤害。但借鉴国外经验,经过我国医疗卫生行业专家多年的研究和临床验证,发现在科学论证和合理分类的前提下,很多一次性医用耗材经过严格消毒和科学处理后可以重复使用。
“如果单纯的‘一刀切’,禁止所有一次性高价值耗材的重复使用,会带来治疗成本的急剧增加,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在刘秀云看来,现行政策不仅不能解决“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而且会造成卫生资源的严重浪费,不利于当前绿色发展的环保理念。
基于此,她建议国家卫健委和相关技术部门成立专门工作组,合理筛选医疗机构每年使用的一次性医疗器械清单,并根据情况分别处理。
对于目前各医疗机构正在使用和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以及经过技术改进后可以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应调整一次性医疗器械清单,及时核定生产资质、销售许可证等文件编号。
对于一些非植入式一次性高价值医用耗材,如果目前无法提供新的医疗器械作为替代品,经过科学论证,可以制定出“再加工”和“再灭菌”的统一规则,医疗机构或厂家可以在保证性能良好、无感染风险的前提下,按照相同的标准进行再利用,降低成本,避免浪费。
对于一些无法改进或转化为常规医疗器械的一次性高价值医用耗材,由于其材料复杂或电子控制众多,难以彻底清洁和消毒,重复消毒容易造成材料损坏,容易给患者带来安全隐患。刘秀云呼吁,这部分一次性高价值医用耗材可以大量购买,在国家层面公开竞争,以降低患者的医疗成本,为患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