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当法律实施时,关于“戴流感口罩”的热门评论应该加强。
打喷嚏时要捂住鼻子和嘴,戴上流感口罩,用筷子捂住鼻子和嘴,分开进餐时要健康饮食…4月24日,北京市第十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的《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专门增加了与疫情有关的文明行为规范,如要求在公共场所咳嗽或打喷嚏时要捂住口鼻,患流感等传染性呼吸道疾病时要戴口罩…该条例将于6月1日生效。
在过去,在公共场所咳嗽和打喷嚏而不捂住鼻子和嘴充其量是不文明的。《条例》实施后,在北京打喷嚏不掩口鼻和流感不戴口罩是违法的。换句话说,公众有义务遵守这些行为,在道德呼吁阻止或阻止这些行为后,公众无权拒绝这些行为。
打喷嚏、捂住鼻子和嘴以及在患流感时戴口罩被视为法律规定的最重要原因是这种流行病“传授”的经验。新的冠状肺炎疫情来得很快,戴口罩和经常洗手被誉为“最简单和最有效的公共保护措施”。现在,疫情防控形势趋于好转。我们有理由把好的做法传下去,把可以推广的经验变成法律,这是有实际意义的。
吃一堑,长一智。在这一流行病的预防和控制方面,我们有太多的教训要吸取,有太多的经验要总结。在各种经历中,我们越来越意识到预防是最经济有效的健康策略。只有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保健工作方针,坚持待命,把预防的门槛提高,才能防止小病大流行。其中之一是注意卫生。无论打喷嚏时不捂住鼻子或嘴,还是感冒时不戴口罩,这显然不是卫生的表现。
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系和机制,完善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虽然是一个宏大的科学命题,但它不是抽象的,需要科学严谨的制度安排和有效的具体实施来完成。从这个角度来看,实施以预防为基础的健康和卫生工作政策不仅是政府部门或科学研究人员的事情,也是我们所有人都要参与的事情。
因此,在公共场所咳嗽或打喷嚏时应掩住口鼻,患流感等传染性呼吸道疾病时应戴口罩。患传染病时,配合相关检查、隔离治疗等措施,并如实提供相关资料…《条例》中的规定需要我们每个人遵守。遵守这些规定对自己和他人都有责任。
在抗击艾滋病的历史上,人类能够一次又一次度过难关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坚持用科学去寻找答案、寻找方法,并注意加强自我保护。一个例子是上世纪初发生在东北部的瘟疫。为了阻止飞沫的传播和避免细菌的感染,时任北洋陆军医学院副院长的连德吴博士发明了“吴式口罩”,它简单易用,价格低廉,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今天,作为正在接受现代文明洗礼的现代人,我们应该更加意识到患流感时戴口罩和打喷嚏捂住口鼻的必要性,并认真执行《条例》的有关规定。
然而,不管规章制度有多好,只有坚持到底,它们才能有生命力。有些人担心如何在公共场所监督咳嗽和打喷嚏等行为而不捂住鼻子和嘴巴。如果你得了流感,你必须戴上口罩,但是你如何判断有关的人是否患了流感呢?这些问题仍需相关部门解决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但是另一方面,我们每个人戴上流感口罩其实并不困难。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们戴着面具几乎形成了“肌肉记忆”。一天不戴口罩似乎有一些缺点,这也表明好习惯取决于修养。
恩格斯说:“没有一场伟大的历史灾难不被历史进步所补偿。”这场流行病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痛苦。如果我们学会审视自己,真正地填补空白,堵塞漏洞和强弱项目,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坚持、完善、建立和实施来“补偿历史进步”。打喷嚏、捂住鼻子和嘴、戴流感口罩对你自己和他人都有好处,这并不难做到。“患流感时戴口罩”已被引入法律。在实施时,更有必要拧紧“发条”。每个人都做出了回应并从中受益。(文怡·秦川)
责任编辑: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