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为人民服务的路,是永远不能停歇的路” ——省军区参与地方脱贫攻坚纪事

“为人民服务的路,是永远不能停歇的路” ——省军区参与地方脱贫攻坚纪事

原标题:“为人民服务的道路是一条永不停息的道路”——省军区参与地方扶贫编年史 “危地马拉共产党、危地马拉人民解放军……”不久前,黄南军分区迎来了六位藏族人民,他…

原标题:“为人民服务的道路是一条永不停息的道路”——省军区参与地方扶贫编年史

“危地马拉共产党、危地马拉人民解放军……”不久前,黄南军分区迎来了六位藏族人民,他们用金哈达和三面旗帜来感谢官兵,表达了他们对军师多年来帮助木赫沙村的崇高敬意。

青海湖昆仑山三江源…在辽阔的青海大地上,不难发现吞山越水的壮丽。与之相伴的是,寒冷和缺氧,广袤的土地和稀少的人口,以及众多民族的交汇,给她带来了数百种深深的贫困。驻扎在高原多年的省军区官兵始终遵循“为人民服务”的原则,积极组织官兵民兵参与驻地扶贫,为农村振兴之路增添了一丝绿色希望。

白雪皑皑的果洛:

红旗飘在红旗村

65岁的藏族牧民卓瑞是一名老民兵。他每天最喜欢的事情就是逛正在村里修建的“牧民之家”文化活动中心。这是果洛军区扶贫村红旗村实施精确援助的项目之一。

红旗村位于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桑日玛乡,海拔4400多米,气候恶劣,工业匮乏,一直是当地较为贫困的村庄之一。脱贫任务完成后,果洛军分区志愿帮助红旗村。“让牧民从‘我要摆脱贫困’转变为‘我要摆脱贫困’是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军区司令员许说,在扶贫实践中,大家一致认为,仍然有很大一部分牧民依靠自己的思想,必须从帮助自己的思想入手。

方向已经找到,实施是重中之重。军事分区给村委会和办公室增加了设备,改善了办公条件,并安排了六名军官分不同的波留在村里。一方面,它扩大了村党员的活动空间,完善了议事规则,宣扬了创新理论,普及了惠民政策,提高了村委会和村委会班子率先致富的能力。另一方面,为“牧民之家”文化活动中心购买丰富的经验和养殖知识等书籍,定期举办生产技能培训,并邀请文化、体育、广播电影电视局的专业人士指导组建“阿达拉姆文化表演队”,为文艺队伍增添音响设备、领衔钢琴等娱乐设备,增强牧民的精神活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牧民们自力更生、用双手过上好日子的意愿明显增强。由军队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的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阿达拉姆扶贫酒店和扶贫超市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人均年收入从4000多元达到8627元。2019年12月,他们成功退出了贫困村庄的行列。

最近,在牧民的强烈呼吁下,军分区和村委会又推出了一个项目:在村庄搬迁集中安置点搭建一个全新的国旗平台,让鲜红的国旗永远照耀在雪山下的红旗村,鼓励牧民在农村振兴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青海湖:

民兵支援队带头致富

在青海湖岸边,牛羊成群,金色的青稞大丰收。

在共和县道塘河镇哈一海牧场,德三洛的牛肉食品加工厂以高于市场平均价格的价格签订了一份价值83.7万元的合同,并从牧民索南·蔡丹家购买了135头牦牛。德桑罗还有另一个身份——民兵“帮助队”的排长。

“在战胜贫困的斗争中,在草原上活跃的广大民兵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参与力量。”海南军区司令员李林涛对此有着深刻的理解。如何调动民兵的积极性?巩固民兵消除贫困的共同努力?陆军师从退役士兵中选拔班长、支部委员会和精兵强将为骨干,组建了一支强大的民兵“帮扶队”;开展“学习政策、传播经验、传授方法、帮助脱贫”活动,提高民兵解困能力;增加物质资金的保障,关心帮助民兵支援队的建设…每一个激活和寻求发展的举措都已扎下了根,这使海南州的民兵队伍心中“装成了老乡”,肩上“挑起了脱贫致富的共同责任”。

\”我的牦牛肉,今年两个月的收入抵得上去年.\”在同德县加巴松多镇瓜十字村的一位村民拉泽加的家里,他谈到了好的帮助团队。

过去,由于缺乏销售渠道,拉泽佳家的牦牛只能在县城做少量的交易,这使得它很难赚钱,经常入不敷出。民兵帮助小组帮助他找到了一种新的网上销售方式,许多村民像Lazega一样开始了“电子商务”,并以很好的价格出售。

致富的方法是一样的,但是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道路”。江仓马村原本只是青海湖附近一个不为人知的村庄。藏姑娘仓拉吉住在那里。因为她离湖很近,土地是碱性的,农牧业的收成也不理想。民兵帮助队把她领回了乡村旅游的快车道。在民兵技术骨干的帮助下,仓拉吉的家人将平房改造成了藏式的寄宿家庭,她还学会了在各种旅游网站上发布住宿信息。现在她的酒店逐渐变成了“净红店”,来这里的游客越来越多,仓拉吉的口袋也越来越高。

\”民兵支援队总是悄悄地来,悄悄地走,但做的每件事都有结果.\”谈到自己摆脱贫困的经历,仓拉吉的话充满了感激。

日月藏族乡:

两个“军事秘书”和一个“兴村路”

龙雪村位于湟源县日月藏族乡。它位于农牧区的交界处,是中国和西藏文化的交融之地。四面环山,交通不便,气候寒冷,环境恶劣,曾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如今,这个曾经贫穷的“竟陵”村已经变成了当地的明星村。人们络绎不绝地来参观和学习,普通人的精神越来越强。

有什么诀窍?面对大家的提问,村党委书记李月芝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村里有两个给村里出主意的“军事秘书”,有了群众的辛勤劳动和汗水,日子怎么能过得更好呢?

西宁市委机要保密局副局长李晓东是第一个“兵书记”。在转职之前,他曾在省军区某部门工作过,当过兵,在政府机关也有经验,但他仍然充满了军人的技能。

2016年10月14日,上级正式任命李晓东为龙雪村第一书记。他上任后的第一次访问让他很担心:村委会的组织薄弱,大多数村民支持大山,走自己的路。大部分村庄位于闹山地区,海拔高,日照短,气候寒冷,耕地少,农作物不易种植,只能种植青稞,部分村民零星饲养少量牛羊,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

\”找到一个长期的、有希望的和可持续的方法可以解决根本问题.\”鉴于龙雪村草地面积大的优势,李晓东立即申报了标准化农场项目,筹集资金176万元,建成15个独立畜棚,成立了村养殖合作社,并采取了“企业+合作社”和“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企业帮助提供检疫、防疫和管理人员等技术支持,并以高于市场2%的价格购买。村民可以根据牛羊数量或资本投资额发放红利

“不要只是表扬我,驻军中的王官也为村子的建设付出了很多!”面对记者的赞扬,李晓东提到了他的搭档。2018年底,西宁卫戍区安排王恒廷到龙雪村承担定点援助任务,很快就和该村成了老相识,群众也称他为“军书记”。住在村子里后,他和李晓东住在一个宿舍里。虽然一个穿着便服,一个穿着军装,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床上的“豆腐块”总是那么直,有“一对好官员”的架势。

在龙雪村工作的日子里,研究这个村子已经成为两个“军事秘书”的共同爱好。“因为我们的土地上不能种植小麦,所以我们简单地以统一的方式种植燕麦,燕麦主要用于加工牛羊饲料,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成本!”针对龙雪村自然环境差、耕作限制多的缺点,李晓东和王恒庭一拍即合,大胆提出了“变坡为梯”、大面积种植牛羊饲料的设想,立即得到了西宁卫戍区党委的大力支持,并首次协调当地实施了60.6公顷的坡梯工程,投资6万多元购买拖拉机和播种机,实现了耕作自动化,节省了人力。为了让牛羊安全过冬,鉴于龙雪村冬季时间较长,在王恒庭的协调推动下,驻防区又投资8.5万元在养殖合作社建设了牛羊饲料加工综合车间,实现了种植、养殖、饲料加工一体化的种植养殖循环发展工程,将龙雪村养殖业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水平。

就这样,李晓东和王恒庭深入到村民中,得到了一个大家庭,想到了窍门,做了很多实事和好事。\”只有被士兵克服的困难,那些没有被困难克服的士兵!\”摆脱贫困只是第一步,任仲振兴农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两位“军事秘书”都充满了信心。用他们的话说,为人民服务的道路是一条永不停息的道路。(覃健·赵文·谢鹏)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明天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mtxww.com/9757.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