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司法体制改革——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普照高原大地

司法体制改革——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普照高原大地

司法体制改革——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耀高原 牧区开庭。  田间地头开展法治宣传。(省委政法委供图) 这是一项伟大的改革,也是一项意义深远的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

司法体制改革——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耀高原

牧区开庭。  田间地头开展法治宣传。(省委政法委供图)

这是一项伟大的改革,也是一项意义深远的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重大考验在全国政治、法律体系中迅速蔓延。

作为中国首批司法体制改革试点省份,青海坚持先行先试,迎难而上,努力探索西部欠发达地区司法体制改革之路。敢于硬骨头、敢于冒险、勇于突破的改革措施在高原稳步推进,为全国司法体制改革创造了许多可以复制和推广的青海经验。

六年来,全省各级政法机关以提高司法公信力为指导,推进了从\”探索先锋之路\”到\”稳蹄之路\”的改革,树立了维护公平正义的\”四梁八柱\”,解决了许多长期以来未能解决的问题。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高,“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努力让人民感到公平和公正”的承诺正在不断实现

体制机制创新——改革凸显特色

“嘣!”随着惊堂木的敲响,都兰县法院在疫情期间发生了一起口罩欺诈案。时任都兰县法院院长的王军担任审判长,县检察院副检察长陈伟玲担任公诉人。

在改革之前,两院的主要领导人同时担任一个案件的主审法官和检察官是很少见的。当前,随着司法责任制的实施,收入领导必须办案,重大疑难案件由法院院长和检察院副检察长直接处理,这不仅是一种制度,也是推动机制完善的常态。

改革不仅是破与立的统一,也是“体制”与“治理”的交融。紧紧把握中央改革的精神和要求,遵循司法规律,结合本省实际,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相结合,改革创新与依法推进相结合,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是青海司法体制改革的鲜明特色。

自2014年3月中央政府确定我省为全国首批司法体制改革试点省份以来,我省先后形成了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和90多个配套方案和方法。

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建立和完善办案人员权力清单、司法问责措施等配套制度,实现法官和检察官司法责任制的挂牌、澄清和问责。

建立一线案件优秀法官、检察官晋升渠道和与个人岗位序列相匹配的薪酬体系,率先实现全国职业保障政策全覆盖,解决法官、检察官晋升和薪酬问题。

实施省级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的省级统一人事财产管理制度,将全省113个三级法院、检察院纳入省级一级预算单位,实行省级统一人事财产管理,资金全部划转,有效保障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

为进一步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请省委办公厅印发实施《青海省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框架意见》和《青海省全面深化政法改革实施意见主要任务分工方案》,把改革摆在更高的起点、更高的层次、更高的目标上,以充分发挥、多重突破、深入推进的良好势头推进改革。

据统计,改革以来,我省两个法院和检察机关的人力资源有85%投入办案。该省法官和检察官的平均年龄为45.5岁,其中81.2%具有法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团队结构进一步优化。

由法官和合议庭直接审理的案件比例高达99.48%,由检察官裁决的案件数量高达87%。“让法官做法官,让法官负责”进一步落实,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明显提高。

立足本省实际——打造青海“公司改革样板”

2019年5月7日,被玉树市人民检察院起诉的被告人蔡某某等三名犯罪嫌疑人因非法捕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唇鹿一案开庭审理。

经审理发现,2017年10月24日,蔡某某等三名犯罪嫌疑人非法捕杀5只白唇鹿,并锯下5对鹿角和鹿鞭牟利。玉树人民检察院在接到相关案件的线索后,迅速启动公益诉讼程序,起诉了三名被告人。

庭审过程中,公益诉讼当事人向法院出示了相关证据,三名被告人供认了犯罪事实,表示愿意在法庭上进行民事赔偿,并当场将价值10万元的赔偿金移交给法院。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于生态,最大的责任在于生态,最大的潜力在于生态。”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凸显了青海在公益诉讼司法改革中与相关行政机关深化合作,探索公益诉讼检察工作“青海模式”的形成。

为了维护青海良好的生态环境,省检察院、省林草局和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建立了三江源生态公益司法保护合作机制。省检察院第七检察部公益诉讼检察部是伴随着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而产生的,是经过这一轮机构改革后成立的专门从事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专门部门。自2019年4月成立以来,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共提起公益诉讼1100多起,涉及13公顷以上的草原和1000公顷以上的林地被敦促修复。运用低成本、高效率、多元化的生态损害赔偿机制,节约评估成本3亿多元,探索形成了公益诉讼的“青海模式”。

改革绝不是一份硬拷贝;它必须适应当地条件。在改革过程中,我省始终坚持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推进改革:鉴于我省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按照因素法,法官和检察官的人数采用“比例制为主,定额制为辅”的方法确定。鉴于多民族定居的现实,在司法助理中增加了民族语言翻译,并根据专业和技术公务员进行管理;针对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人才流失严重、办案责任制落实不力等问题,从法律检查的专业特点出发,制定招聘办法,按照专业要求统一招聘司法助理;针对部分地区法院、检察院文员短缺的情况,按照省级统一招聘、统一管理、统一保障的要求,启动了聘用制文员招聘工作。

不仅如此,针对改革初期部分人员恐慌等问题,改进了培训方法,对法官、检察官和司法助理进行了高标准、规范化的培训;鉴于部分地区人口少、案件少、司法资源相对闲置,将开展跨地区法院、检察院和流动服务机构试点工作。针对基层法院和检察院办案能力不足的问题,在法官和检察官的选拔中,将新增法官和检察官派往基层或偏远地区任职,以有效补充一线司法力量。

一系列改革实践既体现了青海的特色,又解决了实际问题,使我省在岗位制度改革、职业保障制度的实施、全省人财统一管理等方面创造了青海的经验,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维护社会和谐——各项改革稳步推进

“根据你们俩描述的情况,你们已经结婚快五年了,只是因为最近的家庭杂务。我希望你们多想想彼此,冷静地想一想。”6月下旬,互助土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家事审判区的一个调解室正在调解一起婚姻家庭纠纷案件。然而,与一般调解不同的是,\”原告\”和\”被告\”的标志并没有出现在调解室的圆桌上,而是被标有\”妻子\”和\”丈夫\”字样的台卡所取代。

这是互助县法院家事审判工作的亮点。互助县法院作为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全国法院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试点单位,针对家事案件的身份性、伦理性和私密性,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婚姻家庭案件频发等因素,制定了以多部门联动和情感修复为重点的工作政策,将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作为试点项目,推进司法改革创新和品牌创建,构建了家事审判改革的“互助模式”。经过三年多的改革实践,家事审判工作找到了一条适合青海农区的新路子,“人案矛盾”得到有效解决,家事执行案件数量明显减少。

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联亨的共同努力和整合。在改革中,我省全面深化各项改革任务的落实,加强统筹规划和协调推进,结合本省实际,努力探索创新,积极稳妥推进各项改革-

两级法院和检察机关积极构建新的监督机制,加强案件流程监控和案件质量评估,逐步形成实时监督、全程跟踪、有效监督、相互制约的司法监督机制。

公安机关警力下沉,社区警务机制建立和完善,释放服务改革进一步深化,“减证件、便民”行动不断开展。

司法行政部门加快整合律师、公证员、法律援助、司法鉴定、仲裁、司法机关和人民调解等法律服务资源,完善法律援助体系,不断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

六年来,我省政法系统坚持改革与法治相结合、质量与效益相结合、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从试点探索到全面铺开,从夯实基础到架设柱梁,勇于开路、接水搭桥。岗位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司法责任制进一步完善,职业保障政策落实,建立了省级统一的人财管理机制,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及时跟进。

改革永无止境。沐浴着新时代的光辉,我省各级政法机关和广大政法干警不会忘记自己的初衷,牢记自己的使命,以更高的斗志、热情和活力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把宏伟的蓝图变成宏伟的实践,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普照人心。(余)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明天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mtxww.com/915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