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阴影”隐藏在“阳光”下
来源:内蒙古纪委监委网站
自2018年以来,自治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不断加强对“三事”宣传工作的监督检查,夯实各级落实“三事”宣传的主体责任,探索制约基层“微观权力”、防止“微观腐败”的权力运行监督模式,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案例1/披露不完整,可能会受到处罚
2018年4月8日,苏木、江安、四子王旗纪委工作人员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维经嘎查的部分党务村务内容未公开。为此,江安区纪委下发了《整改方案》,要求维京嘎查在4月20日前对未披露的事项进行补充和公示,并在宣传栏张贴《扶贫领域监督举报公告》。4月27日,江安区纪委再次对维京嘎查进行跟踪监督,发现享受补贴、集体“外资”、误工补贴和补贴标准、计划生育和独生子女政策执行情况以及《关于扶贫领域监督举报的公告》等方面的离退休嘎查干部人数尚未公开。原维经嘎查党支部书记胡存在上级政策执行不及时、执行不到位、责任敷衍、行动迟缓、宣传不力等问题。2018年6月,江安县纪委在党内给了胡一个警告。
案例2/数据记录错误,导致请愿
2018年,四子王旗白音朝科图镇公布“三个服务”信息时,由于信息员郭电脑操作不熟练,镇财务室工作人员李提供的数据有误,导致微信公众账号“清风四子王”。白音西里的公示信息有误,包括当日书写的会农惠牧补贴的进入时间和发放时间,草原生态保护补贴获得草畜平衡奖励2018年10月,四子王旗纪委监察委员会与白音冲科图镇“三件事”公示信息官郭、财务办公室工作人员李进行了提醒谈话。
实施整改
针对发现的问题,四子王旗纪委要求江岸苏木、白音朝柯图镇党委、纪委立即在苏木嘎查村组织召开“两委”成员会议,再次研究了四子王旗纪委下发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集中整治实施方案》,认真研究了“三务”公开主要内容的参考材料,划分了党务、政务、财务公开工作。同时,各嘎查村进行了调整,成立了宣传工作小组,以支部书记为组长,负责嘎查村的日常事务。
通过对胡、郭违纪案件的调查和跟踪,加强了纪检监察工作的规范化,对全旗嘎查村各项工作的监督得到了全面覆盖,没有死角,确保了“三事”的公开顺利开展。目前,四子王旗“三事”网上公开平台共发布信息和数据93.5万条,极大地提高了群众的知晓率和主动性,同时营造了“讲开放、抓开放、促开放”的社会氛围,形成了人人知晓、人人关注、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
案件原因分析
村干部的使命感不强。一些村干部有害怕群众理解、批评和干预的心态。因此,村务公开工作的“三事”可以是虚幻的,回避现实是虚幻的,并且盲目地处理它。群众对公众了解“三件事”的权利重视不够。目前,在村一级,有更多的青年和中年农民工,并且大多数留守工人是儿童和老人。此外,群众担心关注公共信息可能会使村干部对自己有意见,所以他们不重视自己的知情权。“三件事”的公开内容不够全面。有的不按上级要求办事,只披露一些无关的内容,掩盖群众意见的“热点”,避重就轻;有些只披露规章制度,长时间不改变内容;其中有些只是以公开专栏的形式披露,而不是通过使用“三个服务”的开放式在线平台。公开程序不规范,注重事后公开。在一些村庄,“两个委员会”只注重程序和结果的公开性。他们通常有更开放的程序,更不开放的具体决策过程,更开放的事后,更不开放的事前;由于没有公开村集体经济的预决算、重大集体投资的可行性研究以及项目招标的事实,群众很难对村干部做出的重大决策的公开性、合理性和真实性做出准确判断。开放和随机的。个别嘎查村在想到公开内容时会披露,但在想到时不会披露。他们缺乏时效性,他们的作品只是一种图形形式,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和效果。
“三件事”公开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它的实施。各级党组织不仅要加强宣传教育,而且要督促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和领导干部,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三件事”公开的精神和具体规定。要加强监督和问责,对“三事”不公开、公共数据不公开等行为进行举报和曝光,强化问责的针对性,善用监督和纪律的“四种形式”,早抓小放,避免“破窗效应”。“四川不可阻挡,言语不可克制”。只有让群众知道一切,“三事”才能成为阳光政务的动力。(贺佳伟,乌兰察布市纪委监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