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深圳上半年GDP实现正增长 同比增0.1%达12634.30亿元

深圳上半年GDP实现正增长 同比增0.1%达12634.30亿元

深圳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正增长,同比增长0.1%,达到12634.3亿元 今年上半年,面对19日发生的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深圳市统筹…

深圳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正增长,同比增长0.1%,达到12634.3亿元

今年上半年,面对19日发生的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深圳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恢复工作和生产经营。深圳市统计局昨日透露,上半年,深圳主要经济指标持续改善,经济运行明显反弹。地区生产总值实现正增长,同比增长0.1%。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2.2%

在经历了COVID-19的肺炎测试后,深圳GDP在上半年交出了“答卷”。人们很高兴看到这一数据实现了正增长。

根据广东省国内生产总值的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2634.30亿元,同比增长0.1%,增速比一季度高6.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06亿元,同比下降8.1%;第二产业增加值4553.6亿元,同比下降2.3%;第三产业增加值8068.64亿元,同比增长1.7%。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之比为0.1: 36.0: 63.9。

上半年,深圳疫情控制取得初步成效,工业生产“跑”加快。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6%,降幅较一季度缩小12.1个百分点。从月度来看,工业生产呈现加速复苏趋势。1-2月、第一季度、1-4月、1-5月和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分别为-18.5%、-13.7%、-9.5%、-5.6%和-1.6%。

上半年,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降幅较一季度缩小12.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电力、热力、燃气、供水行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3%,降幅较一季度缩小8.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8.8%,降幅较一季度缩小14.5个百分点。

先进制造和高科技制造仍然是深圳工业的“流行花旦”。上半年,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增速较一季度回升12.6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增速较一季度回升11.7个百分点。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2.2%,增速较一季度回升47.2个百分点。

“三驾马车”继续发挥其力量

纵观经济的亮丽色彩,我们必须观察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今年上半年,尽管每一个三驾马车都有自己的优点,但它是用之不竭的。

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相对较高。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8%,同比增长23.9个百分点。从月度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月回升,1-2月、第一季度、1-4月、1-5月和上半年分别为-22.9%、16.1%、8.6%、0.1%和7.8%。上半年,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3%,第二产业增长1.8%,第三产业增长8.7%。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3.7%。私人投资同比增长4.4%。

疫情稳定后,随着市民消费能力的提高,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幅度缩小。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40.15亿元,同比下降14.8%,降幅比一季度缩小8.1个百分点。从月度来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下降趋势呈收窄趋势,1-2月、第一季度、1-4月、1-5月和上半年的增长率分别为-20.5%、-22.9%、-20.1%、-16.5%和-14.8%。

值得称道的是,我市进出口总额接近去年同期。据海关统计,上半年全市进出口总额13356.75亿元,同比下降0.5%,同比下降11.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7150.37亿元,同比下降5.9%,同比下降15.2个百分点;进口6206.38亿元,同比上升6.5%,同比上升5.8个百分点。从月度来看,进出口总额的下降幅度一直在缩小,1-2月、第一季度、1-4月、1-5月和上半年的增长率分别为-17.6%、-11.7%、-6.2%、-2.5%和-0.5%。

存贷款余额同比增长两位数

疫情过后,评估政府和居民的“钱袋”,为下一个经济规划提前做好计划。

记者了解到,上半年,我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下降幅度有所收窄。上半年,全市公共预算总收入为2030.92亿元,同比下降4.7%,降幅比一季度缩小8.1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1978.71亿元,同比下降14.1%,降幅较一季度缩小4.2个百分点。从月度来看,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下降正在缩小,1月至2月、第一季度、1月至4月、1月至5月和上半年的增长率分别为-10.9%、12.8%、9.9%、9.3%和-4.7%。

同时,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保持快速增长。截至6月底,全市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93980.38亿元,同比增长16.7%;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含外资)余额65323.02亿元,同比增长15.5%。

“存贷款余额保持两位数增长,表明深圳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仍然是‘充足的弹药’。金融机构如何更好地为中小企业的毛细血管补充血液,仍需认真探索和实践。”一些银行家告诉记者。

逆势增长背后的“深圳行动”——透视深圳亮点半年度报告

国内生产总值12634.3亿元,同比增长0.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2.2%,优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8%,同比增长23.9个百分点…这是深圳面对COVID-19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交出的一份引人注目的“半年报”。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从第一季度的-6.6%上升到今年上半年的0.1%,有一个负数和一个正数。深圳经济呈现V型反转曲线,显示出良好的经济发展弹性。根据中国四大一线城市发布的“半年度报告”,深圳也是唯一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正增长的城市。

深圳美丽的经济成绩单给人信心;在0.1%的增长背后,是创新型城市深圳的首创精神。记者昨天接受采访时了解到,今年以来,深圳坚持稳中求进的大基调,扎实做好“六个稳定”工作,全面落实“六个保证”任务,努力取得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丰收”。

慧琪的“及时雨”提振了企业信心

面对疫情的影响,深圳采取了主动。早在2月7日,深圳就出台了一系列应对COVID-19肺炎疫情、支持企业渡过难关的措施,即深圳16项惠企政策,通过减免、补贴、延期支付等多种方式,直接减轻了企业负担600多亿元,其中财政支持超过100亿元,带动全社会形成企业共同减负、渡过难关的良好氛围。

“深圳汇企的16项政策是一场‘及时雨’,让企业在深度发展中有一颗‘安心的心’。”深圳市综合发展研究院的专家表示,深圳市支持企业不遗余力,用真金白银帮助企业,帮助企业做好防疫和控制工作,同时利用优惠政策在危机中寻找机会,加快复工和生产,扩大国际和国内市场。

更重要的是,深圳汇企16项政策的实施细则和申报指引不断出台落地,增强了商业主体的投资信心。据统计,今年1-6月,深圳新增注册商业实体237,209家,同比增长1.3%。其中,企业151144家,同比增长14.9%,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深圳的商业实体总数和创业密度多年来一直位居中国大中城市之首。

“精确、点击式”的改革措施优化了商业环境。今年,深圳推出了《深圳市2020年优化商业环境改革重点任务清单》,即“一号改革工程”,涵盖14个重点领域,提出了210项改革措施,旨在全面营造开放、透明、可预测的世界级商业环境,克服疫情影响,支持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增强企业信心,帮助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业示范区。

权威机构发布的全球商业环境指数显示,深圳一直处于第一梯队。深圳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今年前五个月,深圳克服了19日肺炎的影响,吸引合同外资60.14亿美元,新办外商投资企业1611家,实际利用外资25.05亿美元。

深圳市商务局负责人表示,包括全球500强高管在内的外商普遍认可深圳的商业环境,对深圳的投资前景持乐观态度,并继续加大投资力度,投资方向日益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高端领域推进。目前,财富500强中有290家公司正在进行深度投资。

创新推动实体经济的基础

即使在几千公里之外,医生也可以操作机器人对病人进行超声波检查,从而避免医务人员的感染。不久前,华大知止自主研发的世界上第一台远程超声波机器人在深圳的一次技术研讨会上亮相,令观众惊叹不已。据报道,该设备集成了机器人技术、远程实时控制和高分辨率超声成像等尖端技术。今年,先后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三级医疗器械认证和欧盟ce认证,成为深圳先进制造的标杆企业。

华大知止成立不到五年,就实现了从研发到产业落地的飞跃,打破了基因测序仪的国外垄断,使测序仪真正成为中国制造,得到了业界的普遍认可。华成为行业“黑马”,得益于深圳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巩固先进制造业基础,不断向高端迈进。

华大智造只是一个例子。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深圳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4%,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3.3%,同比增长2.1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2%,占规模以上产业的67.4%,同比增长1.7个百分点;深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22.2%,增速由负转正,明显好于全国、全省及其他一线城市。

这是由于深圳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促使企业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转型升级。例如,深圳汇奇的16项政策鼓励生产防疫材料的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带动比亚迪、三诺、大足激光等一大批深圳先进制造企业生产口罩、口罩、防护服、隔离服、检测包、智能监控检测系统等防疫材料,加快了深圳制造业的复苏。

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贾兴东特别提到,深圳工业企业在防疫之初挑起了“大梁”,比亚迪迅速发展并改变了生产,成为全球最大的口罩制造商;迈瑞医疗在海外提供超过10万台防疫设备。在深圳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口罩日产量从不足2万个增加到1000万个,防护服和呼吸机的产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增长了几倍甚至十倍,创造了新的“深圳速度”。

以创新为动力,打造深圳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的基础。深圳创新专注于大型设施、高端平台、高端人才、新兴产业、政策体系和创新文化。鉴于深圳缺乏原始创新能力,深圳实施科学仪器发展战略,集中规划建设一批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标准的世界级重大科学基础设施集群。目前,深圳已建成12个基础研究机构、11个诺贝尔奖实验室和46个省级新R&D机构,创新载体总数超过2642个。深圳的创新发展势头更加强劲,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在中国全年保持在30%以上,连续16年位居中国城市之首。

主要项目投资于“碎石”

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尤其是重大项目投资,已成为保障民生、稳定就业的“垫脚石”。据统计,上半年深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8%,增速比一季度提高23.9个百分点。

深圳市委常委将今年列为“重大工程的关键一年”。记者了解到,今年深圳计划安排487个重大项目,年计划投资2005.2亿元。全面加快轨道交通、5G基础设施、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重大民生工程等一批“老基础设施”和“新基础设施”建设,为深圳优质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深圳重大项目建设正在“提速”。皇岗口岸改造工程备受关注,各项工程如期开工。新港占地面积8.7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超过40万平方米,可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开发释放约50万平方米的土地。在深圳地铁港下北枢纽工程现场,起重设备开始工作,工人们紧张有序地工作着。自2月17日全面复工以来,港下北枢纽加快建设,大跨度钢结构屋盖施工如期进行,为2021年如期竣工打下了坚实基础。不久前,广莞深城际铁路深圳宝安国际机场至前海段开工,深圳第一批“新千亿投资项目”紧张启动。

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海上之巅”,是行业的生命线,是引领高质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总投资123.3亿元的机场三条跑道扩建工程已开工数月,施工现场忙得不可开交。项目建成后,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8000万人次,货物和邮件吞吐量260万吨。飞行区是机场最高的4F层,可以满足所有大型客机的起降需求,为粤港澳大湾区世界机场集团的建设提供支持。

新基础设施引领新发展。目前,第一批总投资4119亿元的95个新基础设施项目已通过市、区两级联合规划完成。在“双带驱动”下,深圳正以新基础设施建设为起点,抓住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机遇,为新一轮经济增长提供强大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新的格式有助于稳定外贸基础盘

在疫情期间,中国3D打印机的出口量激增。深圳作为中国3D打印机制造企业的重镇,积极拓展新业态,助力转型升级,引领全行业迎来新商机。

深圳消费级3D打印机制造商创造了3D,他们今年3月和4月的海外销售额同比增长了6倍。创翔3D负责人表示,仅在4月上半月,订单就达到了16万台,相当于每8秒就卖出一台。据估计,今年的出货量将是去年的三至四倍。

自今年年初以来,COVID-19流行病对全球供应链产生了严重影响,许多产品零部件被切断。在深圳,3D打印企业以快速、小批量、免模具、灵活制造和按需生产为特征,绕开这些供应链断点,积极开辟在线渠道,依靠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出海实现逆势增长。

事实上,在疫情期间,深圳跨境电子商务迎来了一个发展的“新窗口”,显示出强大的市场潜力。深圳全力支持跨境电子商务的全面运营,确保跨境电子商务B2B出口业务在深圳顺利落地,出口值居全国第一。上半年,深圳海关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总额148.5亿元,同比增长2.8倍。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因地制宜地出台了新的政策措施,为外贸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上半年,深圳海关在“中冶前海”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创新,整合了海运、海运、陆运等物流要素,推出了合港、东西港区一体化、整船换装等新的物流模式。单个集装箱运输成本降低300-500元;通过多式联运,深赣欧等跨区域的中欧列车线路将开通,“一带一路”要素流通的“生命线”也将开通。

新格式帮助深圳赢得全国大中城市外贸出口“半程冠军”,稳定外贸基础市场。据深圳海关统计,上半年深圳进出口总额13356.75亿元,其中出口7150.4亿元,居全国大中城市之首;特别是第二季度进出口总值从第一季度的11.6%上升到去年同期的9.9%,反弹势头非常明显。

深圳高端制造业表现出色:上半年工业企业利润超过全国

深圳战胜了疫情,工业经济迅速复苏。图为位于宝安区松岗街的电子雾化技术企业——麦威尔FEELM事业部生产车间的工作人员。

作为中国第一个制造业重镇,深圳克服了疫情的冲击,高端制造业表现出色,工业企业利润超过全国。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昨日透露,上半年,深圳工业和信息产业运行继续恢复和改善。第二季度,规模以上行业增长由负转正,稳步回升。主要行业和重点企业加速复苏,工业企业销售和效益明显。提高;工业投资实现正增长,技术改造投资下降幅度明显缩小;软件和互联网服务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工业经济迅速复苏。上半年,深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6%(下同),比一季度下降12.1个百分点。复苏好于全省和其他一线城市,显示出较强的发展弹性。

制造业,尤其是电子信息制造业,率先复苏,与流行病相关的行业逆势增长。上半年,深圳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同比下降12.2个百分点。从36个工业子行业来看,10个行业实现了正增长,30个行业的增速较一季度有所提高。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速由负转正,上半年增加值增长1.7%,同比增长10.9个百分点。机械设备制造业、传统工业、石油勘探和电力工业的下降幅度都显著缩小。此外,与该流行病相关的行业继续逆势增长。上半年,纺织行业受益于口罩生产能力的提高,增加值增长316.1%,特种设备制造业受益于5.6%的增长。

工业企业销售额逐步回升。上半年,深圳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同比下降4.5%,同比下降12.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国内销售额同比下降2.2%,降幅较一季度缩小12.4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下降了8.1%,比第一季度下降了12个百分点。在重点行业中,电子信息制造业销售复苏好于全市平均水平,上半年销售产值下降1.2%,比一季度下降11.3个百分点。

高端制造业稳步提升,工业企业效率不断提高。上半年,深圳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增速较一季度回升12.6个百分点,占监管行业的73.3%,同比增长2.1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1.7个百分点,占监管行业的67.4%,同比增长1.7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深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22.2%,增速由负转正,比一季度提高47.2个百分点,明显好于全国、全省及其他一线城市。

工业投资实现正增长。上半年,深圳工业投资增长0.7%,今年首次实现正增长,同比增长23.4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下降12.5%,比一季度下降21.5个百分点。

软件和互联网服务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1-5月,深圳互联网及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7%,增速比一季度高6.9个百分点。其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4.1%,增速由负转正,比一季度增长8.3个百分点;互联网及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5.8%,增速比一季度高5.5个百分点。

上半年,深圳金融业增加值增长9.1%

在今年的疫情下,深圳金融业保持了源头活水,给实体经济带来了足够的滴灌效应。7月28日,记者从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局了解到,上半年深圳金融业增加值为2052.18亿元,同比增长9.1%;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16.2%;税收(不含海关印花税和证券交易印花税)达到771.7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额的24.1%,继续位居各行业首位。

今年上半年,金融业的指标“浮红”

“与各行业受疫情影响的情况不同,深圳各领域主要财务指标保持正增长。”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6月底,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为8.94万亿元,同比增长17.4%;人民币贷款余额6.18万亿元,增长17.1%。上半年,全市证券交易量为20.93万亿元,同比增长24.65%;保险市场累计保费收入788亿元,同比增长2.44%,呈现逐月升温趋势。

a股上市公司数量实现了新的突破。截至6月底,上海a股上市公司数量达到310家,超过上海(308家),仅次于北京(357家);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为7.59万亿元,在中国排名第二。其中,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总数连续14年位居国内大中城市首位。

“在疫情形势下,它能否为实体经济提供稳定的金融服务是一个很大的考验。数据显示,我市金融业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持续增强。”据当地金融监督局相关负责人分析,6月底,全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1.33万亿元,同比增长25.15%,比各项贷款增速高出9.4个百分点。上半年,辖区内上市公司通过国内股票市场募集资金521亿元,通过交易所债券市场募集资金2994亿元,共计3515亿元;保险业在其管辖范围内提供了252万亿元的各种类型的风险保护,以保护实体经济。

金融滴灌在实体经济中取得了成效

所有主要财务指标均保持正增长。深圳金融业如何脱颖而出?

抓住机遇,赢得金融业发展的第一声音。记者了解到,“双区”机遇对于加快我市金融改革开放和创新十分重要。创业板改革和试点登记制度已经实施,26家企业参与了IPO项目,其中4家企业经中国证监会批准注册。我市已登陆三个单一的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并积极推进知识产权与金融资源的深度整合。绿色金融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20年1月,港、澳、穗三方联合发起“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联盟”,联盟秘书处落户深圳;率先探索绿色金融地方立法,《深圳经济特区绿色金融条例》正在征求公众意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四部委《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按照既定行动计划有序推进各项任务落实。

在今年的疫情防控战中,金融防疫独树一帜,推动了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双胜”。我市认真落实国家部委相关金融支持政策,督促金融机构暂不切断贷款、压贷,暂不偿还中小企业贷款本息。实行“惠及16家企业”的政策,受疫情严重影响的小微企业获得贷款补贴,补贴总额按实际支付利息的50%计算,最高可达100万元。

充分利用中央银行专项再融资和再贴现资金。截至6月底,我市84家重点企业获得优惠利率贷款44.7亿元;地方法人银行共发放符合小额再融资要求的小额贷款65亿元,平均利率4.14%;辖区内金融机构办理企业复工复产再贴现业务近4000项,总额125.7亿元。

4月14日,我市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启动“金融方舟”项目,组织银行、证券、保险等各金融机构通力合作,创新推出金融支持企业抗击疫情专项行动。目前,已召开8次政策发布会和银企对接会,服务25000家中小企业,累计贷款1500多亿元。此外,充分发挥国有融资性担保机构的作用,通过减免担保费等一系列措施,为更多企业提供临时营运资金和中长期信用增级支持。

金融业严格遵守风险底线

金融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应该保持稳定。我市严格遵守风险底线,全力维护安全稳定的金融秩序。

市地方金融监督局从源头上探索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的有效途径,率先启动“深圳市居民金融素养提升工程”,在福田区和南山区六条街道开展试点,宣传全市金融业服务民生的举措和计划,着力构建政府与社会联动、贴近民生的金融风险防范长效机制,有效防范居民“钱袋”。

我市还在重点领域扎实推进风险防控。根据市网上贷款风险应对领导小组的总体部署,我们有效利用了投票制、失信惩戒三级公示、中央银行信用信息访问、第三方支付担保和银行存管等功能。,加快网上贷款机构的良性退出,努力提高结汇率。会同深圳监管部门做好股票质押、债券违约、私募基金等领域的风险防控工作,保持无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明天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mtxww.com/976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