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总理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的“回答”(附全文记录)

总理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的“回答”(附全文记录)

原标题:总理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的“回答”(附全文记录) 今天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闭幕式后,李克强总理出席了新闻发布会,并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为了…

原标题:总理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的“回答”(附全文记录)

今天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闭幕式后,李克强总理出席了新闻发布会,并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为了有效防控疫情,共同维护公共卫生健康,新闻发布会以网络视频的形式进行。

在近两个小时内,首相回答了11个问题。

  ▲3月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新华社记者 翟健岚 摄

1。谈就业-

就业对一个国家、一个家庭来说都是一件大事。

有的人一个人做好几个工作,很辛苦。因此,我们应该给他社会保障补贴,特别是通过机制解决可能出现的职业伤害,并为他们提供基本的权益保障。

2。谈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超过6%”-

我们说6%以上,6%不低。现在我们的经济总量已经达到100万亿,增长6%就是6万亿。这在十三五之初就能实现,需要8%以上才能实现。而且我们说6%以上是一个开洞,在实际过程中可能会越长越高。

我们是根施肥,政策切中要害,所以又快又有效。

3。谈异地就医报销-

今年,我们将扩大门诊费用跨省直接报销范围。到明年年底,每个县都要确定一个定点医疗机构,可以直接报销包括门诊费用在内的医疗费用,再也不能打扰这些老人了。

4。关于完善香港选举制度-

是为了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的制度体系,始终坚持“爱国治港”的原则,也是为了确保“一国两制”的稳定和深远。

5。谈科技创新-

地基能有多深,楼能有多高。你不能又快又快。你必须一步一步地走。

6。给年轻人的信息-

我想对年轻的学生说几句话。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将来有什么样的志向,都要注意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夯实基础,培养创新能力是齐头并进的。树高千尺高,营养还在根。打好基础,以后就能向别人学习,就能写出各行各业的精彩故事。

7。谈中美关系-

在去年多重冲击的背景下,中美贸易规模仍达到4.1万亿元,增长8.8%。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共同点,扩大共同利益。

8。激发市场参与者的活力-

去年我们说,留青山在,赢未来。今年,如果你保持市场参与者的青山在,你将充满活力,这将充分体现中国经济的活力和韧性。

我们支持“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新格式,但一定要坚决打击那些欺诈、欺骗、失信的人,或者打着新格式的旗号搞欺诈、非法集资的人,因为如果市场受到干扰,没有公平,竞争就不会长久,就会显示出更强的生命力。

9。谈两岸关系-

我们对台湾的大政方针是一贯的,非常明确的,就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欢迎台湾省任何政党和组织与我们互动,也欢迎台湾省所有政党和组织的人与我们就两岸关系和国家未来进行对话。

10。谈民生发展-

今年政府总支出比去年略有增加,板块不小。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广泛的民生领域,特别是义务教育和基本医疗保健。

今年要下决心加大对县乡教师培训的投入,让他们能方便地提高学历,职称评定要采取倾斜政策。对于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只要拿到居住证,就必须给他们接受教育的机会。千万不要因为家境不同,地域不同,就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机会的公平中,教育的公平是最大的公平。

11。谈“国内大循环是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

我在代表团里讨论的时候,有个企业家说,抓内部流通就是开放国内市场,抓双流通就是开放国际市场,两个市场还是可以开放的。他说的很简单,但很简洁。

以下是全文记录:

【/s2/】记者:李总理,疫情已经影响到很多工作的方式和地点。疫情已经一年了。中国的就业质量和收入有哪些明显的变化?中国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改善这种状况?特别是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对消费需求,尤其是国外品牌消费有什么影响?

李克强:就业对一个国家和一个家庭来说都是一件大事。去年疫情肆虐的时候,很多街道都没有行人,大部分店铺都关门了。当时我们最担心的是大规模失业。我记得我去了当地检查,参观了很多商店。在一个小店,店主告诉我已经三个月没开张了,因为政府减免税费,支持减租减水电费,稳定岗位补贴资金到位。我们没有裁员,活了下来。我问员工工资怎么办?他说当时只发生活费。在场20多名员工表示:“店内负责吃喝,我们不会下岗。我们还能说什么?”企业和员工都知道,只要保住企业,稳住岗位,一旦复工复市,生意就会兴隆起来。

去年制定宏观政策时,由于不确定因素太多,没有确定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但经过反复权衡,确定了就业目标,即城镇新增就业900多万人。因为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发展之本,是创造财富之源。当时,我们还提出要努力实现全年经济正增长。其实我们相信,只要城镇能新增900多万个就业岗位,就会有正的经济增长,因为有就业就有收入,拉动消费,拉动经济。

去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市场主体表现出强大的韧性,广大人民群众共同战胜了困难。最后,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186万个,全年经济增长2.3%,居民收入相应增加,好于预期。

今年我们的就业压力还是很大的。城镇新增劳动力约1400万人,其中大学毕业生909万人,创历史新高。我们必须确保退役军人的就业,并为2.78亿农民工提供工作机会。所以今年在制定宏观政策的时候,还是坚持就业优先的政策。我们继续推进“六保”,实现“六保”,还是把就业放在首位。去年出台的关于就业的政策措施没有调整回来,反而有所增加,其他政策应该是有利于就业的。我们认为,通过经济稳定恢复增长将带来更多就业机会,更多就业机会将促进经济稳定和改善。

今年,我们制定了城镇新增就业1100多万人的目标,并希望在实际执行中能够更高。我们也很清楚,市场应该在就业中发挥主导作用,即通过保护市场主体来继续保护就业。一方面促进岗位稳定增加;另一方面,它扩大了就业渠道。去年疫情期间,就业方式有了新的变化。例如,我们近年来发展的新动能,包括网上购物和快递的快速增长,也带动了就业和传统产业的发展。一方面,要继续鼓励增加相对稳定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开辟灵活的就业渠道。灵活就业在中国呈上升趋势,涉及2亿多人。有的人一个人做好几个工作,很辛苦。因此,我们应该给他社会保障补贴,特别是通过机制解决可能出现的职业伤害,并为他们提供基本的权益保障。这也有利于灵活就业市场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

至于刚才有记者朋友提到的老人问题。中国人口老龄化2.6亿,老龄产业也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朝阳产业,带来了多元化的需求。由于中国市场的多层次和多样化需求,如此广阔的市场必然会为外国企业的产品、服务甚至投资创造更多的机会,因为我们的市场是开放的。

中国有14亿人口,劳动力资源可以说是最丰富的资源。中国人能吃苦耐劳,只要有就业机会,就能挣得更多。“民生勤,勤不贱。”。我相信,中国人民将通过勤劳的双手,逐步走向共同富裕。谢谢你。

西班牙艾菲的记者:下午好!美方指责中国对上月访问武汉的世卫组织专家组缺乏透明度。专家组组长指出,中国同事分享了很多工作细节,并表示专家组希望获得更多2019年10月至12月期间类似新冠肺炎疫情的疾病原始数据。中国是愿意提供这些数据,还是愿意接待专家组再次访华?谢谢你。

李克强:新冠肺炎疫情是一个突发的全球公共卫生事件。中国和各方一样,希望尽快搞清楚病毒的来源,有助于切断传播渠道,更好更有效地防控疫情。但疫情溯源确实是一个复杂的科学问题,需要各国加强合作,继续研究。中国本着实事求是、公开透明、开放合作的原则和态度,与世卫组织保持沟通,支持世卫组织专家在中国开展溯源研究。在下一步,我们愿意继续与世卫组织合作,促进科学可追溯性。

目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不仅要追查源头,还要做好各种防控工作,包括预防接种。新冠肺炎是人类的共同敌人,我们希望各方能够携起手来,因为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幸免于这样一个人类共同的敌人,但我们也坚信,人类有能力最终战胜这一疾病。也希望明年能有面对面的交流。谢谢你。

【/s2/】日本经济记者:你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1年GDP增长目标要在6%以上。目前,许多国际组织认为,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可能达到8%左右。“十四五”第一年,除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加外,还存在全球资金过剩导致房地产投资过热的风险。现在中国政府采取了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请问总理,在这种情况下,今年宏观政策有没有可能转紧?据日本经济研究中心预测,2028年中国经济规模将超过美国。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谢谢你。

李克强:我注意到我们提出了6%以上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这确实引起了很多方面的关注,并进行了很多分析。有人认为是正面的,有人认为低于预期。当然,我们很高兴看到经济好转,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今年我们是在复苏增长的基础上前进的,还有许多不可比拟的因素。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仍然很大。我们说6%以上,6%不低。现在我们的经济总量已经达到100万亿,增长6%就是6万亿。这在十三五之初就能实现,需要8%以上才能实现。而且我们说6%以上是一个开洞,在实际过程中可能会越长越高。但我们不是在做计划,我们是在引导预期,希望引导预期巩固经济复苏和增长的基础,促进高质量发展,保持可持续性,特别是符合明年和次年的目标,不至于造成大起大落,否则会扰乱市场预期。如果你走得快一段时间,你可能走得不稳。只有走得稳,才能走得有力。我们仍然希望中国作为一个巨大的经济体保持稳定和深远的影响,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改善。

去年,面对罕见的巨大冲击,我们采取了及时果断的措施,但也保持了实力,没有搞“排灌”。我们新增财政资金2万亿,大部分用于市场主体和民生的急需,主要用于减税、减费,以保障基本民生。而且采取了直接机制,就是把这些“救命钱”最快7天内直接送到基层,保证基层的减税减费、平岗等财力,效果很快就能看到。如果当时把重点放在大项目、大行业上,就不是没有必要,而是经过论证,考虑市场需求,需要200多天,而不是一个星期。如果错过时机,可能会有大量企业倒闭。我记得去年的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中国政府采取的政策的规模和力度是否太小。我们是根施肥,政策切中要害,所以又快又有效。现在看,这个规模和力度是合理的,准备好的储备政策以后也没用了。

去年,我们没有实施宽松政策,也就是所谓的量化宽松。今年没必要急转弯。我们仍然需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努力稳定经济,促进改善。为了保持经济在合理的范围内运行,我们应该注意给根部施肥。现在,市场参与者,尤其是中小企业,仍在复苏。随着经济恢复增长,我们需要合理调整政策,但调整是适度的,一些阶段性政策已经退出。与此同时,一些结构性减税和减费政策被用来抵消影响,保护民生、就业和市场参与者的努力没有减弱。

如何保持实力不减,虽然资金规模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用好钱,我们去年宏观调控积累的经验还是可以用的。比如金融,金融,简单来说就是“减、增、稳、减”。“一减”就是减少中央本级支出,各级政府必须带头过紧日子;“一个增加”就是扩大直接资金的范围,让基层和市场主体感到自己的支持力度不减,让他们更快更有效地造福企业、造福人民;“稳中有降”是指在稳定杠杆率的同时,引导金融企业合理盈利,使中小企业融资更方便,实现融资成本稳定下降。当然,我们会及时防范和化解各种潜在风险。

中国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让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会专注于做好自己的事情。中国的发展是对世界和平、稳定、发展和繁荣的重要贡献。谢谢你。

中新社记者:总理您好!解决了前两年异地住院费用报销问题,大大方便了异地就医。但是很多人外出打工,很多老人异地养老。给他们开门诊的药,回原籍报销很不方便。那么门诊费用报销什么时候能解决呢?

李克强:我在中国政府网站上的实名留言中也看到了这种问题。事实上,在一些学校门口,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老人接送他们的孩子。这些老人很多都是异地养老,或者只是来帮孩子照顾的。他们中的一些人经常担心异地报销医疗费用,所以这个问题应该逐步解决。今年,我们将扩大门诊费用跨省直接报销范围。到明年年底,每个县都要确定一个定点医疗机构,可以直接报销包括门诊费用在内的医疗费用,再也不能打扰这些老人了。这件事,以及类似的事情,似乎都不大。如果政府工作人员多加注意,可以让老人和家人感觉更舒服。谢谢你。

凤凰卫视记者:总理您好,很高兴见到您,虽然是以这样一种特殊的视频方式。过去一年,香港受到这场特殊疫情的沉重打击。我们知道你一直关心香港,未来两年香港将进入选举年。此时,全国人大已就完善香港选举制度作出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修改与香港选举有关的法律。中央政府看到了什么?外界对如何继续实行“一国两制”充满了担忧。如何看待「一国两制」在香港未来会稳定而深远?谢谢你。

李克强:我们明确表示,要继续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按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法机制,全力支持特区政府和行政长官依法行政。

刚才你要求人大就改善香港选举制度作出决定。决定很明确,就是要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始终坚持“爱国治港”的方针,也要确保“一国两制”的稳定和深远。

去年,香港遭受了多重冲击。我们希望香港各界携手合作,尽快战胜疫情,实现经济复苏,改善民生,保持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中央政府将继续给予全力支持。谢谢你。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CTV记者:国家提出要建设科技强国,但是我们注意到,我们在一些关键领域和关键技术上还存在不足,甚至出现了“卡脖子”的情况。同时也看到了一些急功近利的现象。比如在一些地区,一些高科技产业项目的大规模投资已经失败。总理,你怎么看待这种情况?未来政府将采取哪些新措施推动科技创新?谢谢你。

李克强:多年来,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一些重大突破。它在应用创新领域发展迅速,但在基础研究领域存在一些不足。要建设科技强国,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必须夯实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基础。地基能有多深,楼能有多高。你不能又快又快。你必须一步一步地走。

目前,R&D在中国整个社会的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并不高,尤其是基础研究投资只占R&D投资的6%,而发达国家通常占15%至25%。下一步是加大基础研究投入,继续进行科技体制改革。给科研人员自主权,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给科研人员使用资金的自主权,不要把宝贵的精力花在填表、评优等事情上,或者让他们专注于研究,让他们赔钱。此时,我想对年轻的学生说几句话。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未来有什么志向,都要注意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夯实基本功基础,培养创新能力是齐头并进的。树高千尺,营养还在根。打好基础,以后就能向别人学习,就能写出各行各业的精彩故事。

创新还是要靠市场的力量。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十四五”期间,政府将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同时将更加依靠社会力量加大研发投入,因此,我们应从“全社会”的角度加大对R&D的投入。这需要采用一些机制。比如今年我们采取了制造业研发支出100%加扣的措施,这其实是一种税收优惠措施,就是想通过市场化的普惠制方式,让企业有动力来R&D投资。当然,R&D靠人才,中国人力资源丰富。一方面要让领军人才脱颖而出,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普通人也有智慧。近年来,我们推进了“双创新”,形成了“全创新”的局面,推进了应用创新,给整体创新带来了更多空。

我们说科技要自力更生,科学家要努力工作,这与国际合作和同行交流是相辅相成的。科学探索、发明和发现需要合作和共同努力。封闭了就没有未来,断了链对谁都没好处。中国愿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基础上,加强与其他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合作,共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谢谢你。

CNN记者:李总理,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关系陷入低谷。中国高级官员多次表示,这是特朗普政府极其错误的反华政策造成的。他们还希望美国新总统拜登的政府能够从混乱中恢复秩序。然而,来自华盛顿的许多声音表示,中国的判断和立场忽略了两个重要问题。一是双边关系恶化是双方的原因,而不是中国常说的完全由美国负责。还有一点,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无论是疫情的起源,还是香港、新疆等问题,对中国的态度和重大政策,其实都有很高的共识。你对美国的这一观点有何回应?特别是下周美国和中国将在阿拉斯加举行拜登上任以来的首次高层会谈,中方是否会调整或改变相关政策立场,以促进双边关系的恢复和修复?谢谢你。

李克强:过去几年,中美关系确实遇到了严重困难,给两国和世界都带来了不利影响。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从和谐中受益,但从争斗中吃亏。中美建交40多年,正是因为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符合两国根本利益。我们希望,根据习近平主席最近与拜登总统通电话的精神,我们应该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不干涉彼此的内政和内政,坚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和合作共赢的原则,推动两国关系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这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也符合国际社会的期望。

中美两国在历史、文化、发展阶段、社会制度等方面都是不同的。相处中难免会有矛盾和分歧,有时甚至尖锐。关键是怎么处理。中美两国人民都是有智慧有能力的,双方还是要互相尊重平等地对话交流。我们希望中美进行多领域、多层次的对话。即使一时不能达成共识,也可以交换意见,增加信任,消除疑虑,有利于控制和化解分歧。

中美两国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有许多合作领域。在去年多重冲击的背景下,中美贸易规模仍达到4.1万亿元,增长8.8%。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共同点,扩大共同利益。中美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对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促进世界繁荣与发展负有重要责任。中美关系应该向前看,走向全面稳定。谢谢你。

新华社:总理您好!你一直强调要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目前,一些市场主体反映,在生产经营、公平竞争和市场环境方面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障碍。请问今年政府会出台什么改革措施帮助企业走出困境,给企业注入新的活力?谢谢你。

李克强:去年,我们推进改革,突出的一点是,在制定和实施宏观政策时,要考虑市场主体的需求,帮助市场主体摆脱困境,激发活力,支持中国经济的基础盘。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培育和发展市场主体。如果培育市场主体,可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十三五期间的五年里,我们的市场实体增加了6000万。去年在疫情影响下,后期迅速恢复增长。现在市场主体总数达到1.3亿以上,去年1000多万个体工商户从8000多万增加到9000多万,带动2亿多人就业。市场主体的活力得到激发,活动得到改善,这是政府努力推进改革的方向。

我们今年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要继续围绕市场主体,这就需要继续推进“分配服”改革,让市场主体不仅能生存,而且能活跃。去年我们说,留青山在,赢未来。今年,如果你保持市场参与者的青山在,你将充满活力,这将充分体现中国经济的活力和韧性。所以,给市场主体应有的权威,让他们发挥,是非常重要的。至于审批流程,要继续减少流程、材料、费用、时限。一方面,它减轻了市场参与者的负担,另一方面,它放松了他们,让他们自由竞争。

当然,竞争要公平,要有监督。管理公平正义,让市场参与者展现出真正的创造力。因此,放松监管、创新监管方式、加强事后监管并重,这些都是改革。我们支持“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新格式,但一定要坚决打击那些欺诈、欺骗、失信的人,或者打着新格式的旗号搞欺诈、非法集资的人,因为如果市场受到干扰,没有公平,竞争就不会长久,就会显示出更强的生命力。

政府应进一步优化政府服务,通过强调质量、诚信和精细化工作,为企业创造提高产品和服务竞争力的环境。对于那些涉及企业和政府服务人员的事情,应该努力在网上、在你的手掌上一次性完成,这样市场参与者才能有更强的活力,社会才能有创造力。谢谢你。

台湾省TVBS电视台记者:今年年初,台湾省表示希望在“后疫情时代”与大陆恢复沟通。同时,目前两岸关系没有缓和的迹象。大陆对此有何看法,未来会如何应对?

李克强:我们对台湾的大政方针是一贯的、明确的,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欢迎台湾省任何政党和组织与我们互动,也欢迎台湾省所有政党和组织的人与我们就两岸关系和国家未来进行对话。

我们坚持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反对外部势力干涉。

我们始终坚持“两岸一家”的理念。近年来,出台了许多惠及台企和台胞的政策,许多台企和台胞从中受益。我们将继续与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继续推进两岸融合发展。谢谢你。

人民日报记者: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一些民生难题凸显,如医疗、子女教育、养老等。,这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也影响了人们的获取感和幸福感。政府打算从哪些方面解决这些问题?

李克强:今年的政府总支出比去年略有增加,这个板块不小。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广泛的民生领域,特别是义务教育和基本医疗保健。如果下半年经济继续好转,就要在这些领域加大财政支出,包括债务支出的投入力度。这在当年拉动GDP增长上可能不明显,但对长远发展、惠及民生有支撑作用。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这是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人民政府要以人民的期望为执政方向。

教育和健康关系到每个家庭、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我参加两会代表团讨论时,一位中学校长说:目前县乡中学还缺乏高素质的教师资源,教师待遇不高,学历很难提高。今年要下决心加大对县乡教师培训的投入,让他们能方便地提高学历,职称评定要采取倾斜政策。对于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只要拿到居住证,就必须给他们接受教育的机会。千万不要因为家境不同,地域不同,就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机会的公平中,教育的公平是最大的公平。

健康是幸福和生产力的基础。目前县乡基层的医疗机构和力量还比较薄弱,很多人生病跑到大城市的大医院。今年要采取更多措施,加大对县乡卫生院和卫生院的投入。要采取一些群众确实能感受到的措施,扩大门诊医保和常见病用药报销范围,降低药品和高价值医用耗材价格。也就是说,群众看病更方便,治病负担更少。这也有利于巩固扶贫成果,防止贫困因病返贫。

在养老和照顾子女方面,政府应通过引导社会力量建立社区服务业,并尽可能在税收上给予优惠支持,既减轻负担,又温暖家庭养老和照顾子女。总之,民生的事情很多,要在发展中不断改善民生。我们现在实行的是覆盖面广、基本保障的社会保障制度。保证基础,既要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又要突出重点。各级政府必须承担义务教育和基本医疗,这关系到每个人,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谢谢你。

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中国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这是中国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遏制”下被迫采取的战略收缩吗?另外,中国发展国内流通,打造超大型国内市场,会带来哪些变化?为外资预留的空未来会不会越来越小?谢谢你。[/s2/]

李克强:中国提出立足新的发展阶段,落实新的发展观,构建新的发展模式,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这不仅是为了扩大国内市场,也是为了扩大对外开放。中国经济已经深入融入世界经济。可以说你有我我有你,关起门来无路可走。中国将不断积极扩大对外开放,这不仅是中国自身利益所需要的,也是有益于世界的。中国将扩大内需市场,促进自身发展,这也将为外国投资、外国产品和服务带来巨大机遇。我在代表团里讨论的时候,有个企业家说,抓内部流通就是开放国内市场,抓双流通就是开放国际市场,两个市场还是可以开放的。他说的很简单,但很简洁。

开放也需要各国的共同努力。经过8年的努力,去年东盟10国、中日韩澳新谈判达成了《RCEP协定》,这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由不同社会制度、文化习俗、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共同建设。这说明只要我们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就能谈共识,找到共同利益,扩大各国人民福祉,为地区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做出贡献,为世界经济增添动力。中国是世界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仅要发挥自己的作用,还要履行自己的责任,维护以世贸组织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系。只要有利于互利共赢,无论是多边机制还是双边机制,我们都持积极开放的态度。

我们将进一步主动对外开放,继续减少外商在华投资的负面清单,继续推进包括服务业在内的对外开放。我注意到许多外国公司关心中国的商业环境,我们应该继续建设一个面向市场、法治和国际的商业环境。综上所述,通过各种努力,中国将在扩大内需的过程中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继续使中国成为重要的外商投资目的地和世界大市场。谢谢你。

张业遂:感谢李克强总理和大家对会议的关注和报道。记者招待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李克强:谢谢,希望有一次面对面的交流。

负责编辑:张宇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明天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mtxww.com/2631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